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班森,1949年11月生,汉族,南宁市人,东汉名将班超第89代后裔,佛学师从南京灵谷寺真慈大师(已圆寂),法号净良,书斋称惠和阁。自幼喜爱书画、篆刻艺术,书法先学篆隶,后楷、行、草。1966年曾考取广州美院附中,后因文革未能成学,“文革”开始研究毛泽东书体(毛体),临池笔耕已有40个春秋。

  • 标签: 作品欣赏 书法 “文革” 1949年 篆刻艺术 南宁市
  • 简介:宋人之"愚",起自《尚书》殷商遗民之"顽",属于宗教、文化歧视现象。春秋时期,宋国多重厚君子,其愚在"好仁不好学"。不好学则不能明理,在崇尚理性的战国时期,遂演绎出"揠苗助长"等寓言。不好学则抱残守旧,在崇尚变革的诸子中,遂演绎出"守株待兔"等寓言。百家争鸣中,道家从"反智"观念中,开创出"大智若愚"的寓言传统。

  • 标签: 宋国 愚人 寓言 文学
  • 简介:本书从当代著名工笔画家、工艺美术大师邓敦伟出版的多种专集与范曾、邵大箴、刘大为等美术大家合作的画册中辑选其代表作,包括中国画、年画、白描和陶艺设计4部分,共80余幅,集中展现了给画家带来“关圣邓”美誉的关公形象和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象征性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展出、发表和制成工艺品后曾在海内外广泛传播。费孝通、陈立夫、丁石孙、张仃、刘大为、刘国权、刘西等为画家题词或赋诗。

  • 标签: 美术作品选 工笔画家 工艺美术大师 英雄人物形象 陶艺设计 中国文化
  • 简介:挖掘群众舞蹈创作题材应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从现实出发,观察生活,在不断反思中感悟生活。只有当文化积累和情感积累在生活中产生共鸣时,才能最终挖掘到最好的创作题材。

  • 标签: 舞蹈题材 生活 情感 积累
  • 简介:前人论及汉初文化时,多关注陆贾、贾谊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本文认为,汉初统治者在思考秦因暴力统治而迅速败亡的同时,却在政治思想、朝廷礼仪、职官设置等层面移植秦文化,将其作为汉家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也成为汉初文学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氛围。

  • 标签: 秦文化 秦礼汉用 文学语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刘跃进先生在秦汉文学领域已耕耘十五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出版《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曹道衡合著,中华书局,2005年)、《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秦汉文学论丛》(凤凰出版社,2008年)等几部厚重的著作,获得了学界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最近又出版的《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从空间视阈对秦汉文学作了全新的解读。该书充分重视文献史料,将秦汉文学置于宏阔的历史地理背景下,综合考察了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空间分布及兴衰变迁,

  • 标签: 秦汉文学 空间分布 文学地理 文学研究 文人 视阈
  • 简介:《魏风》是2000多年前的魏地民歌,经过文人的整理和加工,成为《诗经·国风》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入雅文学殿堂。产生于此地的《芮城歌谣》(未刊稿)①则是现当代当地俗文学的代表,由于它离我们太近,以至于感觉不到其价值,学术界对其关注和研究十分有限。通过对两者之间动植物意象、地域的对应研究,能够比较深入探讨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 标签: 《魏风》 魏地民歌 俗文学
  • 简介:学界及社会各界对伊斯兰教赛莱菲耶存在三个认识误区:一是聚焦当代赛莱菲耶运动及不同的赛莱菲耶团体的政治层面而忽视其更为根本的教义思想、教法主张及特点,实际上赛莱菲耶的政治主张不一,有的积极参与政治,有的拒绝卷入政治;有的主张武力革命,有的采取合法手段参与政治;有的支持本国政府,有的反对本国政府。二是把当代赛莱菲耶的广泛传播和较大吸引力归因于沙特阿拉伯的经费支持,实际上赛莱菲耶团体的许多捐款不是来自沙特,一些赛莱菲耶追随者敌视沙特王室的统治和政策。三是把国际赛莱菲耶与中国赛莱菲耶视为具有相同内涵与特点的思潮和运动,实际上中国的赛莱菲耶不具有政治色彩,但它与国际赛莱菲耶具有宗教上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外文文献资料梳理当代赛莱菲耶在穆斯林世界的发展、赛莱菲耶的教叉思想和教法主张及特点,结合我们对甘肃、陕西、云南等地赛莱菲耶的田野调查,分析当代赛莱菲耶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

  • 标签: 当代 赛莱菲耶 教义思想 教法主张 影响
  • 简介: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 标签: 特纳 边疆假说 中国边疆研究
  • 简介:我自2001年和莫言结识后,算起来已有十二年的光景了。记得在十二年前的那个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与高玉琦先生来到莫言家中。看到老乡到来,莫言十分高兴。他在客厅里接待了我们。对于我们的采访,莫言十分配合。他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速虽快,但很清晰。"白骨"与"头发"我们采访他时,莫言刚刚从法国讲学归来。那天莫言穿

  • 标签: 莫言 名人传记 羽毛球拍 茅盾文学奖 少年时代 淡定从容
  • 简介:南朝刘宋时期大量的咏物赋,在题材和表现上都表现出对传统赋风的承续,惟有鲍照《舞鹤赋》等六篇,超越了两晋以来设象立意的老套路,铺陈物象与抒发情志融合得非常紧密;抒情赋专注于感怀个人身世遭际,或叹时光,或悼亡者,或悲离别,表现空间狭小逼仄,缺乏崇高感和宏大叙事,只有鲍照《芜城赋》和谢灵运《江妃赋》具有较为厚重的内涵。刘宋辞赋的主流是延续传统,但题材与形制的新变也正在发生,大批以山水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赋作集中出现,"歌"、"乱"在赋篇结构、抒情及修辞上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赋体的诗化初见端倪。刘宋辞赋创作呈现出赋史转折期新旧杂糅、承变交并的总体特征。

  • 标签: 刘宋 辞赋 咏物与抒情 传统与新变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文学院曹胜高教授的《中国文学的代际》2013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直接关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文学变革期的研究作为关节点,选择了周秦、汉魏、唐宋、元明与近代五个历史节点,

  • 标签: 中国文学 出版 代际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商务印书馆
  • 简介:本刊讯(记者郭晓芸)7月的高原.阳光灿烂,流金溢彩,充满着希望与收获。对于走过了20年风雨历程的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社而言,这更是一个收获与喜悦的季节。7月5日上午,喜庆的迎宾曲回荡在青海宾馆昆仑厅内,

  • 标签: 作品研讨会 土族 中国 首发式 西宁 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