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13.6%的老人都患有脑血管疾病,而且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都非常高,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不仅如此,随着年轻人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多,致使35岁以下人群中亦有脑血管疾病的隐患.日本科学家提出慢性脑血不足的概念,其病理基础就是脑动脉硬化,80%的老年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以头晕头痛为主,有时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逆行性遗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药物治疗 脑血管疾病 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临床表现 老龄化社会
  • 简介:宜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地处川东鄂西地区,担负着全市县43家医院的血液供给。近几年来,随着《血站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我站血液供给任务逐年增大,较远的县市血库送血往返一次就要3个多小时,仅2006年全年送血就达到12万多公里。尽管我站配备有两台送血车和两名专职司机,但几个县市血库同时需要血的情况时有发生,

  • 标签: 物流配送 供血 《血站管理办法》 血液供给 鄂西地区 中心血站
  • 简介:我今年78岁,去年6月份安装了3个心脏支架,医生给我开了氨氯地平片、倍他洛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说要吃1年。现在我的小腿中间到脚背中间皮肤发黄很明显,不痛不痒,很干燥,请问这是否和吃药有关?是不是心脏血不足引起的?我的血压和心跳都很正常。

  • 标签: 心脏供血不足 皮肤瘙痒 阿托伐他汀钙片 氨氯地平片 心脏支架 倍他洛克
  • 作者: 刘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莉血液是人体内维持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简单来说,血液就是人体内部的搬运工,将人体所必需的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并且将细胞的废弃物带走,。血液对于人体机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血液的健康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寿命长度以及衰老速度。如果缺少血液,人体器官的正常活动都会受到抑制,缺失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而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统帅人体各器官运行的指挥官;脑组织控制着人的全部意识行为。当人体头部出现供血不足时,神经中枢就会受到巨大影响,而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也是由于神经中枢的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血的变化,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3月、6月进行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血的变化情况。结果行血管造影后可见子宫肌瘤为富含血管的良性肿瘤,血丰富,由双侧的子宫动脉血。行选择性的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肌瘤血被阻断,瘤体缩小。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月经量、月经期的恢复正常率为98%,贫血症状改善,子宫体积和瘤体明显缩小.结论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 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血不足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住院的136例椎基底动脉血不足(VBI)患者,通过对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或MRI检查的调查,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性别、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占优势,其中一半女性处在更年期阶段。85%患者具备了多种危险因素。经治疗65%患者在24h内缓解,97%患者72h缓解。结论椎基底动脉血不足为多因素发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扩大标准肾移植患者实施西罗莫司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干预后,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扩大标准肾移植患者共4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西罗莫司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扩大标准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扩大标准肾移植患者实施西罗莫司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西罗莫司 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标准供者供肾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带血第二跖骨底移植术修复外踝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第二跖骨底的形态、结构和血来源,设计了以足背血管为蒂的第二跖骨底骨瓣,将之转位修复外踝缺损.结果共临床应用6例,随访3~11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该骨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手术简便,转位灵活,对区影响小,再造外踝的外形近似正常,是修复外踝缺损的一种有效的新术式.

  • 标签: 外踝缺损 第二跖骨底 移植 修复
  • 简介:为了提高胎儿出生时的存活率,对于胎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的状况了解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对胎儿发育、羊水状况及血情况和有无脐带绕颈等做了详细调查,为临床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从而保证了胎儿在生产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避免了死亡率。资料与方法待产孕妇70例,为我院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期间的住院病人,年龄23~33岁(平均26.61±2.30岁)、孕周36+2~40+6

  • 标签: 脐带绕颈 二维彩色多普勒 脐动脉 胎儿发育 剖宫产 胎儿脐带绕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择取在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80例,对其分组依照随机平均方法,组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辅助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头晕相关指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头晕发生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脑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症状对患者自身影响较大,可对其实施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头晕发生次数。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 头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34岁女性造血干细胞健康者,为动员骨髓干细胞皮下注射非格司亭300μg,2次/d。第2天者出现头痛、腰痛、恶心、呕吐症状。第3天症状加重,呕吐频繁(每目4~5次),不能进食。血常规检查示:WBC66×10^9/L,PLT221×10^9/L,Hb124g/L。4d以后逐渐好转。

  • 标签: 非格司亭 频繁呕吐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ST-改变与冠状动脉血不足的关系。方法把伴有ST-T改变,平板试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10例)与伴有ST-T改变平板试验(+)性,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患者(21例)进行对比。结论ST-T改变多由于冠状动脉血不足引起,ST-T改变为诊断慢性冠状动脉狭窄主要依据,但不排除伴有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可能。

  • 标签: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T段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用于脑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的作用。 方法: 64 例脑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是参与人员,随机划分成对照组( n=32 ,常规护理)、观察组( n=32 ,全面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头晕持续平均时间较短,头晕发作的频次较少( P < 0.05 )。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较高,住院天数较短( P < 0.05 )。 结论 :为脑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可缩短患者 头晕持续平均时间,减少头晕发作频次,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全面护理 脑供血不足型头晕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脑血不足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及脑部(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脑血不足的临床效果确切,其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液流速,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低频超声 低频电刺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甲状腺癌术中喉返神经保血的原位保留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均实行喉返神经保血的原位保留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完成后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甲状腺肿瘤均被切除,术后病情康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结论: 甲状腺癌术中采用喉返神经保血的原位保留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癌术 喉返神经保血供 原位保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