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24岁,因右中上渐进性增大搏动性肿块伴右侧腰痛1个月于1999-08-14入院。2年前有腰部钝性外伤史。当时体检"血压"正常。曾在多家医院检查,报告有"主动、右肾萎缩"。入院检查:血压22/16kPa,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全收缩期杂音,周围动脉搏动正常。右中上肋缘可触及一约6cm×8cm的局限性隆起

  • 标签: 假性腹主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主动破裂的护理重点,在术后加强对患者各身体机能的密切监测,做好各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8例,轻微脑栓塞6例,肾功能不全4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4个月~2年内,未发生死亡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在对主动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当在术前做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预防体破裂、实施心理护理;在术后做好预防并发症状、开展用药指导、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从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思路构建
  • 简介: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6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哮喘的药物具有治疗主动的潜能,甚至或可减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必要。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介绍说,主动血管壁中的酶含量很高,它促进形成一种名为半胱氨酰自三烯的物质,进而缓慢分解血管壁组织中的蛋白质等多种成分,诱发主动。而半胱氨酰白三烯正是引发哮喘的物质,哮喘患者通常都是通过药物来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生成来治疗哮喘的。

  • 标签: 手术治疗 主动脉瘤 哮喘药 瑞典 半胱氨酰白三烯 血管壁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主动患者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主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前后顺序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较为显著(P

  • 标签: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主动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主动采取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保持更为稳定积极的情绪,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B超诊断主动夹层动脉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采用RT-2800线阵探头,Toshiba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仰卧位,沿主动走向进行纵横向扫查,观察其管腔的内径,夹层的宽度,剥离的长度。内膜有否搏动,是否有入口或血栓,以及主动其它分支的情况等。结果:本组5例夹层处的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均为部分剥离,无环形剥离。长轴切面上可见主动内细而弱的回声光带,随心动周期而改变位置。剥离长度最长的从主动根部贯穿整个主动直到髂总动脉分又处,最短的仅在主动中段长2.8cm。假腔的宽度0.4cm~2.8cm。结论:对于有上腹痛的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应重视用B超沿血管走行追踪排查,如有条件,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破裂入口处及真假腔内血流情况。

  • 标签: B超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高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和开发国产支架人造血管经腔内治疗动脉疾病。方法:1993年6月至于1999年8月,用北京地区/杂种狗24条,分别制作了主动(8条)、降胸主动(6条)、升主动(4条)、主动(4条)和动静脉瘘架是联体不锈钢“Z”支架,长3cm,直径2cm。覆膜均为国产超薄涤纶人工血管。临床应用29例,男25例,女4例。主动夹层19例,下腹主动8例和创伤性动静脉瘘2例。结果:17条狗术后存活,分别于2、4、8周获取标本,支架人工血管通畅良好,无血栓形成。临床病例中,有1例主动并发肾功能不全。于手术后20天,血管中死于心肌梗塞,其余均被成功治疗。随访2个月至5年。除1例夹层动脉术后3个月支架移位外,所有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自制的支架人工血管费用低,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可观。

  • 标签: 支架 人工血管 腔内治疗 主动脉瘤
  • 简介:本文对2例临床结果迥异的主动夹层动脉患者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主动夹层动脉这一临床急症的诊疗经验。主动夹层动脉诊断需围绕突发胸痛这一核心症状,通过详细问诊、查体,尤其及时行主动双源CT成像可早期成功诊断,而尽早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进行诊断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均开展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从数据可见,Debakey1主动的夹层有动脉的患者共有13例,Debakey2则有4例,Debakey3的则有47例。在所有患者中,真假腔有64例,膜分离错位64例,但内膜破口则有5例,主动分支受累则有38例。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检查对于主动夹层动脉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可以代替DSA有创检查,应用价值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全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效果 Debakey型
  • 简介:主动夹层动脉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死亡,据统计,急性主动夹层动脉死亡率2天内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收治2例急性主动夹层(Ⅱ)患者,并成功地进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 夹层动脉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夹层动脉猝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原因,提高对主动夹层动脉破裂的预防和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995—2013年本科室对由主动夹层动脉破裂所引起的16例猝死病例进行尸检分析,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6例病例中,伴有主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Ⅰ级~Ⅳ级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0例死于动脉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6例死于动脉破裂导致的循环障碍。所有病例镜均可见:主动中膜分离并呈退行性变,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变性甚至消失,并可见血肿及含铁血黄素,弹力及胶原纤维断裂,部分区域呈黏液性变。结论主动夹层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分子遗传学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主动夹层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早期干预,争取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尸体解剖 病理学 猝死
  • 简介:1病例资料某女.56岁,因上持续性绞痛2小时于2003年2月27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末服药治疗。入院体检:BP160/110mmHg,上偏左压痛,余无特殊,血常规示:Hb120g/L.WBC11.3×109L,尿常规无异常。经抗感染,解痉治疗后腹痛消失.次日测血压正常,B超示:肝、胆、脾、胰、双、膀胱未见异常。3月1日应患者要求出院。3月2日晚9时30分患者因上阵发性胀痛3小时,伴呕吐再次入院,查:BP100/70mmHg,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软,下腹正中及偏左压痛,余无特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病理性Q波及ST段改变,左房负荷过重。尿淀粉酶80u/L,尿糖+1,尿酮体+2,微量血糖15.3mmol/L。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要表现 急腹症 左房负荷过重 ST段改变 病理性Q波
  • 简介:目的分析在主动夹层动脉诊断中采用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在我院门急诊检查,确诊为主动夹层动脉的患者43例,以2009年4月至2017年3月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予以患者磁共振诊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磁共振检查,43例患者均显示内膜瓣形态及真假腔,为夹层动脉基本征象,在SE序列中,所有患者均显示为真腔流空无信号,而GRE序列中呈现出高信号真假腔;中等信号强度内膜瓣于真假腔中37例,附壁血栓形成无法清楚显示者6例。结论在主动夹层动脉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磁共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主动夹层动脉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方法对临床疑似为主动夹层动脉的5倒病倒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并且通过磁共振检查进一步得到证实。结果磁共振检查主动夹层动脉准确,且可进一步分。结论对临床怀疑主动夹层的病倒应综合全面分析,并需辅以磁共振检查。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磁共振检查 心电图检查 病因 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主动夹层临床检出率与发病率显著提高。而多层螺旋CT检查凭借其扫描范围大、时间短、后处理能力强且无创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全身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基于此,文章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主动夹层动脉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夹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本纽20例,均为男性,年龄28~71(平均42)岁;应用彩超、多排cTA等检查明确诊断;DeBakey分:I5例、Ⅱ3例、Ⅲ12例;I5例为急性期,2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行Betall+全弓置换+象鼻子技术手术治疗;Ⅱ3例为急性期,2例采用BetaU+半弓置换手术;Ⅲ12例,急性期10例,慢性期2例,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死亡4例,病死率20%;手术无死亡,I、Ⅱ各2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症状,经治疗后好转;Ⅲ术后效果均良好。结论:主动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DeBakeyI、Ⅱ病例需行血管置换术;DeBakey病例采用腔内隔绝技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对重症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重症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家属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家属施加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情绪状况更佳。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对重症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具有良好的影响。

  • 标签: 针对性心理护理 重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究在主动夹层动脉病人护理中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8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时间为2017年7月份至2018年9月份,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与患者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给与患者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法。结果心率及血压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不良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探究在主动夹层动脉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方法,有助于平稳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概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Orem护理系统 心理干预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