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溶血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采用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输血且出现了溶血不良反应的病患,其中出现溶血发热病患 30 例设为 A 组,出现溶血过敏病患 30 例设为 B 组,另外选取无不良反应病患 3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 结果 三组病患输血前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前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当输血病患出现溶血输血不良反应时,病患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较好诊断溶血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非溶血性 C 反应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接受输血治疗后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症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判定符合纳入标准后,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40例)行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对照组(40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观察分组治疗后 ,各组治疗有效率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后予以对比,来判定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39(97.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29(72.50%)对比显高,P<0.05 检验结果有意义。研究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在内的各项指标对比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数据处理P<0.05,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输血治疗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对患者控制病情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故此项治疗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患儿女,5岁,因发热、皮肤黄染1d入院。患儿入院前2d因低热、鼻塞给予黄芪注射液10m1+10%葡萄糖注射液30ml静滴治疗,次日皮肤出现黄染,尿呈浓茶色。入院查体:T37.8℃,P11次·min-1,R20次·min-1,BP90/52.6mmHg。轻度贫血面容,巩膜轻度黄染,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平软,肝右肋下锁骨中线2cm可触及。辅助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溶血性贫血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1例70男性患者因肺炎给予头孢唑肟钠3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首次给药后约20min,患者突发腰痛、寒战、意识模糊。体格检查见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10^9/L,中性粒细胞0.8,红细胞计数3.2×10^12/L,血红蛋白91g/L,网织红细胞计数0.081,总胆红素98μmol/L,间接胆红素80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尿呈浓茶色,胆红素(+),潜血(+++),红细胞0~2个/HP。考虑头孢唑肟钠致急性药物性溶血贫血。给予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停用头孢唑肟钠,改用磷霉素抗感染。第5天复查,患者黄染消失、尿色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4×10^9/L,红细胞计数4.2×10^12/L,血红蛋白131g/L,网织红细胞计数0.015,总胆红素17μmol/L,间接胆红素10μmol/L;尿胆红素(-),潜血(-),红细胞0~1个/HP。

  • 标签: 头孢唑肟 贫血 溶血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措施,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36例新生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 6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护理,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性贫血 胆红素脑病 临床诊断及护理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该病早期症状多种多样,有一部分以溶血贫血(HA)为首发症状,临床易误诊,而HLD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以溶血贫血为首发症状HLD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首发症状 HLD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多系统损害
  • 简介:患者女,77岁。既往体健,于我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应用国产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抗炎,在输液过程中(约进药量1g50ml)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2℃),考虑为该药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及降温等治疗,约10min寒战缓解,2h后体温下降至36.8℃,3h后出现轻度腰痛并排酱油色尿,化验尿红细胞(+++),蛋白质(+++),尿胆原16μmol/L,比重1.015,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0.9%氯化钠注射液 肾衰竭 溶血性 急性 静脉滴注
  • 简介:目的探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AIHA)患者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3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绝大多数患者在2~3周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结论经治疗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的血液值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无毒水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总结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导致溶血贫血的病例的发生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2016年国内外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头孢曲松致免疫性溶血的案例报道,提取患者信息及用药后出现溶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头孢曲松致免疫性溶血病例报告69例。其中44例患者年龄在10岁以下;溶血发生时间从给药后5min至15d不等;12例存在2次给药情况;31例患有基础疾病,其中12例为血液系统疾病;共11例死亡,其中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免疫缺陷的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头孢曲松引起溶血的病例报道中10岁以下儿童病例的比例较大。临床在静脉给予头孢曲松治疗时,应对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免疫缺陷的患者密切关注,延长观察期,出现溶血相关症状时及时诊断。

  • 标签: 头孢曲松 溶血性贫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肾功能不全是肾小球受损而影响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是作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长期透析导致患者严重贫血,故患者在透析后要进行输血,但是临床中患者的输血反应不尽相同。现探究肾功能不全患者输注不同输液后的输血反应。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输血量为2-6U,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5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后进行1-2个疗程的血液透析,根据输注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组

  • 标签:
  • 简介:当归多糖铁是本实验室利用当归多糖和高价铁为原料合成的新型抗贫血药物。本实验主要考察当归多糖铁复合物(APIC)对溶血贫血小鼠和骨髓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腹腔注射苯肼建立溶血贫血小鼠模型,监测给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等血液指标的变化和网织红细胞的恢复情况。用环磷酰胺(CY)和氯霉素(CH)造成小鼠骨髓损伤,观察当归多糖铁对造模小鼠的治疗作用。溶血贫血小鼠给予高、中剂量当归多糖铁治疗组和治疗对照药物后,各项检测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后Hb和HCT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当归多糖铁低剂量给药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要略优于模型组。当归多糖铁在贫血早期能明显促进网织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溶血贫血小鼠网织红细胞的恢复效果较好;当归多糖铁能减少骨髓损伤小鼠的骨髓脂肪细胞增生,促进其骨髓恢复。此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溶血贫血和减少化学药物对骨髓的损伤作用。

  • 标签: 当归多糖铁 溶血性贫血 骨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血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式,对照组采用聚凝胺法,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阳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更高,输血不良反应明显更少,P<0.05。结论:预防配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效果理想。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配血 预防 输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对GBS(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链球菌)的检出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2019年3月至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孕前检查20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结果探讨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与GBS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和季节因素不影响GBS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阳性和真菌与GBS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妊娠晚期 阴道清洁度 阴道微生物 真菌 细菌性阴道病阳性 B族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