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某第一医院2009年至2018年儿科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科病房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细菌,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标准判定药物敏感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期间共分离2593株非重复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4.5%,革兰阴性菌占45.5%。分离最多的细菌前五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6.0%)、表皮葡萄球菌(14.1%)、屎肠球菌(10.8%)、肺炎克雷伯菌(10.6%)、金黄色葡萄球菌(8.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4.1%和72.3%,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总耐药率为1.1%,对利奈唑胺总耐药率为0.4%,粪肠球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总耐药率为1.5%,对美罗培南总耐药率为1.9%。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总耐药率为8.9%,对美罗培南总耐药率为9.2%。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39.5%和40.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11.1%和7.2%。结论儿科病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不断增加,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药敏方法 药敏仪器
  • 简介:抗菌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如果不能合理应用,不仅给病人加重经济负担,而且易导致不良反应,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使以后的临床用药选择更为困难.因此,分析、评价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利用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特收集了近年来对常见菌株的耐药研究进展,以供讨论.

  • 标签: 临床常见 常见细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对于指导临床精确用药和及时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仍以表型检测方法为主,主要包括:传统手工鉴定与药敏实验方法、自动化药敏鉴定系统.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满足临床的部分需要.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检测时间较长和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等。

  • 标签: 耐药性检测 细菌鉴定 表型检测方法 耐药检测 治疗患者 检测结果
  • 简介:WHO西太地区分部曾于1991年在本地区建立了多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络,中国上海地区监测网和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曾参加这一地区间的合作计划.因重新调整和改进,西太地区于2001年曾暂停这一监测计划的实施.2005年6月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细菌耐药监控研讨会在菲律宾召开,与会代表就西太地区重新开始监测数据的收集,南亚地区也着手进行地区细菌耐药监测达成了共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监测 亚太地区
  • 简介:目的:掌握我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5年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2005年我院引起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全年分离细菌总数的59.46%~69.75%;革兰阳性球菌占30.25%~40.54%。居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金葡菌为主要致病菌。2004年-2005年我院分离的真菌菌株数分别占全年病原菌总分离数的15.13%~18.78%,真菌主要为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多,占真菌总数的63%左右。结论:临床科室在住院患者开始抗菌治疗以前,应规范收集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病理、生理特点来综合分析,选择针对性强、抗菌作用优越的抗菌药物,以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究呼吸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与耐药的检测,了解呼吸科患者耐药的分布情况,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方法: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呼吸科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收集和调查这12例患者的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结果:根据实验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共计检测出134株病毒,其中有58株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血液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占比分别为39.66%、25.86%、20.69%;其中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46.55%、24.14%、8.62%、6.89%。在革兰氏阳菌中,最常见的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其主要原因为这两种细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强,试剂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菌[4]。这些细菌主要是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类等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导致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结论:临床上要根据耐药菌群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规范抗菌类药物的给药,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出现。             

  • 标签: 呼吸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 耐药性分析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细菌耐药监测价值。方法:以2021年8月-2022年1月收取的100份微生物检验阳性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实施细菌培养,进一步通过鉴别、分离、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阳性标本中的细菌类别、耐药。结果:100份微生物检验阳性标本经过分离总共获得100株菌株,其中5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43例革兰式阳性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变形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较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偏弱。革兰式阳性杆菌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耐药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较强,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耐药偏弱。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检测细菌耐药,革兰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各有不同。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革兰氏阴性杆菌 革兰式阳性杆菌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在规范临床用药、降低细菌耐药中的应用。方法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最佳证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根据,对医院8个手术科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估、处方点评,并根据患者病情、诊断、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降低了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降低,医院收入中药品比重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出院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规范临床用药,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循证医学 规范用药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共分离细菌42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78株(80.28%),革兰阳性菌830株(19.7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居前6位,为我院临床常见细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等临床常见发酵菌,亚胺培南仍是耐药率最低的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对葡萄球菌属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结论:细菌耐药仍呈增长趋势,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当务之急。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检验科标本,分析致病菌株及细菌耐药。结果①共分离出200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37.5%,革兰阳性菌125株,占62.5%。②葡萄球菌类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的耐药均比较高。②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较高,分别为67.0%、67.0%、64.0%、62.0%、30.0%;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较高,分别为43.0%、40.0%、22.5%。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较高。结论医院应加强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监测、全面提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疾病治疗提供客观指导。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54株大肠埃希氏菌和7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纸片扩散初筛法和复合纸片表型确证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大肠埃希氏菌为40.7%,肺炎克雷伯氏菌为56.8%,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高。结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茵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高,临床应慎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检测 耐药性 抗生素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目前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分离出细菌47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04株(占73.7%),革兰阳性菌l250株(占26.3%)。大肠埃希菌(1030株)、肺炎克雷伯菌(779株)、金黄色葡萄糖球菌(502株)、铜绿假单胞菌(444株)、鲍曼不动杆菌(426株)捡出细菌数居前5位,为我院临床常见细菌,总菌株数占检出细菌总数的66.9%;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常见发酵菌,亚胺培南仍是耐药率最低的药物;对非发酵菌则需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治疗药物;对葡萄球菌属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7.9%。结论:细菌耐药较2011年有所下降,但总的耐药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非发酵菌的耐药率仍较高,临床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困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任重道远。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是心脏疾病一、二级预防的基础。虽然目前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快,但仍然不能忽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药物的使用及其合理配伍和调整的过程中,药物的耐药问题是一个很重要但容易忽视的问题。现就几种心脏疾病常用药物的耐药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疾病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南阳市5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9月南阳市市区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对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089份血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968株,阳性率为11.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9.80%(1775/2968),革兰阴性杆菌占32.78%(973/2968),真菌占7.41%(220/29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分离菌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02%(158/298)和77.99%(879/112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合计为42.04%(280/66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黏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血液感染菌株的分布特点,并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细菌耐药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的变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监测细菌耐药和检验微生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时间为2019.01-2021.01之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病原菌8020株为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标本均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观察菌种分布,并分析其耐药。结果:本组80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阴性菌分别占比29.5%和70.5%,其中前者包括β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分别占14%、32%、18%、29%、7%;后者包括非发酵菌、肠杆菌科及其他,分别占35%、61%、4%。革兰阴性、阳性菌等均具有程度不同的耐药。结论:临床监测和检验细菌耐药及微生物的价值较高,有利于准确掌握细菌耐药改变,且有利于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菌所致眼内炎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从39例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液中分离出的39株表皮葡萄球菌,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39株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其中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临床医生必须结合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眼内炎 耐药性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分析硝酸甘油的耐药。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84人,根据硝酸甘油连续静滴时间随机分为3组(第1组小于6小时,第2组小于12小时,第3组大于12小时),比较用药时间的长短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有效率与硝酸甘油静滴时间长短无相关性,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第3组有效率比第1组和第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硝酸甘油不必长时间静滴。建议用药6~12小时间隔10小时以上,便于改善用药的敏感性,减少耐药出现,避免停药后心绞痛。

  • 标签: 硝酸甘油 耐药性 治疗 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