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着重分析和探究吸烟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影响。方法结合研究的需要,有效收集到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0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中包括吸烟患者330例,非吸烟患者70例,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采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反应量表(ARatingScaleforExtrapyramidalSideeffects,RSESE)针对患者所呈现出的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关副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分析。结果从具体研究可以有效看出,所有的研究对象不管是吸烟或者非吸烟的患者,其RSESE总分和各分条方面的得分,组间的比较差异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而言,吸烟对于抗精神疾病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并没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善。

  • 标签: 吸烟 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影响
  • 作者: 周小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周小艳摘要: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使精神卫生服务更加的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并且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实施,在2018年被修改。本文此次主要讨论《精神卫生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之后在各个医院或者精神病院中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诱因。方法:随机从社区中选出 6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再从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出 6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人员进行人际反应的测试,利用人际反应测量表。同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共情能力相关因素的测量,利用社交孤独调查表、 Texas社交能力调查表、 Rosenberger自尊情绪调查表、精神病患者社会能力调查表以及阴性症状评估表等。结果:在经过对回收问卷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在人际反应的测试中,对照组总分要明显高于研究组,并且总分散度要低于研究组。在调查中发现,患者学历及阴性症状与其共情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人际反应测试结果和 Texas社交能力调查表、 Rosenberger自尊情绪调查表的测试结果呈现正向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情感缺陷,其共情能力较差,自尊水平不足,同时缺乏自信心,对社会活动有较高的回避性,情感孤独,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心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用于精神科 MECT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3年 9月至 2015年 8月精神科接收的实施 MECT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68例,随机从 0-67编号,对照组: 0-33号(常规护理),研究组: 34-67号(舒适护理)。比较不良情绪变化、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接对照组高, SAS、 SD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 0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接受 MECT治疗期间,予以其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缓解负性情绪,同时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 MECT治疗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加入以人为本理念,观察并分析效果。方法:选取 10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探究护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效果,将患者随机分为各具 50例患者的研究组、参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同时研究组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观察并比较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以及 IPRO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比较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研究组具备明显优势( P<0.05);比较护理以后的 IPRO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参照组均低于研究组( P<0.05)。结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入到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 ]精神科 以人为本 护理工作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某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损伤(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特点,旨在及时发现药物某些隐匿性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 2012-2019年上报的 30例抗精神病药物致 DILI的报告,依据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品种、用药情况、 DILI的发生时间、肝功能损坏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肝功能损害时间为 3天 ~82天;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坏患者 8例,行保肝治疗后患者均于 30内恢复肝功能。结论:精神病患者认知能力、交流能力下降,而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隐匿性,未及时干预可能危机生命,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家属参与式护理在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1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 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55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 护理,研究 组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 采用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量表( SSMIS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SSMIS 各方面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家属参与式护理可提升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式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心理状况。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108例进行SCL-90心理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定结果显示9个因子的阳性率均超过51%,其中强迫症状最多,92例,占85.19%。女性阳性均分/恐怖均分与男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促进其心理健康;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其面临的心理困扰,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 2017年 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32例观察组实施自我效能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我效能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自我效能理论 精神分裂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展开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未在优质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治疗的精神科患者 40例作为参照组,在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以后期间治疗的患者 4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统计。结果:通过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进行责任制护理模式以后,护理服务的质量明显优于应用前( P<0.05)。同时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明显优于应用前( P<0.05)。结论: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举措,可显著的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达到较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责任制护理模式 精神科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麻醉准备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准备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麻醉准备不同,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准备,术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较低,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使用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工作护士32名及24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对护士实施护士共情能力培训,观察组对护士实施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对比两组实施情况。结果实施后,两组所取得共情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数值,观察组所取得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观察组所取得风险事件发生率数值0.83%低于对照组数值4.17%,所取得满意度数值98.33%高于对照组数值88.3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护士共情能力培训 精神科 安全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医学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理论重要,实践更重要。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对于提高医学实践能力,促进医学进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相结合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在革命的过程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层级管理在精神病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选我精神病医院接收的患者及家属共346例、护理工作人员73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在病区管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要较实施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相较实施前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医院护理工作中运用护理层级管理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更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改善,值得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病医院 护理工作 护理层级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 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 3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 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8周两组 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均< 0.05),各时点 PANSS评分两组间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而轻,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 标签: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女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精神分裂症属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精神障碍,具有慢性、持续性、症状持续加重及功能逐渐丧失等特点,且常伴有持久的缺陷性症状,包括认知缺陷、阴性症状等[1]。神经认知障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多涉及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甚至会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2]。相关研究指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与血清Hcy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水平变化 认知功能 HCY 慢性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对 85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比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大体功能量表( GA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痊愈 33例,显效 31例,有效 18例,无效 3例;第 16周后 BPRS、 SDSS积分低于第 4周,第四周低于第 1周,第 1周低于治疗前,第 16周后 GAS积分高于第 4周,第四周高于第 1周,第 1周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肝肾功能异常、体重增加、嗜睡等。结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多数患者数周内精神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大体功能、社会功能初步恢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酌情用药,采用序贯给药等方法控制药量,积极采取家庭干预等其它方法巩固疗效,治疗期间定期开展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利培酮 疗效观察
  • 作者: 韩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3期
  • 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韩利【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医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做研究,患者均实施护理程序,总结护理前后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患者的自知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患者服药的总依从性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中,护理程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并提高服药依从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 精神病患者监护管理中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整体价值,从而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性与管理效果。 方法: 选择社区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期间的精神病患者,取 80 例。采取 1:1 比例法,进行精神病患者分组。对照组 40 例精神病患者采取常规抗精神药物对症治疗,试验组 40 例精神病患者加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比 2 组精神病患者 1 年内肇事率以及精神病症状、生活能力变化情况。 结果: 试验组精神病患者 1 年内肇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精神病症状、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 精神病患者监护管理中的应用成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症状与生活能力改善。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精神病 监护管理 干预效果 肇事率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分析了患者癫痫症状复发原因,通过查阅文献对神经精神性狼疮治疗方案及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汇总梳理,建议治疗组选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替代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用药监护。患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未再发癫痫,病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参与医疗团队,协助治疗组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药物监护,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一定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神经精神性狼疮 鞘内注射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