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从古到今,凡到过浙江绍兴的文人墨客,没有不到江南名园书法胜地———兰亭的。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城西南30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于此地种兰而得名。而出名则是因为王羲之曾在此写下书法名篇《兰亭序》。永和九年王羲之任右将军、会稽内史时,于暮春三月,兰花盛开之时,邀司徒谢安等41位文人墨客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在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际,群贤会集,饮酒赋诗,欢畅自在,时下51岁的王羲之乘醉意写下《兰亭序》。《兰亭序》共28行,324字。通篇书意秀逸,形神兼备,笔力遒劲,气韵天成,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自己也将其视为珍本,只传内不传外,直至第七代孙时,王家衰败,才为唐太宗谋取。唐太宗随身携带,朝夕观赏,刻不离身,并留下遗言,在他百年之后,一定要将《兰亭序》殉葬。后来,果真将其与唐太宗一起埋葬于昭陵。此后传世的《兰亭序》均为摹本。随着《兰亭序》的广为流传,兰亭原址几度兴废,瑞的兰亭是清代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修葺的。今日之兰亭依旧“行风随地畅、兰气向人清”,不失古风。园内有鹅池、曲水流觞、御碑亭、右军祠等八大景观。目前,我国共有6个兰亭。只有浙江绍兴兰亭才是正宗。另外,日本还...

  • 标签: 兰亭集序兰亭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脱去粗俗鄙野之气,变为雅致堪赏之物。在职业习惯上,他们以文为杖,或论国家经营之策,或创诗词曲赋之章,在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他们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 标签: 文人 中国封建社会 演出 昆曲 职业习惯 百姓生活
  • 简介:  听音乐练钢笔字,一向是我的习惯.这会使我放松,忘却一切烦恼,而每当听到动听歌曲时,我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歌词在纸上任情书写,随意发挥,特有一种舒畅的感觉.写完还可以自我陶醉一番,然后就把纸扔到一边,不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用的废纸堆积成山.某天,我在听邓丽君的歌曲时,甚为感动,然后又动笔乱涂乱画一通.发泄完后,我终于决定把现成的废纸连同那堆废纸一起扔掉.就在收拾期间,突然眼前一亮,废纸中一些有趣味的字吸引了我,刚好有不少是里面的歌词.脑子跟着冒了个想法:不如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字集成一幅作品,这不又是一种创作吗?于是,我根据李熠的词,在废纸堆里精心挑选,最后就集成了现在所看到的钢笔书法作品.……

  • 标签: 动情字 字成 音乐动情
  • 简介:油画的色美感与中世纪盛行的“丹配拉蛋彩画”密不可分,可以说“丹配拉蛋彩画”就是油画的前身。油画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注定早期油画在技法与表现方法上带有“丹配拉蛋彩画”的痕迹。中世纪架上绘画大都先以“丹

  • 标签: 油画 色层 美感 审美价值 绘画技法 绘画风格
  • 简介:近日,《郑诵先书法》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郑诵先的章草书法,被誉为现代北方章草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郑诵先书法》由启功先生作序。序言概括了

  • 标签: 书法集出版 郑诵先书法集
  • 简介:<正>一、关于《林泉高致》郭熙以他那幅北宋画史上唯一没有疑点的作品《早春图》(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中国绘画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声誉,同时作为一个绘画理论家,尚有《林泉高致》一卷传世。如果不是根据一个卓越的山水画家具体的创作经验总结,如此众多的创作论、技法论、结构论等是不能想象的,它给北宋之后的山水画以深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对于鉴别现存许多传为郭熙的作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北宋首屈一指的山水画家、名符其实《早春图》

  • 标签: 林泉高致集 郭熙 结构论 山水画家 作品 中国绘画史
  • 简介:仇德树开创了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无论是他的前辈或是他的同代人,几乎没有人运用过这样的方式,将一种我们熟悉的材料转化成视觉经验、转化成我们称之为艺术形式的东西。仇德树在完成自己独特符号的同时,也给别人以启发:其实艺术的生命仔住于每个艺术家个体的创造之中,或者说,存在于每个艺术家点点滴滴的发现之中。在当代艺术发生的如此奇妙的变化里,只有很少的艺术家真正能够把握自身的方位,因为标准的多样化和尺度的复杂化,使得艺术家难以看清自己与背景的距离。创造和发现并非胡思乱想,

  • 标签: 艺术家 视觉经验 当代艺术 艺术形式 独特 创造
  • 简介:蔡祥麟:眼界已经很宽了,思路打开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他既然懂得了能容纳百川,将来就有可能成大气候,这是第一个感觉。第二个感觉,从他手上的驾驭能力看,比较娴熟了,得心应手,尤其是在竖幅的创作上,不管是立条屏还是竖条幅,我看都比较理想。年轻人追求老辣,追求老成,这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要过早的老化。

  • 标签: 书法集评 薛卫林书法集
  • 简介:吾师谢孝思教授,原苏州市政协副主席,今年95岁高龄。师母刘叔华,今年也已84岁高寿。二老终其一生致力艺术和教育事业,以志相投,以诗书画相酬,与艺术同葆其青春。前年初夏我偕弟妹专程去苏州拜谒,两老神清气爽,仍以诗书画为日课,互为酬答,望之如神仙中人。元...

  • 标签: 画竹 诗书画 理论探讨 竹报平安 观察写生 题画诗
  • 简介:~~历来学习行书的常常会提到唐弘福寺沙门怀仁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这篇序文是唐太宗为了表彰玄奘法师远涉西域,求取大乘佛法,翻译经、律、论三藏要籍而作,又由太子李治(高宗)撰记。这样一篇由皇帝与太子为之亲制的序记,对当时的佛教徒来说,是最有权威的“护法”,当然要物色最有代表性的书家来书写,并勒石以传。除了褚遂良及王行满写本以外,沙门怀仁遂有摹王书之作。此碑从贞观廿二年太宗作序到高宗咸亨三年方完成,其间经历了廿四个年头。可见当时怀仁集成此碑,真是谨慎将事,煞费苦心。所以前人有“铢积寸累,累年方就”,“逸少剧迹,咸萃其中”之说。此碑体势一贯,宛如羲之复生,许多字看上去都似曾相识,十分眼熟。如整字取自《兰亭序》的就有: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等约四十字;取自《奉橘帖》的有:三、百、霜、降等字;此外也有见于《孔侍中帖》等。如果把这些字与唐摹墨本相比,可谓形神俱得,足见其对原作的忠实程度了。唐太宗称王羲之的书法,“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王字确实是高水平的。我们知道,一件艺术品的水平越高,理解与欣赏就越不容易,想学习它,也就应该一步步地循序渐...

  • 标签: 临习王圣 教序 王圣教
  • 简介:商业时代,书画风行。弄书画者一天天多起来,化雅为俗,叫卖街市。如此情形下的一个书法艺术家也就难做了,其实任何时代、任何门类里的真正的艺术家,害怕的都是这种畸形的繁荣,因为他们不得不花费双倍的力气去维护、去坚守,既示以区别,又贯彻劳动。当然,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们也正是在这种劳作和默守中成长起来。

  • 标签: 顾亚龙 书法作品 笔墨语言 艺术风格 艺术精神
  • 简介:我在杭州艺专读书时,学习过三年素描,但到中大艺术系旁听时,最初几张作业,常急得汗流浃背,自惭手拙.在这种情况下,在方法步骤上,我有两大转变:一是由重视色调转变为重视结构.结构就是形,而色调是形的表现手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二是由大体着手转变为局部着手,虽然从前艺术院校的老师都是教学生从大体着手,而素描画集里的世界名家,在其未完成的作品来看,都是从局部着手的.

  • 标签: 素描 画法 笔法 色调 结构
  • 简介:余十八出津门,归止无所,往来南北,短衣尘垢,栖栖于朔风斜雨间.虽仰慕薑斋先生久矣,未获见也.甲戌冬由京师返钱塘,途经沽上,因彭君向阳得谒先生于四宁草堂.“四宁”者,取傅青主论书之意以颜其居也.时先生方倚榻小憩,不以唐突见拒,幅巾起迎,纡尊下逮,言蔼如也.倾盖如故,余为之欣然移日.先生字作家,一字迂公、薑斋,沙曲散人者,其号也.先生天纵清粹,慧心朗识,髫丱趋庭,渊雅有自.及就学庐,入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受业于章式之、高彤皆诸丈,学书,则归于陈翮洲之门,后以书法名重艺林,殆始于此.先生既得接武耆彦,聆其謦欬,挟策读书,从游于舞雩之下;是故所瞩益明,所闻日远;博学以文,尽存汉儒之真;挥斥游谈,力避宋学之偏.未冠,举束修之训.自是虽数迁教席,叠经忧患,然历节饬躬,俱嗣芳躅;行己有耻,白首不衰.其授业也,讲评

  • 标签: 作品集 书法 行己有耻 傅青主 计白当黑 弘一法师
  • 简介:印人之别号中,每见有以“印”为定语者。据余所知,当以清朝同光时之魏稼孙为嚆矢。魏之号“印奴”,有赵之谦所刻细朱文长方形印为证。老辈印人中,如王福盦号“印佣”,韩师登安号“印农”。与余同辈者,余号“印迷”,亡友又兼同社(西泠)傅嘉仪则号“印道人”。

  • 标签: 《金石刻画臣能为》 篆刻艺术 艺术风格 治印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想当艺术家,必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牺牲。想当大艺术家更是如此。历史上的书家有的颠疯,有的无意于功名,舍弃了常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以致于在艺术空间一意孤行。

  • 标签: 书法篆刻 舍弃 时间 艺术空间 艺术家
  • 简介:元代戏曲女演员史料《青楼》作者夏庭芝,字伯和,号雪蓑,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县人。关于其在世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生卒年不详"。惟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青楼提要》言其"生年约在元延祐间——一

  • 标签: 青楼集 夏庭芝 写作时间 生年 陶宗仪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