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21例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1例儿童叶性肺炎中199例(90.0%)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肺部体征阴性154例(69.7%),肺部体征阳性67例(30.3%),阳性体征包括可闻及呼吸音弱或湿啰音;病程在1周以上者151例(68.3%);221例X线胸片均可见到节段或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结论:叶性肺炎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由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MP)混合或单一感染的疾病,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容易误诊,在临床中发现连续发热、咳嗽、咳痰等不典型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早查血常规、拍X线胸部正位片,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等,明确诊断,在病原不明确时,及时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采用降级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 标签: 儿童 大叶性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刘弼臣,男,汉族,生于1925年6月6日,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农工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儿科教育家、研究生导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教委确定的全国九位中医终身教授之一。中华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长,全国中医儿科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 标签: 中医儿科 刘弼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教授 评审委员会 中医药高等教育
  • 简介: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是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保证。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需要建立规范,重视基础研究,突出临床研究,加强人才培养,以学术创新为目标,为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特色优势 发展策略
  • 简介:教学改革中应用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比较归纳法及思维导图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教学方法 中医儿科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对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做了详与略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儿科典籍宜强化、优势病种宜深讲、实践技能宜多练、考核重点宜侧重、重复内容宜简略。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教学方法 详略
  • 简介:从《中医儿科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着手,探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中医临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
  • 简介:在"两段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CP)教学法,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两段式"实践教学工作中,以临床路径表单为依据对见习生组织教学。结果提示,CP教学法有益于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教学流程;有益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益于规范临床医师的带教行为,提高见习生对带教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两段式”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教学 见习带教
  • 简介: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教学方式的改进、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质量标准的制定方面进行改革,并对该课程的考试制度进行重新安排,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技能,提高了独立动手和研究的能力。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考试制度
  • 简介: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儿科学教学 课堂互动 实践探讨
  • 简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字、图形、图像及多媒体资料的深加工,形成有利于推广并普及的融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新型教材、课件及多媒体软件。

  • 标签: 教学 中医儿科学 体例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