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不孕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将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两组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涂片法和子宫内膜采集器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两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两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内膜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不孕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5例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孕的患者进行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方法与最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2.50%、77.92%、87.05%、12.95%、22.08%。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41%、92.68%、96.70%、3.30%、7.32%。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因其无创、方便和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的手段。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更高的病理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其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总结自拟消异方及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消异方(生水蛭、王不留行、三七、炮山甲、炒鸡内金、皂角刺、肉苁蓉、肉桂、菟丝子、红藤、败酱草、生薏苡仁、茯苓、醋香附)及电针刺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子宫、太冲,除关元、中极外,均取双侧穴位,治疗本症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本研究针药联合,以消异方为主,配合电针治疗本病引起的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消异方 电针 痛经
  • 简介: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64例,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61例,有效率为93.85%,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效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出血、6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0.77%,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总结分次切除治疗皮肤良性病变如良性肿物、表浅性瘢痕的手术经验体会。方法在皮肤良性肿物或者瘢痕范围内进行部分切除,分次(间隔3~6月)将病灶缩小,直至病变完全切除;手术中和末次手术后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皮下和真皮减张处理,末次手术后酌情应用抗瘢痕治疗。结果对41例皮肤良性病变完成了分次切除手术,其中29例为面颈部、头皮部及小腿部的色素痣、疣状痣;12例为面部、四肢的瘢痕。根据病变大小不同分2~5次完成切除,术后效果良好,术后6~12月随访局部继发瘢痕不明显。结论根据不同皮肤的良性病变采用分次切除手术治疗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植皮或皮瓣等其他复杂修复方法的应用。

  • 标签: 皮肤良性肿物 瘢痕 分次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为性知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法对50名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调查。结果:患者存在紧张、恐惧,担心子宫切除影响性生活、引起早衰是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应着重加强性知识的教育,术后继续加强性心理指导,同时注重配偶的健康宣教。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心理调查 性知识指导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主要症状缓解率,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腹腔镜较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缓解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相比随访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相比于开腹组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服用来曲唑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性激素水平。结果: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总有效率为8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患者治疗后的痛经VAS评分与盆腔触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LH和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AST水平及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和盆腔痛的症状,并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

  • 标签: 来曲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激素 盆腔痛 痛经 内分泌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与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相关性,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造成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以其为临床防治提出可靠的依据。方法:纳入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96例。根据子宫内膜增生程度分为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及分泌期(对照组)52例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胰岛素水平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各研究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垂体催乳素、孕酮、黄体生成素、雌二醇6个因素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雌二醇、垂体催乳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雌二醇、垂体催乳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对子宫内膜增生过程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有效地评估,提示当患者出现E2、PRL、HOMA-IR异常时,应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防止子宫内膜增生病变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胰岛素 血清性激素水平 子宫内膜增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方法:术中见病灶侵蚀范围大,腹壁缺损大,给予补片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无复发、无排异、腹壁无不适。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给予补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剖宫产后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 筋膜缺损 补片替代 病例报道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背景:已有报道认为Sweet综合征(SS)与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和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材料和方法:作者对在自己科室就诊的淋巴水肿部位发生SS样皮损的患者进行了回顾,记录和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作者报道7例曾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乳腺癌外科手术后的女性患者。其中6例应用他莫昔芬。所有患者均有与SS一致的几种皮损,主要位于因乳腺切除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肢体部位及同侧胸壁、躯干和背部。其中1例出现大疱性损害。3例皮损自行缓解,2例经抗生素治疗,1例经皮质激素治疗,1例经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乳腺切除术后淋巴水肿部位发生红色痛性斑块应考虑为Sweet综合征的罕见表现。作者在文献中仅发现3例类似报道。尽管该现象的发病机制难以解释,但被认为可能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有关。

  • 标签: SWEET综合征 淋巴水肿 切除术后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皮质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脂肪抽吸加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经验。方法于乳晕下缘切口进行乳房及周围预定范围的肿胀麻醉脂肪抽吸,并适量切除乳腺。结果治疗的56例患者胸部形态均接近正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脂肪抽吸加乳腺切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安全可靠,效果较好。

  • 标签: 男性乳房发育症 脂肪抽吸 乳腺切除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真皮和相邻的皮下组织纤维良性增生而形成。目前,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通常较差,尤其是单纯的放射治疗。最近的一篇Meta分析报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瘢痕疙瘩被认为很有前景: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局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未用于〉5cm的瘢痕疙瘩治疗。作者运用手术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辅助放射治疗 丝裂霉素C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多形性 Meta分析
  • 简介:背景:目前,很少应用局限性腋部皮肤切除和邻近皮肤选择性汗腺切除术(Shelley术式)治疗多汗症。目的:研究该技术是否为一种永久性减少腋汗的好方法。方法:这是一项在某大学皮肤科进行的前瞻性、开放、非随机治疗性试验。从出汗最多区域的中央切除一小块椭圆形的与皮纹平行的皮肤。沿切口边缘向下潜行分离至出汗最多位置,然后翻起皮肤。用剪刀剪去邻近皮肤下面容易辨认的大汗腺。作者治疗了8例腋汗症患者的15处腋部皮损。通过患者白行估计手术后出汗减少的百分率来评估出汗减少的程度。并由外科医生对瘢痕外观进行分级。5例患者8处腋部皮损的HE染色切片用于组织学上评估汗腺组织的大小、位置和深度。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平均汗液减少程度是65%(极差40%~90%)。平均随访1.3年(极差0.1~6)且此间汗液减少程度一直维持。5例患者的组织学分析:汗腺较毛囊位置略深。在5mm厚的皮片中汗腺组织平均厚3.5mm。顶泌汗腺小叶较外泌汗腺的小叶更多、更大。两种汗腺紧密相邻,在皮肤内的深度无明显不同。结论:局限性腋部皮肤切除和选择性汗腺切除的局部外科手术仍是永久性减少腋汗的最安全方法之一。

  • 标签: 治疗性试验 组织学分析 皮肤切除 腺切除术 腋汗症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且探讨VEGF与PI3K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方法对32例EM手术标本和30例子宫肌瘤中VEGF、Akt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Ak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37.5%(12/32)、84.4%(27/32)、60.0%(18/30)、75.0%(24/32)、87.5%(28/32);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MVD分别是(10.37±5.24)、(19.14±7.10)、(48.24±10.54)。Akt、VEGF和血管密度在EM中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组高表达,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Akt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PI3K/Akt、VEGF均参与EM的发生发展,在EM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参与EM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曲普瑞林和孕三烯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曲普瑞林3.75mg肌注,每4周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用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2年内的复发率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0.0%)(χ^2=4.11,P<0.05)。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4例(10.0%),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27.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观察组2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2年内14例成功妊娠,对照组19例不孕患者仅7例妊娠,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是一种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曲普瑞林 孕三烯酮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EMs患者32例,取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无EMs患者34例,取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I3K/AKT与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PI3K/AKT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PI3K、AKT和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0.01)。EMs中,Ⅰ、Ⅱ期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Ⅲ、Ⅳ期异位内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VEGF共同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