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丝素蛋白生物材料具有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力学性能可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组织工程材料等领域中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丝素蛋白应用在组织工程用药物释放支架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 标签: 丝素蛋白 组织工程 药物释放 支架
  • 简介:分子自组装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也是孕育先进材料的摇篮。家蚕丝素蛋白分子是研究大分子自组装的良好材料,近年来研究者对丝素蛋白的自组装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丝素蛋白材料分子自组装的应用发展现状与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丝素蛋白的分子自组装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丝素蛋白分子自组装应用的研究,不但可以拓展丝素蛋白的多元化应用,而且会促进新型材料的发展。

  • 标签: 丝素蛋白 自组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香味织物的开发提高了服用织物附加值,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天然植物香味不仅能缓解身体疲劳,提振精神,有些还具有保健作用。目前,制备香味织物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纺制香味纤维,二是利用香味染料对织物进行后整理。第一道工艺需在纤维纺丝液中加入特定的香料,对香料的沸点、溶解性等指标要求较高,纺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团聚现象,导致纺丝孔堵塞,纤维强力弱环增多,质量下降;优点是香味持久,耐水洗性强。第二种制备方法的工艺成本较低,可操控性强;缺点是香味持久性与耐水洗性差。研究人员为克服该工艺缺陷,研制了具有缓释效果的香味微胶囊对织物进行整理丝素蛋白对环境敏感,易受周围环境的诱导而转化形成多孔材料。

  • 标签: 多孔丝素蛋白 丝织物 香味整理 表征
  • 简介:蚕丝的主要组成成分丝素蛋白有各种优良性能,随着对丝素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开发利用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本文对目前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丝素蛋白 医学领域 生物 应用 组成成分 结构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SilkFibroin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血管化,为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的PSFSs;选取2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n=16;B为对照组,n=12)。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实验组植入PSFSs,对照组植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海绵。术后4、7、10、14、21、28d,每组各取两只大鼠灌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CD34)检测,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组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示A组炎症反应较B组轻、消退速度快;PSFSs降解速度比PVA快;通过CD34染色计数材料内微血管密度(MVD),A组在术后7、10、14、21、28d分别为1.4、3.6、10.6、8.6、8.8,对照组分别为0、2.2、4.8、4.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d即可观察到材料内有微血管形成,14d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并稳定于一定水平;B组7d时尚无微血管形成,14d时微血管数量较多,也呈现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结论PSFSs能在大鼠脊髓内血管化,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修复中枢神经损伤。

  • 标签: 组织工程 血管化 丝素蛋白 支架 脊髓 大鼠
  • 简介: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尝试利用生物材料复合技术,通过调节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相应的组合方式使其发挥各自的优点,进而制作出理想的支架材料。本文分别就丝素蛋白、壳聚糖以及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丝素-壳聚糖支架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纤维蛋白,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可调、宿主炎症反应小、成本低、易制备等特性,是创面修复的理想基质材料。丝素蛋白可单独使用,也可将其同其他材料复合,制备成支架、水凝胶、膜、功能贴片和微针等不同材料,满足不同创面修复需求,调控创面修复过程,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急剧增加。同其他天然材料相比,丝素蛋白通过改善不同时期的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行为来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修复,表现出不同维度的独特优势。综合近年来丝素蛋白创面修复材料研究的进展,该文重点阐述丝素蛋白及其复合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 标签: 丝素蛋白 皮肤 生物敷料 组织工程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人工神经移植物丝素蛋白导管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导管植入兔子皮下,术后4周、8周、12周、24周取材,切片,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反应。结果大体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局部组织反应轻,纤维包裹逐渐变薄,丝素蛋白导管至24周完全降解。结论丝素蛋白导管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理想的人工神经移植物。

  • 标签: 丝素蛋白 导管 生物相容性 人工神经移植物
  • 简介:了解丝素蛋白(silkfibroin,SF)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选择2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不同移植材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SF表面修饰的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植入MSCs复合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观察各组动物术后7、14d血液流变学和术后14d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差异显著,实验动物全身血液粘度降低,骨缺损修复区的局部血流量增加。SF表面修饰对以HA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 标签: 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血液流变学 血流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 标签: 丝素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hASCs)在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Bladderacellularmatrixgraft-silkfibroin,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hASCs,置于BAMG-SF浸提液中培养,CCK-8法检测其细胞活力,评价BAMG-SF支架的细胞毒性并绘制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BAMG-SF双层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将hA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后,转至裸鼠皮下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HLA免疫荧光鉴定裸鼠皮下双层支架上细胞的种属来源。结果hASCs在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根据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关系证实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无细胞毒性。由hASCs在BAMG-SF浸提液和DMEM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可知,BAMG-SF有利于hASCs的生长。将hASCs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内培养,hASCs均能长入支架的空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hASCs细胞长入支架。HLA检测显示支架内细胞部分为hASCs。结论新型BAMG-SF双层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SCs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的研究。

  • 标签: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 丝素蛋白 双层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制备阿霉素-N-乳糖酰壳聚糖-丝素蛋白微球(adriamycin-N-chitosan-silkfibroin-microspheres,ADR-N-CS/SF-MS),并观察其对兔VX2肝移植瘤的化疗栓塞术后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乳化凝胶化法制备ADR-N-CS/SF-MS;24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超声引导下于肝脏左叶植入VX2肿瘤组织块,建立肝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即A组为每组6只股动脉穿刺插管经肝动脉分别给予ADR-N-CS/SF-MS(治疗组),B组为N-CS/SF-MS(对照组),C组为碘化油+ADR溶液,D组为0.9%氯化钠液;经治疗后,观察各组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和肝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以及用CT成像法分析其治疗前后肝肿瘤影像学的改变。结果:各组动物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动物术后平均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为主)增多,肝功能均出现一过性损害;治疗30d(A,B,C组)疗效与D组相比,其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其中A组肿瘤体积缩小较B,C两组明显(P<0.01),而B,C两组的肿瘤体积均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抑瘤率分别为87.23%,62.98%和56.02%;经CT检查示其病灶液化坏死,强化不明显。结论:ADR-N-CS/SF-MS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其治疗组抑制肿瘤生长较为明显(P<0.01),以致肿瘤缩小或坏死。

  • 标签: 阿霉素 壳聚糖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fibroin-chitosan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面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 神经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丝素胶原支架用作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9月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通过冻干法制备丝素胶原支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了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附着于丝素胶原支架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复合膜孔隙率为80.7%;PDLF在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各复合膜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形成良好。结论通过冻干法自制的丝素胶原复合物的孔隙率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其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促进了PDLF的生长、黏附及增殖,且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标签: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培养 丝素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4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C组骨缺损处植入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造模后4、8、12周,分别进行X线片拍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三点弯曲实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造模后4周,3组均可见骨痂形成;造模后12周,A组未形成完整的骨桥,B组骨痂开始塑形,骨髓腔基本再通,C组完成骨缺损修复。B、C组最大载荷逐渐增加,C组最大载荷始终高于B组(t8=5.208,t12=12.837,P值均<0.05)。造模后4周,A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与少量骨小梁形成;B、C组复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可见骨小梁形成并相互连接。造模后12周,A仍为较多的纤维组织,B组开始塑形为皮质骨,C组基本形成新的皮质骨。结论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比单纯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更强大的骨诱导能力。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种新型可注射型水凝胶早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以及在体内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使用丝素蛋白溶液和磷酸镁基水凝胶制备成不同磷酸镁含量的4组水凝胶,分别命名为Mg0、Mg1、Mg2和Mg5并研究分析材料表征。体外实验检测水凝胶的生物活性及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体内实验采用10只SD大鼠进行颅骨缺损模型制备,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对该种新型可注射型水凝胶用于修复缺损颅骨的疗效及可行性进行评价。计量资料应用Graph Pad 9.0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电镜扫描(SEM)显示了4组水凝胶的表面微观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示共培养1 d时对照组与Mg0、Mg1、Mg2和Mg5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399±0.024、0.436±0.043、0.364±0.020、0.3205±0.029和0.338±0.028,在共培养3 d时为0.606±0.045、0.590±0.042、0.557±0.014、0.453±0.056和0.610±0.046,第5天时分别为0.882±0.022、0.841±0.147、0.824±0.040、0.828±0.049和0.830±0.021,第7天时分别为1.162±0.029、1.397±0.056、1.059±0.050、1.063±0.084和1.102±0.046(F(12,77)=8.0,P<0.01)。使用氯化十六烷吡啶(CPC)对14 d时的成骨矿化物进行定量,Mg0、Mg1、Mg2和Mg5的A值结果分别为0.937±0.107、1.646±0.507、2.181±0.038及2.006±0.043(F=56.0,P<0.05)。体内实验示可注射型水凝胶修复效果显著,在修复后第4周可见大量新生骨胶原。结论丝素蛋白-磷酸镁基可注射型水凝胶能有效修复骨缺损,并可在体内促进早期骨胶原的形成。

  • 标签: 注射型水凝胶 磷酸镁 颅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矿化后的丝素电纺复合支架体内修复颅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电纺支架(非矿化组),通过模拟体液(SBF)浸泡法对支架仿生矿化(矿化组),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18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购自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3组,分别为矿化组、非矿化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构建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在直径为5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矿化组及非矿化组支架,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取材,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苏木精-伊红(HE)及马松染色(Masson染色)比较评估不同支架的体内骨再生情况。应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仿生矿化后的丝素电纺支架表面形成明显的羟基磷灰石矿化层。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周和8周,通过对CT三维重建、HE及Masson染色的观察以及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隙(TB.Sp)定量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矿化组和非矿化组均能观察到新骨的形成,且矿化组的修复效果均优于非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化组、非矿化组及对照组BV/TV在4周时分别为(22.880±2.324)、(12.600±1.965)、(4.967±1.580)%,F=61.838,P<0.05,8周时分别为(45.770±4.433)、(29.400±4.086)、(19.310±2.272)%,F=38.686,P<0.05;Tb.N在4周时分别为(0.029±0.001)、(0.019±0.003)、(0.008±0.003) mm-1,F=52.890,P<0.05,8周时分别为(0.053±0.002)、(0.037±0.003)、(0.023±0.001) mm-1,F=171.433,P<0.05;TB.Sp在4周时分别为(10.810±0.179)、(11.350±0.098)、(11.730±0.163) μm,F=27.655,P<0.05,8周时分别为(8.792±0.175)、(10.060±0.339)、(11.150±0.275) μm,F=56.807,P<0.05]。结论仿生矿化后的丝素电纺复合支架能有效促进骨再生,有望用于骨组织工程。

  • 标签: 支架 动物实验 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
  • 简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74“科学前沿”提到: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他们因研究离子通道而获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18在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时也提到:

  • 标签: 离子通道 蛋白 异同 载体 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