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重症与危重症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和危重症流感病例157例。收集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血清和BALF的GM值,根据患者是否合并IPA分为IPA组(n=18)和非IPA组(n=139)。以改良版AspICU诊断标准为金标准(需同时符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微生物诊断标准),比较血清和BALF GM试验及两者联合对流感合并IPA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57例重症与危重症流感患者中,危重症95例,合并IPA患者的死亡率为55.6%(10/18)。IPA组APACHE Ⅱ评分、PSI评分、尿素氮、流感严重程度(危重型流感占比)和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16±6)分、(110±31)分、10.7(8.4,17.8) mmol/L、88.9%、66.7%,明显高于非IPA组的(10±5)分、(83±30)分、5.2(3.6,7.6) mmol/L、56.8%、24.5%(均P<0.05)。所有患者行血清GM试验,32例患者同时行血清和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0.5 μg/L时,血清GM试验诊断重症与危重症流感合并IP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6.7%(12/18)、95.0%(132/139)、63.2%(12/19)、95.7%(132/138)。32例患者同时行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1.0 μg/L时,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0.0%(8/10)、86.4%(19/22)、72.7%(8/11)、90.5%(19/21);通过ROC曲线计算显示,BALF GM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0.88 μ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10)、86.4%(19/22)。血清GM、BALF GM和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和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流感合并IPA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危重症流感患者需警惕合并IPA的可能,血清GM试验诊断流感合并IPA的敏感度较低,但阴性预测值较高;BALF GM试验临界值为0.88 μg/L时诊断效能最高;联合BALF和血清GM试验可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流感,人 侵袭性肺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
  • 简介:【摘要】融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教育公平。它有包容性,它强调接纳、参与、合作、共生与共存。它有支持性,强调教育实施的支持保障。在生活中,对任何一个少数的偏见或者歧视,都有可能蔓延开这种对少数群体的针对,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异类”。“异类”的划分可以是任何理由,也可以是毫无理由。融合教育孕育的全纳体系,能让每一个孩子更平等融入校园,让每一个人能平等走向社会。

  • 标签: 自闭症 融合教育 全纳体系
  • 简介:摘要早期液体复苏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基石,液体复苏的终点需多途径、多角度评估与把握。SAP早期液体复苏需要综合临床指标、压力指标、容量指标、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指标等各个监测参数,动态评估容量反应性与耐受性,监测大循环及微循环的灌注状态,把握复苏的阶段性,及时调整液体的晶胶比、速度等,防止过度补液导致肺水肿、腹腔高压等并发症,以不断提高SAP早期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急性循环衰竭 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监测 微循环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局放检测技术是通过使用超声波局部放电测量技术河特高频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对GIS设备局部放电信号实施监测,及时发现设备中所具有的问题。重症监护局部放电监测技术可以诊断和定位GIS设备的绝缘缺陷,对运行设备的安全隐患起到了预警作用,将安全隐患的风险降到最低。故本文将围绕着GIS设备重症监护局部放电监测技术和应用进行综述,推动特高频局部放电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运行GIS 局部放电监测技术 重症监护局部放电监测技术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的疾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显著增加,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明显水肿为共同临床特征,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与遗传性,是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学龄前期儿童3~5岁为主要发病人群,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发生率仅次于急性肾炎,其引发原因较多,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点为病程长、治疗长、易反复,目前临床在疾病的急性期以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而在缓解期于家中进行维持治疗,因此用药依从性与能动性对治疗效果有着关键的影响。住院时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但是出院后,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重视程度、依从性均会受到影响。全方位护理为一种过渡,将住院与出院之间的差异减少。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全方位护理 患儿 肾功能
  • 简介:摘要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是治疗过程中一种难治的状态。大部分患者引起难治的常见原因有:过劳、营养不良、感染、失眠、认知和情感障碍等。仅从疗效不佳的表面看难治状态致临床决断举棋不定难胜其耦。因此甄别“难治”,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可以对症下药一石二鸟。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难治性
  • 简介:摘要: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指的是在儿科治疗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一。患儿发病的高发季节是春季和冬季,临床病理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高热,一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肺换气功能障碍等。个性化护理对于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患儿康复进程。本文中将儿童重症肺炎高热惊厥中的个性化护理治疗进行相应的研究,进而提升我国的儿童护理效果,相关研究数据如下。

  • 标签: 重症肺炎 小儿 综合胸部物理护理管理 疗效
  • 简介:【摘 要】 随班就读模式下,脑瘫患儿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教育,对大家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脑瘫患儿随班就读,给班级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本文对脑瘫患儿随班就读班级现状做了分析,并以帮扶小F参与活动为契机,在学生品德培养、班风建设方面给出了相应策略。

  • 标签: 班主任 德育工作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接收的重症肺炎患者46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指标(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功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医学 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新时期重症建筑单元建筑设计的方法,以期在保证重症监护单元基本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为我国医疗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 标签: 医疗建筑 重症监护单元(ICU) 建筑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运动康复与药学监护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笔者医院治疗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和药学监护,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78;且该组患者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174(P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运动康复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诱发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其中感染性胰腺坏死及脓毒症主导了第二个死亡高峰。而肠衰竭引起的肠源性感染被认为是胰腺或胰周坏死继发性感染的重要机制。因此,肠衰竭的防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对病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应根据治疗中心的自身优势和患者的特点来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肠衰竭 肠源性感染 肠血管屏障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SAP常合并有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坏死,当坏死合并感染时,往往意味着病死率明显增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内镜干预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取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的优势,能明显地改善SAP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于内镜治疗SAP感染性坏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控制),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控制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创新型护理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有较大异质性。既往治疗基于渐进式策略,难治性患者难以从中获益,并且在考虑升级免疫疗法时已存在较多并发症。治疗目标的提出和快速起效疗法的出现使治疗策略发生了改变。结合渐进式策略和快速起效策略形成个体化治疗路径,有助于尽早获得并维持良好、稳定的疗效。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患者200例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并比较感染发生情况,及2组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20.18±3.41)分,高于对照组的(17.89±3.39)分(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症患儿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岁。2例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例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搐”为突出症状。患儿血游离肉碱(C0)升高,十六碳酰基肉碱(C16)、十八碳酰基肉碱(C18)降低,C0/(C16+C18)升高。6例患儿均检测到CPT1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种为已报道突变(c.281+1G>A和c.968-8C>T),10种为新报道突变。新报道突变包含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及2种剪切突变。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与酰基肉碱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串联质谱法 游离肉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癫痫和多发性先天性异常(MCA)等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至201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 320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伴或不伴癫痫和MCA患儿,提取外周血DNA,用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array)方法分析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总结CMA技术在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遗传学病因检测的结果。结果1 320例患儿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0例,单亲二体6例,嵌合体1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320例,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23例,两者相加检出率为26%(343/1 320)。临床意义不明确CNV 107例,占比8.1%(107/1 320)。可能良性CNV 25例,占比2%(25/1 320)。良性CNV 20例,占比1.5%(20/1 320)。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合并MCA的患儿检出率为39.8% (130/327)。结论CMA具有分辨率高、覆盖全基因组的优势。可以检出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异常以及染色体微小缺失和重复,从而对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

  • 标签: DNA拷贝数异常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发育迟缓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成为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是网络时代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教育界结合多种信息化技术方法对教育方法及理念展开积极探索的优秀成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翻转课堂“知、信、能”教学效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 翻转课堂 “知 能”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两例重症肌无力(MG)局部使用肉毒杆菌毒素(BTX)的病例,其中一例为BTX诱发亚临床MG出现临床症状,另一例在MG病情稳定后局部使用BTX安全有效。病例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证明,在MG病情活动期时需禁用BTX;当患者MG病情稳定时,因合并症局部使用BTX可使MG患者受益。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合并症 肉毒杆菌毒素 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