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审判中心"一词是日本借鉴欧美刑事司法理念的概念发明,之后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日本从1927年正式使用该词,共历经了词语形成、概念定型、原则确立和实践深化四个阶段。韩国与台湾地区主要历经了理念引入、艰难推进、全面深化三个重要战略期。中国大陆则历经了话语引入、本土转化、回炉再造及全面推进等四个关键期。从各地的改革路径来看,基本确立了以一审为中心,以庭审实质化为目标,通过各项配套措施全力推动"审判中心"的实现。就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需从外部破除"侦查中心"、从内部打造"庭审中心"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审判中心 观念史 东亚地区 诉讼方式 司法改革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前,“以审判中心”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此项改革旨在促使刑事诉讼以审判中心,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审判中心”的内涵外延、改革路径,“以审判中心”与“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庭审实质化、庭前会议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的关系,还未形成定论,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本刊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审判中心研究”创新团队组织本次笔谈,就“以审判中心”的概念解读与蓝图勾勒、庭前会议制度的合理定位与程序改造、庭审实质化的证据规则完善、庭审实质化的检察进路、“以审判中心”的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体系完善与结构优化等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期为此项改革提供智识支撑。本期先刊出三篇文章,另三篇文章下期继续刊出。

  • 标签: 法治国家 制度改革 被追诉人 实质化 审判阶段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审判中心制度的构建定位于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相关举措是在保持现行司法体制不变情形下展开的,这只是一种技术路径的改革。技术路径的改革由于缺乏系统环境的支持,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实践中的困难正印证了这一点。审判中心的本质是确立审判权威,而审判权威的树立仅靠审判环节难以实现,需要放在更大的司法体制系统视野下,在三机关职权关系上做出调整,即确立法院中心、树立法院权威,这是审判中心乃至审判权威得以实现的外在基础。未来审判中心或者审判权威的真正建立需要在对相关原则、制度加以修改完善基础上,围绕系统和技术双重路径立体化、复合式展开,方能真正实现审判中心

  • 标签: 审判中心 法院中心 审判权威 系统路径 技术路径
  • 简介:确立以审判中心的司法理念,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本质,需要对传统的以侦查为中心、案卷中心主义加以批判反思,需要与以法院为中心、以庭审为中心加以区别对待,更需要根据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区别于审判中心主义。唯有此才能构建符合中国实践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体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内涵 界定 刑事司法实践 刑事司法体系
  • 简介: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为从制度层面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审判中心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刑事程序法治化的体现,强调在刑事诉讼构造模式中,审判(尤其是第一审程序)居于侦、控、审各个环节的中心,是决定被告人有罪与否及其刑事责任轻重的最后阶段和关键环节.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虽然得到了我国诉讼法理论界的普遍认可,但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以确立和贯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制度改革 路径 司法公正 中共中央 刑事诉讼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庭审的作用,是确保案件处理质量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庭审虚化现象,实现法律实质正义。本文主要通过以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为主要着眼点,来探索其实施路径。

  • 标签: 刑事审判中心主义 控辩平等 直接言词 司法令状 监督
  • 简介:由于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着审判对侦查卷宗过度依赖,而产生了"先定后审""先判后审"的现象;司法裁判行政化对司法原则及功能的破坏,而产生了"陪而不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上述问题深刻制约着"审判中心主义"的良好诉讼制度格局的形成。有必要从司法实务层面,对制约以审判中心诉讼制度形成的原因加以探究,以期开拓理论视野。

  • 标签: 侦查中心主义 司法裁判权 司法行政化
  • 简介:印证与自由心证并非证明模式,而是裁判者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所遵循的裁判方式。印证应事实查明活动的要求而产生,以非实质化的证明活动为支撑:依据印证裁判,强化了查明事实真相的要求,忽视了程序正当性的保障;依据印证裁判,局限于证据之间关系的形式审查,亦加剧了我国庭审证明的形式化,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机械、僵化,严重挤占了其自由心证的空间。印证与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构造、追求案件客观真实的诉讼理念等具有共生关系,在支撑印证运转的制度空间中很难为自由心证寻找生存的空间。伴随着我国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庭审证明实质化的落实,应让法官的裁判方式回归自由心证,并通过弱化对证明力规则的依赖,强化控方的严格证明,强调辩护权的行使和保障,改造合议庭的构成,强化裁判文书的公开和说理等制度改革实现法官的自由心证。同时,印证应退出证明模式的舞台,作为一种证据分析方法,其本身的精细化、科学化应该得到特别的强调。

  • 标签: 证明模式 裁判方式 印证 自由心证 审判中心
  • 简介:“以审判中心”要求侦查、起诉活动面向审判、服从审判,同时发挥审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的决定性作用。此项要求体现司法规律,有利于克服固有弊端,实现司法公正,但其受到三机关配合、制约原则、检察监督制度,以及政治性领导、监督和协调制度约束,从而被形塑为“技术型审判中心论”。可操作的改革包括控诉、审判和诉讼程序“三个面向”,即控方证明责任的有效履行、法院审判的严格把关,以及庭审实质化。“以审判中心”的逻辑延伸,含法律适用的和程序监控的审判中心,要求确立法院司法解释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以及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落实“以审判中心”,需采取必要工作措施,实现“三个面向”要求;逐步推进法律适用和程序监控的审判中心;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以务实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向刑事司法的“线型结构”发起冲击。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司法改革 改革限度 司法权威 司法公正
  • 简介:摘要:“庭审实质化”始终是诉讼制度改革的要点,以审判中心可以充分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当前,国家法制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司法制度改革持续进行,但在刑事辩护中仍然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没有得到实际解决。基于此,笔者从此类问题和关键点入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观念深入人心,有关庭审质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质证的规定还不够具化,以致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的质证难以有效开展,质证程序更多是流于形式。若程序上的质证环节得不到保证,实体上的发现案件真实就会受到影响,庭审实质化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本文将在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论述我国的刑事质证制度的概况,主要探讨目前我国质证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力求厘清刑事质证制度中的某些问题。

  • 标签: 刑事质证 证据裁判 直接言词 证人出庭
  • 简介:摘要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基于刑事审判在诉讼中的特殊地位,为防止冤假错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司法实践中造成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是在审判阶段法官未能最后纠正错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厘清以庭审为中心和以审判中心

  • 标签: 庭审中心主义 审判中心主义 改革
  • 简介:“以审判中心”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审判中心”是对从前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的一种纠偏,是对控辩审三方权力(利)义务关系的重新构造。该理念的树立必定会带来侦查构造、侦查效果、侦查模式上的深刻变革。作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以应对诉讼结构变化对传统工作模式带来的冲击,因此侦查机关对侦查权的运用应当保持谦抑,并且适度开放,对证据的收集核实亦应当坚持以裁判为标准。

  • 标签: 审判 侦查机关 侦查权
  • 简介:在现代法治国家,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是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的,二者不能混同。法院不能承担控诉职能,起诉也不能对判决产生预决的效力。然而,我国控审角色经常发生混同,控审不分的现象着实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检法机关分享着共同的“作战目标”,打击犯罪等同于正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再加上两机关权力的同源性使得诉审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携法律监督权,凌驾于法官之上,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影响法官独立办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法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法官也不能真正独立作出裁判。对此,如何转变司法观念,真正落实控审分离,对于理顺诉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诉审关系 角色混同 控审分离 律监督权
  • 简介:2016年10月11日,两高三部发布并实施《关于推进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21项改革意见,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任务。本文以改革意见为基础,探讨控辩关系的新形势。一、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立了四个地位:(一)确立了审判权的权威地位“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以前的庭审过分依赖侦查证据,如果侦查机关“起点错”、检察机关就会“跟着错”、法院“将错就错”,冤假错案便大量出现。

  • 标签: 控辩关系 审判权 诉讼制度改革 人民法院 改革任务 权威地位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这一提法涉及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及刑事案件办理中的职能及相互关系,是中央对相关问题的一种全新表述,需要有关各界认真领会、正确理解与执行。

  • 标签: 公检法 审判 分工 诉讼制度改革 案件办理 刑事诉讼
  • 简介:“以审判中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中的热词,审判中心主义的含义要比当前司法机关诠释“以审判中心”内涵更为丰富。本文试图解释审判中心论与诉讼阶段论的对应关系,揭示“以审判中心”内涵限缩为以庭审为中心、增强庭审实质化背后的原因,以及侦查重心形成的深层结构原因,就以庭审为重心涉及的庭审实质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审判变成真的审判,需要起诉状一本主义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不进行这些改革,以审判中心难以持久和固化。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阶段论 侦查重心主义 起诉状一本主义
  • 简介: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以审判活动为中心,以证据裁判原则为内容的刑事司法改革。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倒逼侦查取证必须符合证据裁判原则的要求,改变了侦查机关在案件认定中的定局性影响,也改变了侦查机关侦查取证的思维理路,给侦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了适应审判中心的要求,侦查机关需要迅速更新理念,坚持证据裁判原则,遵守直接言词规则,严格证明标准,提高出庭作证能力和利用新科技侦查取证的能力。

  • 标签: 审判中心 证据裁判原则 侦查工作 路径选择
  • 简介:近年来,冤假错案频频被曝出,由此以侦查为中心的司法运行模式再一次受到质疑。审判中心主义作为法学理论上的应然规定在目前纠纷解决机制上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推进“以审判中心”,实现庭审实质化,明确一审重心地位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最终依凭和落脚。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侦审联动 庭审实质化 一审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健全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这些改革要求均对公安机关当下的侦查讯问提出了挑战。目前,公安机关的侦查讯问面临诸多不规范的困境。如何在审判中心主义之下构建镜头下讯问机制,确保讯问工作符合改革路线的要求,必须首先剖析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对讯问工作的要求,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制度构建。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讯问 镜头 同步录音录像 非法证据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