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者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肾移植受者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机械灌注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逆行灌注 顺行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名毒蕈中毒脑死亡儿童肾移植,探讨毒蕈中毒脑死亡者能否成为潜在器官捐献者及其捐献器官的评估办法。方法对毒蕈中毒潜在者进行严格的临床病程观察、实验室及病理学评估。结果者病变符合中毒性肝炎,器官获取时肾脏大体形态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评估大致正常,2只肾脏分配给2例成人受者,肝脏弃用。经随访6个月,1例受者术后顺利恢复,另1例受者经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后逐渐康复。结论当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禁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毒蕈中毒类型、观察各器官的损伤发展趋势以及等待毒素清除的情况下,毒蕈中毒脑死亡者有可能成为器官捐献者。

  • 标签: 毒蕈中毒 供者 肾移植 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肾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科是血站的窗口科室,也是血液出站前最后的质量把关部门。搞好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建立健全血科的SOP并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是每位血科工作者的职责。

  • 标签: 供血科 管理
  • 简介:本公司研制生产的动态氧监测系统是一种电子信息类产品。它是以医院中每个病区为单位,对患者吸气数据进行统一有效管理的一套系统。

  • 标签: 监测系统 供氧 电子信息 有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者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者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者纳入本研究。将受者分为0~5岁者组(A组)及6~17岁者组(B组),其中A组受者体重≤50 kg,B组受者体重≤70 kg。分析、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者,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者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肾受者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者体重选择合适的者,儿童单侧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者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中、受者选择、获取和匹配的优化,能够让老年肝的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81岁老年肝移植手术进行报道,者为81岁女性,为脑死亡者,受者为21岁男性,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手术。结合文献讨论与年龄相关的边缘肝应用于临床肝移植时的初步经验。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1131 U/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46 U/L,术后均进行性下降,2周后均降至正常,术后第1天总胆红素(TBIL)56.4 μmol/L,第3天下降至22.1 μmol/L,但术后第5天开始升高,最高66.0 μmol/L,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AST、ALT、TBIL等指标均正常,甲胎蛋白进行性下降。结论对高龄者进行仔细的评估,选择一些低风险的受者,老年肝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移植 边缘供者 老年供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者的安全性及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者和受者分为非脂肪变性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肝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肝组者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者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肝组者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者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肝组和非脂肪变性肝组受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肝组与非脂肪变性肝组比较,者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者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肝组与非脂肪变性肝组相比,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受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肝组相比,受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者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受者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 简介:摘要在肾来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扩大标准者(ECD)肾移植数量不断上升,其效果不如标准肾移植且并发症较多,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和"知情同意"的伦理准则。一是由于目前国际上对ECD评估暂无统一标准,需要伦理委员会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充分审查,避免ECD肾无原则滥用,以免受者经济、身体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二是ECD肾移植前应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但患者知晓后很可能拒绝,从而导致ECD肾移植无法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联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拟定包含ECD肾相关内容、有较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知情同意书统一使用,在尿毒症患者到移植中心初诊时即实施肾移植手术的知情告知,征求患者自由和充分的知情同意。

  • 标签: 肾移植 扩大标准供者 伦理 器官捐献
  • 作者: 张伟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本文就边缘肾的定义、演变、质量评估及移植应用现状作一简要述评,旨在推动我国边缘肾移植的发展。

  • 标签: 肾移植 边缘供肾 评分
  • 简介:摘要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临床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临床输血的目的是达到最大限度安全,有效的输血。在现如今血液普遍紧缺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用血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因为只有最大限度提高临床合理输血,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输血的副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输血效果。下面笔者就目前造成临床血液血不足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提出以下观点。

  • 标签: 临床用血 科学 合理
  • 简介:摘要 精辅助生殖就是 指 一对夫妇使用 自愿者 存于人类精子库的精子,通过 辅助生殖机构的 帮助,使女方受孕 , 生出的子女只跟女方有遗传学关系 ,与父方仅存在社会学关系的一种 辅助 生殖方式 。目前 正规医疗机构中 精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 精人工授精( AID ) ,另外就是 精试管婴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