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闹忙”、“闹猛”、“闹孟”、“闹暖”同为表示“热闹”之义,“闹猛”、“闹孟”、“闹暖”都与“闹忙”音义同,词汇中的“”、“孟”、“暖”都是“忙”在“闹”后产生语流音变而使用的不同记音字。“闹”后“忙”、“”或“孟”都是“咙”的同音字,本应作“闹咙”。“闹咙”是个吴语的特征词。

  • 标签: 关语 闹忙词形 闹咙 本字
  • 简介:对于汉字我没什么研究。平常也接触到简体字,但我写诸葛亮《出师表》,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就很别扭。我八十岁了,学的是繁体字。简化汉字,从解放后吴玉章主持这一工作时就和他交谈过。他当时说:绝不会把汉字拉丁化的。我认识到汉字简化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甲骨文是不是最早的文字?那就有变化。以后大篆小篆……。看马王堆,那是汉朝的。它那汉字我们都认识,基本上是一样的。山东临沂发现竹简,竹简有《孙子兵法》,看那字我都认识。汉字两千多年以来有变化,但没带根本性的变化,小变化是有的。

  • 标签: 《出师表》 赵健 山东临沂 简字 繁简 《康熙字典》
  • 简介:前贤对苏州方言三身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限于苏州城区。基于对苏州郊区33个点的三身代词的田野调查,文章对苏州郊区复杂的三身代词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写分析,对郊区内部的不同形式与城区的形式进行了共时比较,结合叶祥苓三十年前做的调查结果进行新旧历时对比,试图探究苏州郊区三身代词的渊源关系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由此推断其历时音变过程。

  • 标签: 苏州郊区 三身人称代词 共时比较 音变
  • 简介:说“桃之夭夭”与“隰裒矣”陈戍国(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钱默存(钟书)先生解释道:“‘夭夭’总言一树桃花之风调,‘灼灼’专咏枝上繁花之光色;犹夫《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先道全山气象之尊严,然后及乎山石之确,修词由总而分,有合...

  • 标签: 原隰 《诗经》 《诗经蠡测》 兄弟之情 《邶风·谷风》 卜辞
  • 简介:""为"源"的古字,本义就是"源泉"。学生阅读的根基为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教学的原点从学生起,终点还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学生,关键点在自主习得。"阅读"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认知体系中,建立了新的自主阅读意识。这种新的认知结构,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激发和爱护学生的阅读热情,为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 标签: 阅读 构建 策略 实践
  • 简介:距今一万年前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後发生了水稻农业和种植粟、黍的旱地农业。大约五千年前後,出现了部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同时出现了社会的分化,城堡蜂起,小国林立,神州出现文明的曙光。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上古时期,中华古代文明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诸方面都有高度发展,基本特质都已形成。以三代文明为主体、结合周围多个青铜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奠立。春秋-战国是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的时期,是社会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又是文化昌盛和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的时期。孔、孟、老、庄等大师辈出,灿若晨星。这个时期在文化上的成就不但对此後中华文明的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世界文明史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 标签: 中华文明 历史渊源 政治体制 考古工作
  • 简介:《文心雕龙·道》释读标点有多种版本,说明有探讨的余地和必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分析,“精义坚深”的“精”当校勘为“情”,“坚”为衍讹,“重以公旦多材”的“重”当上属,“精义坚深,重”当为“情义深重”;“爰自风姓”当校勘为“爰自《风》兴”,意为《诗经·风》兴起。两处校勘,对释读有一定影响。根据校勘,对相关标点作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作了再标点。再标点后能够更准确领会原文意思,进一步领略“原著的修辞之美”,领会刘勰的历史观。

  • 标签: 《文心雕龙·原道》 释读 文本分析 情义深重 爰自《风》兴 再标点
  • 简介:成语“以小人之心,度(duó)君子之腹”,从语法结构看,是由两个动宾结构的单句组成的连贯复句,用符号法表示,即用(小人)的心思去猜测(君子)的想法。其中,“用心思”和“猜测想法”是两个动宾单句的主要成份;“小人”与“君子”反义并列对顶充当定语,修饰“心”与“腹”;而“心”与“腹”则同义避复,可易位互文。两个单句之间具有顺承的连贯关系,可加上“去”来连接。

  • 标签: “君子” “小人” 动宾结构 连贯关系 语法结构 “心”
  • 简介:在翻译中,原作的句型、句式,常常直接表现或暗暗透露出作者的思维特色与语言风格。当然,这一切都要进行整体把握。我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一、凡可以维持句结构的,一定要努力维持;二、实在维持不住,就争取小动、少动;三、显然不能维持结构的,就彻底开刀大动。为此,象译词语时一样,要多有

  • 标签: 语言风格 原式 水上勉 并列复句 对象宾语 七众
  • 简介:在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中,视之所及,必然形成一个空间性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之中,我们靠把握对周围空间的认知来定位自身的存在。自从人类降生于世,其所可感知到的世界就早已并非原初的客观实在,而是一个意向性的世界,通过空间表意的诸种方式,直接意指其自身。

  • 标签: 巴别塔 空间性 客观实在 世界 意向性 场域
  • 简介:琪教授生平《德语学习》前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张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4月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0岁。为悼念张琪教授、缅怀他为《德语学习》的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特刊登张琪教授治丧办公室对张琪教授生平的介绍。张...

  • 标签: 德语学习 教授 德语教学 自然圆熟 眷眷之心 人格力量
  • 简介:"前/+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 标签: “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 简介:《阅读与写作》2001年第3期(总第214期)刊登了赵贤德同志《贪官的语言艺术》(以下简称《艺术》)一文。文章语言老练,讽刺辛辣,振聋发聩。然再次拜读该文,笔者感到文章使用频率颇高的“”字多有不妥之处。今不揣浅陋,就“”字的意义和用法略陈己见,并与赵贤德同志商榷。

  • 标签: 文章语言 用法 阅读 写作 意义 语言艺术
  • 简介:<正>注释古书是我国传统训诂学的实践形式之一,它的萌芽产生在训诂学诞生之前。在此后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给前时代的典籍作说解,一直是训诂学家们的重要的工作内容,因而也就留下了大量的注释成果,形成了中华学术史上极为发达、也极为光辉的注释传统。尽管这是一种“用语言解释语言”的工作,尽管其主要目的是为后人阅读前典扫除各种障碍,但认真分析注释的内容和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萌芽状态的解释性著作,还是附于

  • 标签: 原典 语言与文化 注释者 历时性 语言解释 解释性
  • 简介:弹指一挥间,和钢认识已经三十二年了,在美院读书的日子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钢好客且因为他家离美院近,班上的同学都是他家的常客,大伙儿经常聚在他们家项楼的大阳台上喝茶聊天,常常为艺术的某个观点不一致而面红耳赤地争论不休。钢勇敢、自信,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 标签: 厚积薄发 心灵 陈建 艺术理想 美院
  • 简介:西鹤"好色物"的外在构造,包括叙事上的纷然杂陈的"物纷"方法、"饶舌体"的文体、狭窄的题材与扁平的人物等,看上去都极其简单和单纯,但是简单得不简单,要真正说清、说透,却殊为不易,这就是极富日本特色的"伪浅化"现象。对于其"好色"主题,我们也可以较为轻易地做出道德伦理、社会学历史学的批评与判断。但是,仅仅从一般文学、从普遍文学去理解西鹤的"好色物"还是很不够的,只有走进町人社会文化的内部,走进日本的佛教文化、审美文化,从西鹤的"浮世"观、从日本文学"好色"的文化与审美传统、从"好色物"与"色道"的关系入手,对西鹤的"好色物"才能说透、才能洞穿。在"好色物"中,"浮世"的快乐莫过于"好色",但"好色"须有"道","色道"就是将"好色"加以特殊限定,就是要好色者领悟到"好色"的可能与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成为有"色道"修炼的"帅人",最终洞察人生、超脱浮世,使"好色"有助于悟道和得道。这就是西鹤"好色物"的真义。

  • 标签: 井原西鹤 好色物 饶舌体 伪浅化 好色 色道
  • 简介:《老满文档》是用无圈点满文书写的。是研究清朝早期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最为清史学界所珍贵。一九八○年间,我有幸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见到在台湾的光禄等先生翻译的本子,共两册。在研读中发现有些地方译的不妥,甚至有错译、漏译之处,就随手记录在卡片上了。

  • 标签: 漏译 老满文 错译 尼堪 固山额真 八固山
  • 简介:勤.男.1955年生,原籍山西1980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一系任教。1990年调任北京语言学院教务处科研科科长。

  • 标签: 东北师范大学 语言 北京 简介 留学生 学院
  • 简介:摘要《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作。该书因叙事详备、引书繁博、考辨精审、秉笔直书,为世人所叹服。在此拟从《要录》作者、内容与编纂体例、研究现状以及特点与不足等方面予以综合阐述。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 标签: 《要录》 李心传 综述
  • 简介: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引导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把各项文化理念深深融入到矿井日常管理当中,真正实现由文化管理企业,矿井才能实现安全持续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龙郓煤业顺利实现移交,仍然面临矿井开拓与回采的安全压力突出、员工队伍日益增加和成分复杂、煤炭质量管控及整体经营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高等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要在困境中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创新思路,依靠文化引领来带动企业发展、凝聚全员士气、增强队伍素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 标签: 企业文化 持续发展 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