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采用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术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62.5±5.3)min,术中出血量130±25.5ml。术后并发泌尿道感染2例,尿潴留1例,淋巴囊肿1例。结论子宫内膜癌积极治疗多为早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外全子宫切 双附件切除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术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诊刮术治疗,研究组2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平均用时(17.30±4.16)min,平均出血量(30.51±9.80)ml,平均膨宫液使用量(1627.28±200.63)ml;术后经量评分以及月经期分别为(22.86±12.37)分、(3.6±1.1)天,手术前分别为(269.30±73.28)分、(7.9±3.0)天。结论宫腔镜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明显,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缓解月经紊乱,减少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切除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对农牧区妇女子宫良性病变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因各种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例。施行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对照组10例。施行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E2水平较术前显著较低于对照组(P<0.01);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组对患者,手术难度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是子宫良性疾病年轻患者的首选。适用于高原农牧地区。

  • 标签: 高原农牧区 子宫内膜 子宫体楔形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切除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86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切除微创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对女性的身体和生活存在较大的威胁,给予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切除微创治疗效果明显,用时短、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阴式子宫切除 子宫内膜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4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在宫腔镜下实行电切除手术,辅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两种护理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6%,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97.9%),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下去点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时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实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时,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程度,间接的反应了院内整体的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超过2次且子宫内膜薄弱的患者,共30例,均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I提高、RI降低,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以佳型为主,术后胞饮突数量激增且发育程度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有助于子宫内膜的分型及血流分布情况的有效改善和佳型子宫内膜的增加,有助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的改善,从而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超声诊断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0%,假阴性率为40%,假阳性率为16.6%。结论早期子宫体癌多呈正常的声像图,很难根据子宫内膜的超声图像进行诊断。中、晚期子宫体癌也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改变,其回声图像常与子宫肌瘤变性,绒毛膜上皮癌,子宫平滑肌肉瘤等类似,鉴别较困难。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观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内膜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 电刺激 薄型子宫内膜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原发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简称原发组)25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组(简称恶变组)27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①恶变组患者的特征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原发组特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恶变组、原发组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在所选取的52例病患中,有21例(43.75%)患者为双侧性质,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肿瘤切面性质为囊实性。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2例(8.00%)患者存在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腹部胀痛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妇科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能够引起患者月经周期延长、不孕以及阴道出血等不良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不孕,甚至病情进展至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目前,临床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也起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以近年来临床上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情况做一综述,旨在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 子宫 息肉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EC)属于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治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1。在临床诊断及分期上,宫腔镜检查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该病主要采取的是手术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下内膜均匀程度、血流指数及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4.89±2.58)mm,其中不同疾病患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也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正常子宫、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与正常子宫、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者内膜均匀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RI(血流特征)≤0.4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因阴道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厚度≥4mm而接受了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临床资料。结果共86例患者纳入了该项研究,阴道B超发现子宫内膜≥4mm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其最常见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58.14%),其次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38.37%),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24%及2.33%。而当子宫内膜≥11mm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增增加(33.33%)。糖尿病、BMI>30、未产妇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在4~11mm之间的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进行病理检查上可偏保守,除非患者具有子宫内膜癌发生高危因素,而对于子宫内膜≥11mm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应积极进行病理检查。

  • 标签: 阴道B超 子宫内膜厚度 无症状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分别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常规组(4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更为确切,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临床问题。方法择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病患展开调查,解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同时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存在的相关临床问题,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104例病患,病死0例,所有病患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恢复无问题,无明显重度并发症出现,根据问卷调查显示,104例病患在恢复期无显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其中6例病患在手术开始时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4例颈动脉完全堵塞,通过常规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还有42例病患采用应用术中转流技术,效果良好。结论就临床治疗来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延伸性,手术除了可以保证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与普及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临床问题 分析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活病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58例子宫内膜异常,占比82.86%,其余12例患者子宫内膜正常,占比17.14%。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占据比例最高——51.72%。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情况,以子宫肌瘤诊断的符合概率最高。结论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针对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出血的诊断;对于其他卵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来说,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支持。

  • 标签: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的6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超声检查,宫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确诊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共61例,不典型增生3例,息肉癌变5例。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但仍有恶变可能。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需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以提高早期发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 标签: 绝经 子宫内膜息肉 恶变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绝经后58例)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排液妇女的盆腔行经腹或阴道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情况,经手术治疗55例,刮宫35例,将超声与手术或刮宫的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部分病灶向宫腔凸向宫腔伴积液,39例中30例与病理诊断符合,子宫内膜息肉多为宫腔内中强回声团,15例中11例符合,内膜增生以内膜增厚为主,20例中18例符合,黏膜下肌瘤回声减低通常见蒂,16例中12例符合。结论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病变 不规则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