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测定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检测的妇科肿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良性肿瘤患者34例的血清CRP含量极微,均为阴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1例中,血清CRP阳性的有18例.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较高.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SilkFibroin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血管化,为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的PSFSs;选取2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n=16;B为对照组,n=12)。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实验组植入PSFSs,对照组植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海绵。术后4、7、10、14、21、28d,每组各取两只大鼠灌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CD34)检测,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组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示A组炎症反应较B组轻、消退速度快;PSFSs降解速度比PVA快;通过CD34染色计数材料内微血管密度(MVD),A组在术后7、10、14、21、28d分别为1.4、3.6、10.6、8.6、8.8,对照组分别为0、2.2、4.8、4.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d即可观察到材料内有微血管形成,14d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并稳定于一定水平;B组7d时尚无微血管形成,14d时微血管数量较多,也呈现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结论PSFSs能在大鼠脊髓内血管化,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修复中枢神经损伤。

  • 标签: 组织工程 血管化 丝素蛋白 支架 脊髓 大鼠
  • 简介:目的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经GCS评分12分以下的185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4h内,3d,7d,10d内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取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Sangtec100IRMA试剂统一进行单克隆双点放免法测定S100B蛋白浓度。正常对照组50份血清S100B蛋白浓度测定方法相同。最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且,经抢救或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病情好转慢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下降慢,反之,预后差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维持在高位。结论检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S100B蛋白 预后
  • 简介:艾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HIV蛋白酶抑制剂是此类病人最常选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很可能患其它疾病,艾滋病自身也常伴随众多并发症,使得临床上不可避免的需要联用其它药物。由于HIV蛋白酶抑制剂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有广泛的作用,因此探索HIV蛋白酶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重点从药代相互作用机制的角度综述了HIV蛋白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献,包括HIV蛋白酶抑制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等,期望对于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HIV蛋白酶抑制剂 相互作用 CYP3A4 P-糖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Nod1受体激活对腹膜间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Nod1受体激动剂iE-DAP作用大鼠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0、1、2h,Western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随刺激时间延长,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值增加,Beclin-1蛋白表达亦增加。结论Nod1受体激活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自噬的发生,这有可能发挥清除细胞内细菌感染的作用。

  • 标签: Nod1 腹膜间皮细胞 自噬 LC3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以利于对烧伤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而诊断明确的烧伤住院患者111例,分为脓毒症组(36例),局部感染组(39例),对照组(36例)。各组患者在入院后24~48h内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脓毒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脓毒症组CD64、CRP表达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64≥43.20%、CRP≥91.85mg/L、白细胞计数≥11.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5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8.90%、86.10%、83.30%、88.90%,特异性分别为88.00%、88.00%、70.60%、77.30%。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58,P<0.01)、与WBC、Neu%无相关性(r=0.175、0.218,P>0.05),脓毒症组在恢复期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与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19、8.75,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及CRP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烧伤感染 CD64 CRP 脓毒症 流式细胞仪
  • 简介:目的:考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在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评价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7生物学活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植入小鼠肌间隙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出埋植材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蛋白含量、钙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组在术后2、3、4周有骨细胞类似细胞和钙化灶的形成,术后2、3、4周蛋白含量、ALP活性和钙含量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对照组。结论:明胶海绵复合rhBMP-7植入小鼠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载体,可用于rhBMP-7体内活性检测。

  • 标签: 明胶海绵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异位成骨 小鼠
  • 简介: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直接作用于Bcr-Abl蛋白的小分子药物是目前治疗CML的重要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伊马替尼作为首个上市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在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Bcr-Abl基因的突变导致其出现耐药性,尤其以Abl-T315I突变的耐药程度最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正在开发中的针对Abl-T315I突变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耐受 Abl-T315I突变
  • 简介:目前认为肿瘤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有关。另外,缺陷DNA错配修复系统和体细胞突变的迅速积累,导致上皮组织稳态受到凋亡和有丝分裂过程失衡的干扰,凋亡抑制导致增殖增加和基因损害细胞清除减少[1]。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基因表达产物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

  • 标签: 大肠肿瘤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 进展
  • 简介:化合物YSY-01A是一种新合成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旨在评价YSY-01A的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证实,YSY-01A能够显著抑制大肠腺癌细胞HT-29的增殖(P〈0.05),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实验表明,YSY-01A能够把HT-29细胞阻滞在G2/M转换点上,显著地上调cyclinB1,Wee1,p-cdc2(Tyr15)及p53,p21,p27蛋白的表达(P〈0.05)。当YSY-01A浓度高于0.5μM时,HT-29会显示出典型的细胞毒症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本文用于机制研究的药物浓度均低于此值。总之,YSY-01A对HT-29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G2/M转换点阻滞有关。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YSY-01A HT-29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高内涵筛选
  • 简介: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1(RRM1)蛋白表达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RRM1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的RRM1表达,并对化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RRM1阳性40.9%,RRM1阴性59.1%。总客观有效率38.6%,疾病控制率75.0%;其中RRM1阴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与RRM1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46.2%和27.8%,P=0.218);但RRM1阴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RRM1阳性患者(88.5%和55.6%,P=0.013)。44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4个月;其中RRM1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较RRM1阳性患者长(7.2个月和5.5个月,P=0.01);但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18.8个月和15.3个月,P=0.127)。结论RRM1表达水平可能与吉西他滨的疗效相关,可能是预测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核苷酸还原酶M1 吉西他滨
  • 简介:利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丹顶草提取物中筛选出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活性的四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比较分别鉴定为aceriphyllicacidC(1),aceriphyllicacidD(2),aceriphyllicacidE(3)和aceriphyllicacidF(4)。所得化合物1-4有效抑制PTP1B活性的IC50值范围在(2.1±1.5)μmol/L到(11.2±2.5)μmol/L之内。化合物1和2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混合形式抑制PTP1B活性。

  • 标签: 丹顶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三萜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导向分离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日1次)静脉滴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4d后评定治疗效果、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8/60,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3/60,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PV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降低的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降低的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的状态,对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浆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研究湖南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种十两茶水提物的体外降糖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试验、葡萄糖苷酶试验、醛糖还原酶试验比较十两茶与其他茶类(茯砖茶-9、茯砖茶-11、红茶、绿茶)的体外降糖作用。结果5种茶叶水提物在体外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形成、葡萄糖苷酶以及醛糖还原酶活性,其中以十两茶作用为优。结论十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相关酶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降糖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作用。

  • 标签: 黑茶 十两茶 葡萄糖苷酶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醛糖还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