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别于英美法系国家的辩诉制度,涉及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等几个协商环节。本文通过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分流机制、法律效果、成本效益等价值分析,思考认罪认罚的真实性、明知性以及量刑规范、辩护律师、被害人知情权等问题,审慎对待认罪认罚制度的具体措施。

  • 标签: 认罪认罚 辩诉交易 程序分流 量刑规范
  • 简介:摘要: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后反悔提出上诉,是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被告人通过认罪认罚获得从宽处罚后提出上诉,不仅违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初衷,还进一步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认罪认罚后上诉问题是适用认罪认罚仍宽制度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系统性问题,可以从建立一审形式审查、完善二审书面审理和限制认罪认罚上诉权等方面进行探索,建构符合认罪认罚价值追求和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的制度。

  • 标签: 认罪认罚 上诉权 形式审查 一审终审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创新优化,是将刑事司法制度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的法律条例,主要运用于刑事诉讼案件审判裁决当中,贯穿于刑事诉讼审查的各个环节。是对传统抽象、笼统等法律条例的深化与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具体内容、案件性质等做出了具体化、目的性的明确,为具体工作操作提供了有效性参考。

  • 标签: 认罪认罚 从宽 效率
  • 简介:摘要:为适应当前案件数量增多,缓解与更加合理优化配置司法资源,2016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予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此举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法治路径,符合现行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当前犯罪“轻刑化”居多的现状。但同时在进行实践过程中,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亟待探讨与解决。例如:实践过程中导致的法院“形式化”审判,关于适用制度后对于证据证明标准减轻的要求,以及适用制度对于被害人合法权利的保障和避免被害人因为制度而受到“二次伤害”。本文旨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原意以及产生的背景下,就当前实践和试点的过程中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证明标准 被害人权利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已有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尚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刑法中,可考虑将其作为一项原则予以规定,并对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的规定进行整合,对从宽的幅度予以必要的完善。在刑事诉讼法中,因被告人认罪认罚而带来程序简化,其正当性来源是被告人自愿放弃正式审判,它需要以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明智性等作为支撑条件。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量刑协商制度的引进潜藏着司法不公的巨大风险。因此,需要值班律师的介入来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制度。

  • 标签: 认罪认罚 量刑协商 值班律师
  • 简介:根据"两高三部"的规定,律师在场是认罪认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认罪认罚中赋予律师在场的权利具有鲜明的协商性,即对案件定性、量刑、程序选择等协商的权利,虽然与理想中的"律师在场权"存在一定差距,实务操作中也有不少缺陷亟待解决,但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将"律师在场权"付诸实践的尝试,值得理论界重视。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律师在场 律师在场权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是一项包含“实体从宽、程序从简”两方含义的制度,为实现以审判为中心提供重要保障。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与制度化表现,在实践操作中仍产生部分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探讨。本文将从认罪认罚从宽的概念界定、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提出以及与实体法衔方案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概念界定 量刑建议 实体法衔接
  • 简介:摘要: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实务界和理论界对该制度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被告人认罪认罚后,法院接受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给予被告人较轻的处罚,但被告人又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检察院抗诉量刑过重后,二审法院又对“上诉不加刑”进行简单地字义解释,来加重被告人刑罚。对于有关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地以推行一审终审制,抑或是单纯依靠检察机关的抗诉加以解决。我们应当通过建立上诉审查制度,完善值班律师制度等方法来构建合理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上诉 抗诉
  • 简介:【内容摘要】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对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案件,被告人提出反悔上诉,如何处理存在不同认识和分歧。为了应对被告人反悔上诉,有的地方检察机关采取抗诉加刑方法,但该作法既变相剥夺了被告人上诉权,也背离了刑事诉讼法上诉不加刑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上诉权的问题,需要从二审程序运行的法律逻辑起点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状况得出结论。综合上诉权理论和其他外国法经验,应当知道认罪协商之基石,决定于“对抗基础上的合意”,需要完善一系列制度予以保障。在全部实现审前正当程序保障和一审庭审实质化之前,仍然遵循全面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

  • 标签:
  • 简介: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这一制度以程序分流为基础理念,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对案件进行"从宽"处理,旨在建立完善的繁简分流体系,切实提升刑事诉讼效率。在试点运行工作中,制度暴露出程序区分不明、审前分流缺失以及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应当从程序分流理念的视角出发,明确认罪认罚制度的取向型价值,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并辅之以相应的辅助措施。

  • 标签: 认罪认罚 程序分流 模式 诉讼效率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对我国司法制度创新改革的产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需要适应和调适的问题,从制度、接受程度、制度供给、各个主体配合之间等层面上出现的风险都需要加强防控。建立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增强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性,促使司法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制度。

  • 标签: 认罪认罚 运行风险 值班律师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建立在公诉机关指控被追诉人有罪的基础之上,对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施以从宽从轻的处罚,但由于该制度牺牲了被追诉人部分诉讼基本权益,因而须以保障其自愿性为基本前提。应当在厘清认罪认罚制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如何确保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问题,以期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认罪认罚 自愿性 制度构建 权利保障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构建多层次刑事诉讼体系的重要一环,检察环节是该制度框架下的主要诉讼阶段。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参与的必要性应从被追诉人自愿性、当事人主义下控辩平衡两个层面加以理解。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特性,律师的原有的基础辩护权已延伸出程序启动的建议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建议权、定罪量刑协商权、特殊类型案件的程序否决权四大权利。

  • 标签: 认罪认罚 检察环节 律师参与 权利保障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适应我国刑事犯罪发展变化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其基本内容是在犯罪人认罪的基础上,犯罪人与检察官就所要提起的罪名达成协议,以此来起到对犯罪人从宽处罚并简化审理程序的作用。但是该制度是公正与效率之间协调的结果,为防止检察官及相关人员滥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妨碍司法公正,应当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入强制辩护制度。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强制辩护制度 司法公正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一直都是我国法学专家和学者讨论和研究的重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需要对其中量刑建议进行精准化处理,尤其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量刑的难度一直存在。量刑建议权是由检察机关行使的,目前争议不断出现,使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应用遇到了障碍。本文主要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精准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的措施。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量刑 检察机关 精准量刑
  • 简介:摘要:在认罪认罚该制度背景下,检察官角色职能出现变化,同时也对检察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是基于检察官角色定位的最高要求,以检察官在新制度背景下的客观公正义务为基点,可以更好地支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化推行。

  • 标签: 认罪认罚 检察官 辩诉交易 客观公正
  • 简介:摘 要: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是其辩护权保障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控辩平等对抗的重要手段。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大范围适用,审判程序大幅度简化,但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对被追诉人而言是重中之重,程序的简化必然伴随着权利的减损。在审判程序简化的背景下,若想要保障刑事诉讼的正当性,就必须在审前阶段赋予被追诉人充分的辩护权,而其本人阅卷权就是首先应当考虑的。

  • 标签: 阅卷权 被追诉人 明智性 认罪认罚 程序简化
  • 简介:摘要: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司法资源的角度来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而要进一步推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其关键是认罪协商,核心是量刑建议。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协商 权利保障
  • 简介:摘要:回顾我国的司法实践,认罪认罚从宽的概念、原则以及具体实行三个层面均弱化了被害人在诉讼程序中的实际影响。必须根据“确定被害人地位,微调诉讼权利”的思路来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透过扩大被害人的权益以突出被害人对案件处理的影响,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兼顾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的顺利整合。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被害人 权益保障
  • 简介:摘要去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成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部分,亦为此次修正案的亮点之一。尽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为刑事诉讼法所正式确认,学界对该制度的讨论仍未停止。其中,如何保障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的辩护权便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

  • 标签: 认罪认罚 辩护权 自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