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瓷修复最主要的优点是能逼真地模仿天然牙的色泽和半透明性。另外,运用粘接技术能够使一些病人不需要牙预备即可完成全瓷修复。这个病例描述了在没有邻预备的条件下采用粘接全瓷修复关闭前牙间隙的情况。粘接时采用的是硅烷偶联剂和树脂水门汀。用全瓷修复关闭牙间隙,使其恢复了牙齿的自然外观。因此,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没有邻预备的全瓷修复也能很有效的改善美观。

  • 标签: 前牙瓷修复体 全瓷修复体 牙体组织 牙间隙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颅复合体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颅复合体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颅复合体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颅复合体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复合体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颅复合体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制作的复合型人工骨预制在个性化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颌骨缺损的患者利用复合人工骨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对颌骨缺损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并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快速成型机、复合人工骨材料及一系列的工序处理后制成维颌模型及个性化的颌骨预制.术中在模型指导下将颌骨预制精确定位与固定。其中3例并明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则予同期或二期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全部颌预制术中能准确快速的就位及固定.无预制断裂等发生,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血运良好.除1例经口内切口患者术后部分伤口裂开予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外,余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至4年,无预制移位、排斥等并发症发生,双侧颌外形基本对称,外形满意。结论应用CAD/CAM制成的个性化复合材料颌骨预制体能达到颌骨缺损的精确重建.有效地解决植入塑形困难.简化了手术程序及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颌面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评价种植支抗后牵引上颌骨对颅颌面的矫形作用。方法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月、2只牵引3月),1只作为对照;采用颧骨微钛板种植支抗后牵引上颌骨,铸造固位夹板粘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及切牙上,牵引力值每侧1.47N(150克),方向与(牙合)平面平行;对实验前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动物A点后移,1.5月组1mm,3月组平均2.5mm;SNA减小,1.5月组1°,3月组平均3.5°。1.5月组前牙覆盖减小3.5mm,其中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2.5:1);磨牙关系改变为3mm,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5:1);上颌效应大于下颌效应(2.5:1)。3月组平均前牙覆盖减小6.25mm,其中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1.8:1);磨牙关系改变为5mm,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4:1);上颌的作用大于下颌(5.7:1)。结论颧骨微钛板种植体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抗后牵引上颌骨,不仅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而且使上颌骨向远中移动,同时伴有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上颌骨 后牵引 动物实验
  • 简介:用种植修复上颌前部的单个牙缺失具有挑战性。在种植植入过程中,手术对软、硬组织造成的创伤会影响日后的美观效果。临床医生选用的手术技巧应是既不损害骨结合,又能避免影响美观的并发症,诸如临床冠增长或牙间乳头破坏等。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在单个牙种植术中,使用2种不同的翻瓣手术设计(即包括牙间乳头的可移动宽瓣和保护牙间乳头的窄瓣)的邻牙槽嵴骨吸收情况。使用窄瓣术后邻牙槽嵴骨吸收明显少于使用宽瓣者,这一差别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翻瓣 设计 单个牙种植体 牙槽嵴骨 吸收
  • 简介:目的探索以微螺钉种植支抗压低磨牙对高角拔牙病例进行后牙垂直向控制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矢状骨面型Ⅰ类或Ⅱ类的高角拔牙病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于第一、第二磨牙间颊侧植入MAS微螺钉种植作为垂直向支抗对磨牙实施持续轻力压低,同时微螺钉也作为矢状向支抗结合滑动法回收前牙。结果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磨牙平均压低2.27mm;MP/SN角平均减小2.8°,SNPo角平均增加1.34°;面角(NsPos/FH)角平均增加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压低磨牙能够为高角拔牙病例提供有效的后牙垂直向控制,患者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

  • 标签: 高角病例 垂直向控制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的颅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包含骨缝的动态颅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颅复合体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颅复合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的完整颅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骨合体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骨缝的颅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复合体 计算机模拟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在维标准牙冠数据的基础上,实现调验的模拟过程.方法:对牙冠的咬合设计进行一定简化和假定,以势能场函数来模拟调(牙合)的数学表示,并得出相应的求解方程.结果: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实现,给出了调(牙合)的实际例子.结论:用数学公式来模拟描述牙冠设计的调(牙合),有一定理论意义.

  • 标签: 标准牙冠 咬合 调控 三维 构型 目的
  • 简介:目的:为临床上颌骨大型缺损后颧颊翼种植义颌修复的种植床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50例正常单侧颧骨(男性26例,女性24例)螺旋CT维重建影像的观察和测量,测量颧骨的高度和四个不同高度层面骨质前后径和内外径即粗度.结果:颧骨最小高度是21.67mm、最大为37.31mm、平均高度为26.22mm.颧骨1/4高度层面的前后径最小,平均为9.15mm;最高层面的内外径最小,平均为10.73mm3/4高层面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最大,均值分别为12.32mm和15.25mm.所有观察对象前后径和内外径的最小测量值分别为6.15mm和6.54mm.结论:在上颌骨大型缺损腔周围,颧骨是唯一骨量丰厚的种植床,而上颌骨缺损腔周围其他骨质均非常薄,远远不能满足普通种植的条件.颧骨的高度大于粗度,呈长柱形,在口内颧区垂直向上植入种植比在缺损腔内近于水平向植入种植更能利用其丰厚骨量,最适宜于颧区种植.一般颧区种植采用直径4mm、长度20mm的种植是可行的,也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颧骨体 颧区 骨内种植体 螺旋CT 三维测量 冠状位
  • 简介:新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的应用.可以帮助牙医用可预见的方法有效地治疗牙酸蚀。如果要升高咬合垂直距离.需要重塑静态和动态的咬合接触。本文展示和记录了可以进行上述处置的一种实用的、数字化的途径.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治疗时间、操作难易度和可预见性的潜在优势。

  • 标签: CAD/CAM 酸蚀牙 无创修复 复合树脂 修复体 咬合面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根龋防治选择最佳方法.方法:对门诊老年人根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牙龈萎缩、菌斑指数、年龄、吃甜食习惯与根龋有关,随年龄增大而根龋增加且多发于下颌磨牙、前磨牙,以近远中面为好发牙面.结论:牙龈萎缩、菌斑指数、年龄是根龋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治老年根龋应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早期防治,以保护天然牙列的完整性.

  • 标签: 老年人 根面龋 菌斑指数 牙体病 菌斑指数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种植作为固定装置,初步探讨种植固定与DDM植入的改良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应用可能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固定的改良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在术后4周、9周、14周依次处死两只动物,所有标本经脱钙组织学检查(HE、新色)、非脱钙组织学检查(荧光、甲苯胺蓝).结果:术后14周,DDM已基本吸收形成骨,明治区形成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为骨性结合.结论:种植固定和DDM植入的改良明治术是治疗萎缩牙槽嵴一种可采用的方法,为将来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种植体固定 三明治技术 牙槽嵴萎缩 实验 DDM植入 牙槽嵴增高
  • 简介:为确保稿件质量和杂志编辑工作的规范化,请作者在撰稿及投稿前,仔细阅读本稿约,并严格执行。凡不符合要求者,一律退回重写。本稿约可自中国口腔颌外科网下载,网址:http://www.cjoms.org。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投稿 杂志 中国 编辑工作 稿件质量
  • 简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吴求亮教授、杭州市整形医院宋建良教授主编,张涤生院士、邱蔚六院士分别作序并担任名誉主编,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的觋代颅颌整复外科学》,已于2004年8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邀请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结合各自的资料参加撰写,在阐述颅颌整复外科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同时介绍国际、国内新的研究成果。为充分介绍作者经验、体会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叙述手术操作之后,安排有“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和“手术评价”内容,希望能反映先进的学术水平,具有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 标签: 整复外科 颅颌面 外科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医学院 现代
  • 简介:为确保稿件质量和杂志编辑工作的规范化,请作者在撰稿及投稿前,仔细阅读本稿约,并严格执行。凡不符合要求者.一律退回重写。本稿约可自中国口腔颌外科网下载,网址:http://www.cjoms.org。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投稿 杂志 中国 编辑工作 稿件质量
  • 简介:目的:利用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不同螺纹螺距因素对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ro/E软件、Hypermesh软件及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四类种植即刻负载的维有限元模型,比较3种螺纹螺距(0.8mm、1.6mm、2.4mm)在分别垂直和水平加载时,对种植初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对不同螺纹螺距种植来说,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时0.8mm螺距螺纹种植微动最小,2.4mm螺距螺纹种植微动最大。结论:螺纹的螺距对垂直相对位移有影响,对水平相对位移影响不大。随着螺距的增加,种植对抗垂直向载荷的抵抗力减弱。水平加载时,螺纹的螺距对颈部微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种植 螺纹型牙种植体 即刻负载 三维有限元 微动 初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直径、不同材质的种种植支抗植入不同部位后的成功率.方法研究回顾2009-2016年需要种植支抗的正畸病例,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直径2.0mm、长度13.0mm钛合金微螺钉,直径为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种种植支抗在颧牙槽嵴、外斜线部位的成功率,使用SPSS软件比较不同种植支抗在不同部位成功率的差别.结果总计566颗种植支抗,总体成功率为91.70%.在植入颧牙槽嵴处不同直径材质微螺钉中,直径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成功率为95.31%,高于直径2.0mm、长度13.0mm钛合金的成功率(92.19%)和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的成功率(88.89%);在外斜线植入的微螺钉中,直径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成功率为96.12%,明显高于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的成功率(75%,P<0.017).直径1.6mm、长度8.0mm钛合金微螺钉植入中切牙黏膜覆盖区成功率为100%,均明显高于牙根间(81.25%)、颧牙槽嵴(88.89%)与外斜线(75.00%)的成功率.结论植于颧牙槽嵴处和外斜线处植入种植支抗直径2.0mm、长度12.0mm不锈钢微螺钉成功率较高.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钛合金种植体 不锈钢微螺钉 植入位点 直径
  • 简介:目的:比较种植在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3个部位,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讨论种植丰颌骨复合体中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采用维有限元法。结果:种植在上颌骨复合体内,加载后,上颌骨复合体各部位应力均较小,较加载部位和种植体内应力小,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3个种植比较,种植和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后牙大于尖牙大于前牙。结论:上颌骨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上颌骨复合体内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 标签: 上颌骨 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