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报告:男,67岁,入院前1个月因头痛按感冒治疗无明显疗效,半月后头痛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于1989年8月18日入外院,按病毒性脑炎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于8月25日以病毒性脑炎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7.2℃,脉搏80/min,血压17.1/10.5kPa,心肺无异常,颅神经(-),双侧痛点对称,

  • 标签: 白色念珠菌脑膜炎 治疗 诊断 脑脊液
  • 简介:摘要:随着近些年医疗手段与诊治方法的不断升级,延长了许多危重病患的生存时间,使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白色念珠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感染率和致死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针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常用氯已定、氟康唑和棘白菌素等抗真菌药物,但药物本身具有较高的毒性而且难以根治感染。随着抗真菌药物的长期使用,白色念珠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由于有效抗真菌药物的缺乏和耐药真菌菌株的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已成为一项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迫切需要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本篇文章将对新型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生物膜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对注射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特性,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白色念珠菌芽管法药敏实验新方法,测定从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42株白色念珠菌对三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浓度(MIC).结果氟康唑注射液、大蒜素注射液、黄柏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对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12.5~200、0.625~20、62.5~500μg·ml-1.结论白色念珠菌芽管法药敏实验新方法,可为临床快速筛选敏感药物.

  • 标签: 血清芽管法 检测 白色念珠菌 药物敏感性 实验 抗真菌药
  • 简介:摘要:白念珠是最常见的与免疫和医学受损患者的生物膜形成有关的真菌,现在已经确定生物膜的形成是念珠病期间的一个主要毒力因子。白念珠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高度调控和协调的过程。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念珠病可表现为皮肤、粘膜或深层器官感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白色念珠菌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唑类,但同时其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最严重,研究其耐药机制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有很大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育龄期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通过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遵医行为优良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6.84%,P<0.05;疾病知识知晓率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78.95%,P<0.05。结论:对育龄期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疾病认知度以及改善遵医行为。

  • 标签: 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 育龄期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用于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定选择实验对象的时间段: 2018 年 10月-2019 年7月,随机选择6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前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育龄期女性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妇科2018年12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收治的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选出5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从不良症状发作率、复发率、满意率、心理状态评分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不良症状发作率与复发率、心理状态评分偏高,满意率偏低(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患上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后,若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减少复发率,抑制外阴瘙痒等不良病症的发作,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 标签: 护理干预 育龄期女性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在2019.07~2022.03期间,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育龄期女性患者60例为研究资料,密封信封抽选分组,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针对性护理),对比患者(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2)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优化有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护理当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办法,可积极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育龄期女性 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念珠病(VVC)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念珠阴道定植是念珠在女性阴道内以共生状态存在,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念珠广泛存在于潮湿、酸性的环境中,它不仅是VVC与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同时也存在于人体其他部位。随着医学与生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对念珠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除了不遗余力的研究VVC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外,更是对病原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提高VVC的防治能力和减少VVC的复发率,文章对导致VVC及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来源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念珠尿液检验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念珠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显色法、凝集法对其尿液念珠予以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念珠检出率。结果凝集法检出率(67.00%)明显高于显色法(3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集法检测阳性样本中,其检出率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光滑念珠、克柔丝念珠。结论显色法与凝集法在老年念珠患者尿液中检出率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但相比之下,凝集法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老年 念珠菌 尿液检验 显色法 凝集法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糜烂性胃炎合并胃念珠感染形成溃疡的病例比较少见。由于胃霉菌病的相关影像学改变特征性不明显,与癌肿、胃溃疡及胃炎的某些影像学改变颇为相似,因此,本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若临床医生不根据相关病史、症状及体征等加以仔细分析而造成误诊,很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文通过我科一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胃念珠病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以便同仁们在遇到类似病例时能考虑到此病可能。

  • 标签: 念珠菌感染 腹痛 胃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ICU)耳念珠患者感染/定植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价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某院ICU1例长期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耳念珠,立即对该科住院患者不同体表部位及病区环境进行多次采样和细菌培养(频率为每间隔一周采样一次),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对检出耳念珠的患者采取单间隔离、温水冲浴、洗必泰擦洗等措施,对病区环境采取擦洗、消毒等措施,采取主动筛查的方法评估防控措施效果。结果第一次主动筛查ICU14例在院患者,其中8例患者检出耳念珠9株;首次检出耳念珠前一周内转出ICU的3例患者,均未检出耳念珠。第二次主动筛查ICU13例在院患者,其中2例患者检出耳念珠2株;第三次主动筛查ICU8例在院患者,仅在1例患者的腹股沟和腋下检出耳念珠,余患者筛查均为阴性;第四、五次主动筛查均未再检出耳念珠。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第一次主动筛查采集80份环境标本,分别在地面、医疗设备检出耳念珠6株,第二、三次筛查均未检出耳念珠。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4例在院患者仅1例发生耳念珠败血症医院感染,其余患者均确定为耳念珠定植病例且后期均去定植。结论耳念珠易在病区内传播,但通过采取积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耳念珠感染仍可防可控。

  • 标签: 重症 耳念珠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念珠的尿液检验结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念珠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甲组(n=30)、乙组(n=30)。甲组患者给予显色法检验,乙组患者给予凝集法检验,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甲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是66.7%,乙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是90.0%,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念珠尿液检验中,凝集法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并且操作简单,无二重感染,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普及。

  • 标签: 老年念珠菌 尿液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念珠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群变化及乳酸杆菌的生物抑制作用。方法阴道pH测定采用精密pH试纸,阴道分泌物的群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乳酸杆菌的生物抑制作用采用混合培养法。结果念珠性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而酵母的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在体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有抑制作用。结论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会导致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具有生物抑制作用,是阴道群的优势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阴道菌群 乳酸杆菌 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