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传统以维护特定主体私益为基点构建而成的环境侵权纠纷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将因果关系存否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来承担,然而司法实践中的现实状况却与该规定相距甚远。此种局面决定了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作为传统环境侵权纠纷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确立基石的证明责任转换,应由更为契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程序定位与价值追求的证明责任减轻所替代。在具体规则的设计中,应对不同主体提起的以及不同类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明责任减轻的处置方式进行深入考量。

  • 标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减轻 因果关系推定
  • 简介:举证责任概念产生于我国民事审判实践,而证明责任则是我国理论上引进的"舶来品"。统一的"举证证明责任"概念内部仍存在不同侧重与区分:举证责任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生活事实的"模糊不清",而证明责任针对的是作为裁判前提条件的法律构成要件"真伪不明"。《民诉法解释》第90条的规定应理解为具体举证责任承担的一般性规定,而第91条是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规定。举证证明责任内部两层涵义各自功能在民事司法上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在解决证据短缺事实疑难问题上共同发挥"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的功能。

  • 标签: 举证证明责任 对象 分配 功能
  • 简介:通过分析英美及我国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主观要件,和英美国家相比,我国实际上已采取较为宽松的构成要件标准。简化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实为加强对违法行为处罚以保障食品安全这一宗旨,在判定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时,在主观要件的考量上,应将重大过失纳为惩罚性赔偿责任主观构成要件,故意不应再是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主观构成要件的唯一选择。

  • 标签: 食品侵权 惩罚性赔偿责任 主观要件 食品安全
  • 简介:作为客观证明责任的逻辑前提,真伪不明在事实层面和制度层面上皆真实存在,其真正涵义是指法官的心证程度在证明标准附近上下波动,而不能用优势盖然性至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之间的固定区域来表示。客观证明责任是抽象而模糊的证明标准,无法帮助法官形成主观化心证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将真伪不明的独立心证状态归为未达到证明标准范畴。英美法系看似采用二分心证结构,但从陪审团制度、说服责任概念以及优势证明标准来看,实际上也存在解决真伪不明情形的制度设计。我国关于客观证明责任的立法仍然存在不明确、有漏洞的问题,尤其是《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8条第2款,容易导致客观证明责任主观证明责任的混淆,有必要在法律规定和司法适用上纠正这种错误倾向。

  • 标签: 客观证明责任 真伪不明 主观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 简介:如何确定围绕代理权引发的诉讼形态中证明责任的归属问题,在我国现有的民事证明责任研究范畴中几乎尚处于未被触及的领域。我国现有的关于代理权证明责任分配的制度规定不仅凸显了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宏观分配体系的内在非统一性及非均衡性安排,隐形设置了当事人在此类诉讼中证明责任负担的不合理“倒置”,而且也间接地赋予了当事人通过选择被诉主体以规避证明责任实际承担的诉讼技术手段。在代理权纠纷中实质涉及三层法律关系并存在三种可能的诉讼模式,应然的代理权证明责任归属模式应当符合法律要件分类说的基本内容并体现实体请求权的作用空间,通过彻底解构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而内在契合式地确立原告为对代理权是否存在事实负担证明责任的一方。

  • 标签: 代理权争议 证明责任 本人 行为人 相对人
  • 简介:我国没有规定独立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长期以来我国刑事案件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均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证明标准。遵循人的认识活动规律和刑事诉讼证明活动规律,我国应当建立起递进型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将"合理根据"作为侦查阶段的死刑证明标准,"充分确信"作为审查起诉阶段的死刑证明标准,"确定无疑"作为审判阶段的死刑证明标准。

  • 标签: 死刑案件 证明标准 合理根据 充分确信 确定无疑
  • 简介:刑事速裁程序证明标准在规范和实践中出现分离,司法实践中的刑事速裁证明标准实质上低于规范中的证明标准。这种分离与庭审虚化带来的证明方法不足、公诉证明标准的扩张适用以及不当的司法改革政绩追求有关。刑事速裁程序证明标准的降低具有不可避免性。设置分层次的刑事速裁证明标准,对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证明须达至"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其他犯罪事实和量刑事实证明达至"大致的心证"即可。

  • 标签: 刑事速裁程序 证明标准 庭审虚化
  • 简介: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仿效德国,建立起了以大陆法系为特征的严密的法律体系,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在刑事诉讼等程序法领域也导入了一些英美法系的原则和制度,进入21世纪后英美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但日本法律体系仍基本属于大陆法系。这集中体现在日本当今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相互界限上。

  • 标签: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日本 责任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历史是极其短暂的,只有短短的两次军事行动。一是为了保卫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红一军团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扼守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和贵州盐防军的行动;二是遵义会议后,同年1月21日,红一军团8000余人从贵州松坎出发,到达綦江县石壕镇。红二军团也于同日到达石壕。红军在石壕驻扎两天后,经黎园坝向赤水进军。

  • 标签: 中央红军 诞生记 红军时期 红一军团 石壕镇 红二军团
  • 简介:印证与自由心证并非证明模式,而是裁判者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所遵循的裁判方式。印证应事实查明活动的要求而产生,以非实质化的证明活动为支撑:依据印证裁判,强化了查明事实真相的要求,忽视了程序正当性的保障;依据印证裁判,局限于证据之间关系的形式审查,亦加剧了我国庭审证明的形式化,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机械、僵化,严重挤占了其自由心证的空间。印证与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构造、追求案件客观真实的诉讼理念等具有共生关系,在支撑印证运转的制度空间中很难为自由心证寻找生存的空间。伴随着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庭审证明实质化的落实,应让法官的裁判方式回归自由心证,并通过弱化对证明力规则的依赖,强化控方的严格证明,强调辩护权的行使和保障,改造合议庭的构成,强化裁判文书的公开和说理等制度改革实现法官的自由心证。同时,印证应退出证明模式的舞台,作为一种证据分析方法,其本身的精细化、科学化应该得到特别的强调。

  • 标签: 证明模式 裁判方式 印证 自由心证 审判中心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决定从2006年3月1日起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其第11条规定,讯问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时,

  • 标签: 同步录音录像 讯问 录像证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观化 职务犯罪案件
  • 简介:你明明足够优秀,却为何总被渣男盯上?到底是你运气太差,还是天生自带吸弓渣男的“气质”?别一味抱怨遇人不淑,先看看你的坏运气到底因何而来?

  • 标签: 婚姻 家庭生活 爱情 感情生活
  • 简介:刑事证明方式依赖于特定的诉讼模式,而在认罪案件中,被告人配合司法机关的态度使刑事诉讼的对抗因素明显减少。客观上为简化证明方式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现行证明标准的整体要求下,可通过简化证明程序、降低证明程度、运用特定的审查证明方法来实现证明过程。

  • 标签: 认罪 证明方式 证明标准
  • 简介:隋秀国原系孙吴县西兴乡平度村村委会主任.任职期间,隋秀国伙同村民王某(隋秀国表弟)以村委会名义开具了王某具有该村集体土地的虚假证明,虚报粮食补贴面积,两人共套取国家粮食补贴款60325.57元.法院以贪污罪判处隋秀国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10万元.孙吴县纪委给予隋秀国开除党籍处分.

  • 标签: 开除党籍处分 证明 村委会主任 判刑 粮食补贴 任职期间
  • 简介: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于“如何采用行政机关收集的言词证据”这一内容的规定,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了冲突,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点认识,结合自己多年在公安禁毒一线办案的经验,以毒品案件为视角,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 标签: 言词证据 行政机关的特殊性 实践做法
  • 简介:破产法中的撤销权是民法中撤销权的延伸,然而偏颇清偿仅涉及破产财产内部的分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偏颇清偿撤销权属于破产法特有的撤销权。偏颇的意思是有失公正。因此,如果将《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撤销权理解为对偏颇清偿行为的撤销权,其构成要件理应包含行为人的主观意思,但是如果将破产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理解为对个别清偿(中性的)行为的撤销权,其构成要件是否包含行为人主观意思值得商榷。本文从破产法的立法目的出发,尝试从其私法和经济法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行为人主观意思对偏颇清偿撤销权的效力影响。

  • 标签: 偏颇清偿 破产撤销权 主观意思 立法目的
  • 简介:责任政府相对的非责任政府,是缺乏能够问政府责任的社会实体,即除了体制内的主体之外,实际上不存在以和平的方式能够对政府及其行为问责的主体,这是非责任政府的本质特征。对于现实中的责任政府来说,负责对象的“上下”两个主体、官僚体系外的广泛参与、不同系列官员之间的制衡等是必要的条件,而英、美、法等国家的经验和一些历史表明,迫使政府接受负责制的社会力量的存在.是向负责制政府过渡的一个前提条件。

  • 标签: 非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 合法性的来源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上级部署工作任务,总是与下级签订责任状,而且一级级签下去,直到最基层,据说这叫"责任下沉"。不可否认这种把责任沉到基层是为了落实的初衷。责任状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上级将工作任务布置给下级,下级承诺全力完成工作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压力传导,相当于下级对上级签了“军令状”,上级给下级戴了“紧箍咒”。

  • 标签: 责任状 箭牌 “紧箍咒” 公共管理
  • 简介:借得东风催春雨,乾坤万象更峥嵘。在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奋力迈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际,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于1月20日上午在南昌顺利落下帷幕。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