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确立了一个简便科学的检测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作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项目。方法:对试验的试验条件、鉴别方法等试验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确立了药品中白色念球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结论:为收载药典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及用药安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于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护理的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育龄期女性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标本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时,定植与感染的判断手段及抗真菌治疗的合理使用。方法:结合1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通过文献检索与复习,为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寻找证据。结果与结论:尽管该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呈阳性,但通过临床预测规则及念珠定植指数判断其定植可能性大,停用抗真菌治疗并未对其疾病转归产生影响。对于呼吸道标本白色念珠菌阳性的患者,基于证据、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判断其为定植或感染,不仅能避免过度治疗,也能保证抢先治疗的及时开展,促进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治疗 定植
  • 简介:目的研究土槿乙酸B(PLAB)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和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研究PLAB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的活性.将白色念珠菌经不同浓度PLAB及氟康唑作用28h后,经过皂化、提取未皂化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结果:PLAB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这三株菌株的MIC50分别为16、32、16μg·mL-1.PLAB能使白色念珠菌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P〈0.05),且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PLAB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高效抗真菌活性.

  • 标签: 土槿乙酸B(PLAB)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色念珠菌 麦角甾醇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与光滑念珠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和4株光滑念珠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与白念珠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皆小于1.3,光滑念珠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皆大于2.7,光滑念珠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皆小于0.5,光滑念珠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球菌与光滑念珠化学分类鉴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鉴定 光滑念珠菌 白念珠菌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引起病人院内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应用,使其耐药现象也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临床标本进行了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出410株念珠。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类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 标签: 念珠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免疫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阴道念珠病是妇科常见的阴道炎症,有资料显示,约有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病,大约有5%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后又复发,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本院门诊采用三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外阴阴道念珠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治疗仪治疗 疗效观察 妇科 三氧 阴道炎症
  • 简介:真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其致病菌中白念珠占60%-80%([1])。老年人由于绝经后阴道黏膜上皮变薄,抵抗力弱,易受感染。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部奇痒,大量凝乳样白色块状分泌物,阴道黏膜明显充血,并有散在白色膜样物覆盖([2])。氯新酮乳膏为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自制制剂,

  • 标签: 氯新酮乳膏 白念珠菌 阴道炎 抗霉栓
  • 简介:由于广泛性使用抗真菌药预防和治疗真菌病,念珠属对抗真菌药尤其是唑类药物的耐药性大量增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方面的机制,然而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有增加趋势。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念珠的耐药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念珠菌 唑类药物 氟康唑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氟康唑胶囊治疗念珠性外阴阴道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念珠性外阴阴道炎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单独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和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联合氟康唑胶囊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2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真菌镜检或培养结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2组患者用药后的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和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但用药前2组患者的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0.0%(21/30,P<0.05);复发率为3.3%(1/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3.3%(4/30,P<0.05);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胶囊治疗念珠性外阴阴道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氟康唑胶囊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治疗口腔念珠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80例口腔念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特比萘芬治疗,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伊曲康唑不会增加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口腔念珠病效果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口腔念珠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内念珠感染的检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阴道炎患者,分组后,各35例,在观察组中使用凝集法,在对照组中使用显色法。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对比对照组,P<0.05;本组实验证实白色念珠菌的风险高,对两性霉素B有较高敏感性。结论:阴道内念珠感染的检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法的效果有区别,临床推荐使用凝集法,结果精准,在此期间,需要注意对高风险类的部分念珠进行防控,对以上2类检验法的实际结果进行全面考虑后,将适合的处置方案设计,可以将理想的实效获取。

  • 标签: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情况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阴道炎患者进行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针对阴道内液珠感染状况进行临床检验成果探究。方法:研究对于为2968例阴道炎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本院就诊检查,以时间分组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显色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凝集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镜检法。在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750份检查样本,对比检出率。结果:从数据可见,实验组念珠阳性检出率为84.4%,观察组为66.8%,对照组为44.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白色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上,实验组为82.9%,观察组为77.2%,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检法对于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结果更加精准,程序更为便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 检验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雌、孕激素水平与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的相关性,探索辅助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方法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均在黄体期,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阴道上皮细胞涂片采用巴氏染色法测嗜伊红细胞指数和邹褶指数。结果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上皮细胞嗜伊红细胞指数和邹褶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可能与孕酮水平下降有关。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嗜伊红细胞指数 邹褶指数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病(RVV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RVVC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组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01=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RVVC效果良好。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抗真菌药物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