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应用于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论对小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3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分别为(93.2±2.6)分、(92.8±2.0)分、(94.0±1.8)分,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的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穿刺频率,缓解患儿因穿刺带来的恐惧感,使之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为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肠炎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小儿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8年1月60例肠炎患儿作为实验样本,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人。对照组患儿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施行细节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和细节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腹泻发生次数、腹泻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助于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肠炎患儿 应用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护理措施在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行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的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小儿 消化不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增强肌力、耐力为目的设计核心肌力训练方案,观察该方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痉挛型脑瘫患儿10名,年龄2至10周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核心肌力训练8周,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干预前后评估患儿平衡能力。结果核心肌力训练后实验组患儿的平衡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训练方案适合痉挛型脑瘫患儿,8周运动干预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平衡能力。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肌力训练 平衡能力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体育运动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将64名轻度和中度抑郁患儿随机分成四组,设计不同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的运动方案,为期18周的运动干预。结果:患儿在CDI、EPQ、CES-DC量表相关因子均有所下降,第6周运动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分差异显著(P﹤0.05);7-18周运动干预后效果显著(P﹤0.01);躯体症状和活动迟滞因子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因子组间差异显著(P﹤0.01)。集体性运动干预效果优于独立性运动组;中等强度、高频率运动优于低强度、低频率运动组。结论: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患儿的抑郁因子都存在干预效果,设计运动方案趋向于集体性和竞争性运动形式与情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锻炼对"留守儿童"患儿身心健康及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留守儿童 抑郁症 体育运动干预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析其病情状况、临床特点,并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等的变化。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呼酸+代酸、呼碱+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pH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除呼酸+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的HCO3-均优于治疗前(p<0.05)。23例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88.5%),2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最终病情得到控制(7.7%),1例死亡(3.9%),总体有效率96.2%。结论重症哮喘是临床上常见内科急症,旨在预防下一次发作,从而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制定合适的长期治疗方案。

  • 标签: 重度哮喘 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病人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分为实验组(n=40)与常规组(n=40)。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差异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病人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