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依那普利叶酸治疗 H 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 H 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 n=60 )和观察组(依那普利叶酸治疗, n=60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于 H 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控制疾病病情发展,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依那普利 叶酸 H 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大部分人生活中的运动量也不达标,所以患上慢性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占慢性病类之首,作为特殊高血压的代表,H高血压患者众多,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将对H高血压进行阐释,探究依那普利叶酸对H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 标签: 依那普利 叶酸 H型高血压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社区服务中心,H高血压的发病特点,探讨小剂量的也算资料该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社区服务中心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H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展开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叶酸组,两组人数均为50例,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降压治疗处理,叶酸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上叶酸进行降压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再选取的未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H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差异。结果: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在收缩压、舒张压、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方面,叶酸组患者的数据均比常规组低(P<0.05)。②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在男性发病率、年龄、心率、尿酸、肌酐、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方面,H高血压患者的数值均比较高,而脉压相对比较低。结论:对于H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内部,普遍高发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患者发病之后肾脏以及心血管的功能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叶酸进行辅助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H型高血压 药物治疗 叶酸 临床效果
  • 简介:2009年所流行的流感病毒是H1N1流感病毒的一种新型病毒,最初称为“猪流感(swingflu)”,根据2009年4月的基因检测结果,这种病毒实际具有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3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随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一致宣布,以全称为猪源性甲H1N1流感(swine—origininfluenzaA(H1N1)virus)指代当前的流感疫情。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H1N1 治疗药物 甲型 INFLUENZA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简介:在我国,每15秒就有1例脑卒中发生,每20秒就有1例因脑卒中死亡,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多万人,每年带来的社会负担高达400亿元。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H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约11倍,发生中风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28倍。所以重视H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高血压患者 H型 防控 调控 心血管事件
  • 简介:血脂康对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降低作用,其降糖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 讨论  血脂康是从中药红曲中精练而成的,其富含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必需氨基酸等有效成份。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减少TC生成,从而反馈调节HDL受体合成,增加细胞膜表面HDL受体表达数目,使HDL形成减少,同时有显著降低血清TG,升高HDL-C水平作用[1、2]。  血脂康可降低Ⅱ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糖水平,有如下机制: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甘油三脂和脂肪酸合成,并加速其代谢。②甘油三脂和脂肪酸代谢增加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③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3]。是否尚存在其它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血脂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H高血压患者接受门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总计40例,均为本院门诊收治的H高血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行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高血压患者门诊治疗同时,辅以门诊护理干预方法,可提升患者遵医嘱行为能力,确保血压良好控制,患者满意度理想,值得借鉴。

  • 标签: H型高血压 门诊护理干预方法 血压水平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抗病毒药治疗疑似甲流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60例疑似甲流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治疗。评估比较2组的流感症状缓解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实验组的退热时间以及其他主要症状平均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5d后发热、咽喉痛、鼻塞、咳嗽、头痛、肌肉关节痛、发冷/出汗、乏力等症状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奥司他韦抗病毒用于治疗疑似甲流安全、有效,且效果好于利巴韦林。

  • 标签: 流感 奥司他韦 利巴韦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H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发病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8例血压疑诊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实验组(4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和Gensini积分情况。结果H高血压实验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非H高血压的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H高血压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观察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2年、3年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2组血压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压均有所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Hcy水平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更有效地减少H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简介: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血压同时降低血浆Hcy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Ⅰ级、Ⅱ级原发性H高血压病人,按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不同剂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5mg/0.4mg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40例;B组:5mg/0.8mg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40例;C组:5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40例。均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8周。在入组前测量所有病人的血压、血浆Hcy、血清叶酸,并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随访,记录血压、血浆Hcy、心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最终一共115例病人进入随机试验,A、B、C组降压同时降Hcy的有效率分别为23.08%、26.32%、5.26%。A、B组有效性均优于C组。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于伴血浆Hcy升高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效。

  • 标签: 原发性H型高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 简介:在甲H1N1流感流行期间,各医院均成立了发热病房,我院2009年5~11月共收治医学观察病例64例,这些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我们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流感 发热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甲H1N1流感临床特点,了解其病性与预后,以及蚌埠地区疫情分析,为控制其流行提供制定相应策略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住院的22例甲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住院患者主要为儿童、学生和青壮年,蚌埠市的四个区均有分布,临床表现符合一般病毒感染的特点,病情相对较轻,预后好,没有病危和死亡病例。结论甲H1N1流感在蚌埠已经流行。一般患者预后较好,甲流感第三套诊治方案中的轻症患者可以居家观察的方法可行,轻症患者无需奥司他韦治疗。重点应关注高危和重症病例。

  • 标签: 流感甲型H1N1 蚌埠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2糖尿病并低血糖症60例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的老年2糖尿病并低血糖症60名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名患者中经过治疗后54名恢复正常,6例为意识障碍,治愈率90%。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发现不及时可造成大脑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低血糖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对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进行动物局部安全性评价.方法家兔肌肉刺激试验:家兔后肢股四头肌im0.5mL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d,末次给药后48h和第25天对注射部位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后肢隔日im0.5mL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连续注射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iv给予1.0mL的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进行激发,观察豚鼠30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后肢im0.2mL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给药1次后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可导致注射部位肌肉出现局灶性炎细胞浸润,肌间质细胞增生,条索状化脓灶,停药25d后,上述病变消失.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豚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25min内恢复正常,过敏反应评价为弱阳性到阳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异常.结论流感病毒H7N9裂解疫苗安全性良好,不影响其临床使用.

  • 标签: 流感病毒H7N9型裂解疫苗 肌肉刺激 过敏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甲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流疫苗")接种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2003版软件,将2009年9月15—25日接种"甲流疫苗"的1173例各类人员的一般情况,ADR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3例"甲流疫苗"接种者中62例出现ADR,发生率为5.2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6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62%。所有报告病例均为非严重性,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人群的大规模预防接种及疫情应急接种。

  • 标签: 甲型H1N1 流感 裂解疫苗 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H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医院收治的H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B组,将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C组。测定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利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CIMT,分析血压、血脂、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B、C组,B组TG、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B、C组,B组HDL-C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y及CIMT值均高于B组、C组,B组Hcy、CIMT值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H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及时降低Hcy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强对H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监测可以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能力。

  • 标签: 高血压 H型 脑梗死 急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本文报道了C6H12O6(NH4)2SO4C2H5OHH2O(C2H5OH/H2O=0.90)体系在35℃时体系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并绘出了体系相应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曲线图。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体系为四元体系C6H12O6(NH4)2SO4C2H5OHH2O中的一部分。当溶液中肌醇饱和时,溶度曲线落在约50%的等醇水比面上。当(NH4)2SO4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时,出现共饱点。其组成为(NH4)2SO4:210%,C6H12O6:2.08%,C2H5OH:4475%。同时出现分层,在富醇相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出现肌醇与硫酸铵共饱线。在富水相硫酸铵饱和溶度曲线落在约5%乙醇的等醇水比面上,折光指数曲线由三支组成,其中两条分别与C6H12O6·H2O和(NH4)2SO4相对应,另外一条线与(NH4)2SO4和C6H12O6·H2O的共饱线相对应

  • 标签: 三元体系 溶解度 肌醇 硫酸胺 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心内科对H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H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前胱氨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H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cy(14.38±5.73)μmol/L,对照组Hcy(16.96±8.47)μmol/L,实验组hs-CRP(4.79±3.37)mg/L,对照组(5.08±4.39)mg/L,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实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Hcy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钙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进一步熟悉、掌握甲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甲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某定点医院收治的220例甲H1N1流感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输入性病例74例,其中境外输入57例;周边地区转诊病例15例,本土病例131例;男10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19.4±9.3岁;学生183例,占83.2%,以在校集中居住的初高中学生及大学生为多的聚集性群体发病为主,84.1%的患者与甲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及感冒病人有明确接触史,潜伏期2.22±0.92d。结论:甲H1N1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环节控制难度大。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