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恶性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几乎所有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生物学效应,最终都会集到细胞周期机制上来。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1→S期调控点,为G1期的限速步骤。研究CyclinD1与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对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基因疗法的开展提供依据。本文对CyclinD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细胞周期(Cell Cycle)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头颈部肿瘤(Headand NECK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54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现象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颌面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颅骨外板及额部肌皮瓣修复眶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眶骨及眶周软组织巨大缺损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对8例眶周恶性肿瘤广泛破坏眶周皮肤软组织、眶骨及眶内眼球组织的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和病变范围采取扩大切除术,针对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缺损,采用颅骨外板游离移植及额部肌皮瓣转移术修复。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完成肿瘤扩大切除及缺损修补术,随访6个月以上,无肿瘤复发、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移植颅骨外板及额部肌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在眼眶周围皮肤恶性肿瘤侵犯眼球、眼眶骨质等器官或深部组织时,扩大切除肿瘤后形成的缺损使用颅骨外板游离移植及额部肌皮瓣转移覆盖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眶周恶性肿瘤 眶周缺损修复 颅骨外板 额部肌皮瓣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735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结果增进了护患关系,接近护患距离,取得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复诊率。结论出院随访提高了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出院随访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遵医行为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经静脉化疗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士操作技能、PICC置管过程中并发症、负面情绪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脉冲正压封管、堵管处理、出血处理、静脉炎处理、局部感染处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63~5.41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34.09%(x2=10.633,P<0.05);护理干预后4周和8周时,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192~7.308,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 标签: 恶性肿瘤 个性化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变化的情况和临床指标。方法2012年1月到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40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将血清钙(Ca)、磷(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尿钙/尿肌酐(UCa/Cr)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CTx)进行测定,采取酶联免疫法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进行测定,采取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骨密度(BMD)进行测定。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骨代谢多种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钙素〔(15.97±4.89)mg/L〕、血钙〔(2.55±0.899)mmol/L〕都有着明显的降低,骨密度〔(1.02±0.46)g/cm2〕、25-羟维生素D3〔(43.96±8.56)mmol/L〕、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566.13±303.40)ng/L〕和尿钙/尿肌酐(0.51±0.38)都有着明显的升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92.18±21.34)μg/Lvs.(241.87±18.73)μg/L〕有着明显的降低。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有骨代谢不正常的问题,骨的吸收和形成达不到平衡。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血骨钙素、骨密度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相关,提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不正常的改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可能变为新的能够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的指标。

  • 标签: 骨代谢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发性舌咽神经痛的致病机理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肿瘤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桥小脑角的舌咽神经鞘膜瘤、微小血管瘤样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表现是咽部和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1例行肿瘤切除及舌咽神经切断术,另2例行肿瘤切除、舌咽神经切断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术,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随访平均2.3年,3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肿瘤是引起舌咽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切除肿瘤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是治疗肿瘤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肿瘤 舌咽神经痛 神经根切断术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和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在法率为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华法林 消化系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快速上升,我国也是如此。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二、三十年前的2~3倍。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甲状腺癌的诊治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发病率 甲状腺癌 统计资料 政府部门 学术界
  • 简介:耳鸣的定义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突发性聋的常见伴发症状,不仅与听神经系统有关,而且与心理障碍关系密切。无突发性聋耳鸣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而突发性聋患者群中伴随耳鸣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临床显示耳鸣可作为先兆出现在突发性聋发生以前数小时,也可能与突发性聋同时出现,少数作为突发性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耳聋伴发耳鸣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临床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据流行病学调查突发性聋的发病率是5~20人/10万,突发性聋中耳鸣发病率日本报道为78.2%~91%,国内为70%~100%。

  • 标签: 突发性聋 耳鸣 流行病学调查 伴发症状 发病率 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老年特发性BPPV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238例特发性BPPV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n1=118例),年龄〈60岁为青中年组(n2=120例),每组按伴或不伴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等)分成两个亚组,对耳石复位疗效及其复发率进行比较(每组均评价伴或不伴基础疾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成功治愈。两组患者疗效相近,伴有基础疾病对其疗效无影响(P≥0.05)。分别进行1月、3月、6月、12月随访,老年组和青中年组BPPV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系统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老年组可达到青中年组同样的疗效,但相对青中年组,老年组BPPV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老年人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预防输注阿霉素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使用阿霉素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照组60例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恶心呕吐标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预防输注阿霉素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

  • 标签: 阿霉素 预期性恶心呕吐 放松训练 音乐疗法
  • 简介:发性聋的治疗包括药物、高压氧、理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又包括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营养神经、应用激素、中医药、对症治疗以及近来有人尝试的镁制剂治疗等。其中激素已广泛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本文就激素治疗的作用、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激素治疗 突发性聋 药物治疗 改善微循环 手术治疗 扩张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