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澳门和香港一样,一方面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另一方面成为许多革命志士的“庇护所”。叶挺将军一生中也曾几次居澳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曾在此隐蔽过一个多月,然后离澳赴穗,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再次返回澳门,隐蔽待命。半年后,他又从这里去了苏联和欧洲,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九一八事变后,深重的民族危亡和强烈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促使叶挺决定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参加抗日救亡事业。1932年秋,叶挺携夫人李秀文和次子叶正明,离开德国,回到澳门。从1932年秋至1937年春,叶挺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有时也前往香港和祖国内地。这一时期,他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

  • 标签: 叶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福建人民政府 福建事变 国民党军队 中共党组织
  • 简介:旧时有名人寿之说,就是在生日的那一天,主人要离家出走,不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这种风俗不知起于何时,清朝时已很盛行。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一书中,就载有才子袁枚两次寿事。并写有寿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人做寿走天涯”。蒋介石也不能免俗,曾多次寿,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1936年去洛阳寿,一次是1949年去台湾阿里山寿。

  • 标签: 蒋介石 蒋经国 洛阳 空中特技表演 宋美龄 阎锡山
  • 简介:咸丰帝“战求和”质疑苏生文中国近代史著作在提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对英法侵略者的和战态度时传统的说法是:咸丰八年《天津条约》签订前,咸丰帝“丝毫没有诉诸武力的打算”,“表示不出任何抵抗外敌的决心”,“一心一意只想求和”①在《天津条约》签订至咸...

  • 标签: 咸丰帝 避战求和 《天津条约》 大沽炮台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侵略军
  • 简介:“名讳”现象,自古有之。但新疆红钱正面年号铭文究竟存在不存在名讳现象?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先把“名讳”和“年号”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什么是“名讳”?什么是“年号”?“名讳”和“年号”各自的政治意义和实际作用究竟是什么?

  • 标签: 新疆红钱 年号 铭文 命题 政治意义 名讳
  • 简介:出于遏制共产主义和实施冷战政策的目的,“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阻挠西藏的和平解放,如鼓动达赖喇嘛发表反对“十七条协议”的声明;策动达赖喇嘛出逃;争取印度、英国政府合作支持达赖喇嘛等.本文利用美国已解密的档案文献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对1951年5月到1951年10月期间,美国政府和西藏当局针对达赖喇嘛流亡及其居地选择问题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揭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西藏政策和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在“西藏问题”国际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美国政府 达赖喇嘛 协议 1951年 西藏政策 诱导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与一些私商为了破坏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和金融,向根据地有计划地推行假票。根据地银行在印制抗币的过程中,在印刷和设计、材料和流通领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主动防伪。抗币主动防伪措施的采用,对于假币的识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防伪措施 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流通领域 金融
  • 简介:近两年来,各地文物失窃事件接连不断,日趋严重,损失重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文物部门的文物失窃事件1979年达十三起,198O年达到二十四起,今年第一季度已发生十多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博物馆、文管所和文物商店的安全防盗工作,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对文物的安全保护,防止继续发生文物失窃,已成为文物博物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广大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文管所 安全防盗 三起 博物馆工作 安全防护 巡查工作
  • 简介:本文论述了寿州古城的历史地理概况及演变,探讨其在防洪减灾上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选址、城墙外形、城垣用材和砌筑、城垣的维修、加固、筑石堤护城、巧筑排水涵洞、筑瓮城等方面。

  • 标签: 寿州古城 防洪减灾 措施
  • 简介:安徽是全国文物大省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文物工作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布署文物工作,并于1996年11月27日由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决定》到各地、市、县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推动文物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 标签: 文物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 落实 省政府 文物资源 要求
  • 简介:疫病是一种发病急骤、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且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形成多是气候反常和各种人为因素所致。宋代约发生了二百二十次传染性较强的疫病,其种类有伤寒病、时行温疫、痢疾、痘疮病、大风癞疾、瘴疫、腮腺炎、牛疫、马疫等,通称为疫病。宋代时已认识到伤寒病、疫病、瘴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逐步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疫病应对体系。

  • 标签: 政府应对 疫病 宋代 态度 传染性 流行特征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发现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因为青铜器对于我们进行考古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青铜文物有许多都已经被腐蚀了,这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其中青铜病是青铜文物腐蚀的主要原因,如何去除青铜病、有效地保护文物,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本文将为我们详细解读青铜文物的腐蚀与保护措施

  • 标签: 青铜文物 腐蚀 保护措施
  • 简介: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分子,因其丧失理智,故不免有时损毁器物、杀伤人命.为了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清政府采取了所谓的"报官锁锢制".按照这一措施,在精神病人患病后,其家属要报明地方官,令其亲属严密看管.起初,清政府对精神病人犯罪采取宽容的态度,甚至杀死人命也不加追究,但在乾隆时期,其对精神病犯人的政策变得越来越严厉.最后不仅杀死多命之疯犯要被判处死刑,就是因疯捏写"逆词"之犯也要被判处死刑.

  • 标签: 清政府 精神病人 管制
  • 简介:通过对鹿邑太清宫三碑的现存状况及其病害成因的调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及保护理念。

  • 标签: 碑刻 现状 原地保护 加固
  • 简介:西藏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受两大板块运动的影响,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之一。由于受史料的限制,学术界对早期西藏地震灾害的研究相当薄弱,尤其对宋代西藏地震灾害及其应对的研究,则几乎为空白。该文利用现存的藏文史料,以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宋代西藏地震的时间、位置、强度、次数、构造体系等,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其西藏地方政府和寺院对震灾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西藏 地震 震灾 应对
  • 简介:本文以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回族"小经"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经"的产生、发展、使用现状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逐步分析"小经"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并归纳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而在剖析其存在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小经"文字保护的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文中强调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进一步阐释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经”文字 保护 传承
  • 简介:在日本“文化财产”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汇,被频繁使用。但是,当提及“无形文化财产”,“无形民俗文化财产”时,由于与有形文化财产性质不同,尚有未被理解的一面。举个例子,比如“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传人”一般是指媒体常常使用的“人才国宝”一词,虽然这个词现在已被当作无形文化财产(以下称为无形文化遗产)的代名词,但很容易引起误解。

  • 标签: 无形文化遗产 传人 媒体 理解 一般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