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物体可操作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与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指标后,可操作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心理学 语义学 LOGISTIC模型
  • 简介:  著名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RuneAaslid对国际超声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在于发明了低频率高穿透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ler,TCD)超声血流检查与监测技术,解决了颅骨对于超声波的不透声,从此,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可以实时检查评价.……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指南 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及操作技术。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应用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模拟手术操作。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人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其中间隙Ⅰ、间隙Ⅲ是鞍区内镜探查最常使用且较为安全的间隙。

  • 标签: 内镜 鞍区 锁孔入路 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表格式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自行设计的表格式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记录单记录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过程,共计128次,对照组采用文字叙述的记录方法,共计136次。比较两组平均书写时间。书写质量,护士对两种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记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完成护理记录的时间为127.0秒,对照组为421.7秒,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使用表格式护理操作记录能够节省书写记录的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社区护士的好评。

  • 标签: 家庭护理 表格设计应用 输液操作记录单
  • 简介:目的:规范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方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和试验法讨论、分析、修订除基础护理操作以外的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并进行临床培训和考核。结果:汇编了临床常用的70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及图片说明和相关理论。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制定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充实了专科护理建设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护患沟通,杜绝无声操作,做到操作前起始评估、操作中持续评估、操作后效果评价,并将继续教育贯穿始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专科护理技术 操作流程 评分标准
  • 简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各个医院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际专家组织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开始规范TCD的操作方法,统一诊断标准,确定使用范围.第一部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频谱TCD检查.颞窗常用于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C1段(ICA)及前交通动脉(AComA)、后交通动脉(PComA)的侧支循环;眼窗用于观察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用于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尽管Willis环的构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TCD检查还是应该评价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范围30~40mm),M1段(深度范围40~65mm)[大脑中动脉M1段中点的深度位于50mm处(范围45~55mm),平均长度约16mm(范围5~24mm)],大脑前动脉A1段(深度范围60~75mm),颈内动脉C1段(60~70mm),大脑后动脉P1~P2段(平均深度63mm,范围55~75mm),前交通动脉(70~80mm),后交通动脉(58~65mm),眼动脉(40~50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mm),椎动脉(40~75mm),以及基底动脉近端(75~80mm)、中段(80~90mm)、远段(90~110mm).经下颌下窗检测颈段ICA远端(40~60mm)可以计算VMCR/VICA比值或Lindegaard指数,用于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程度.诊断TCD检查的目的是探查上述动脉节段的特征频谱,确定动脉血液流动方向,计算脑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对于频谱多普勒和具有M-模的超声装置来说,建立标准化的检查程序,诸如选择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及血管的区分等,将有助于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疾病 操作指南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的认知、行为意向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室静脉输液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全国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222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操作知识、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静脉输液知识培训需求。结果: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处于中等水平(53.3%),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较正向(87.4%),所在医院定期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的护士行为意向得分高于无培训的护士,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2.662,P=0.010)。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掌握不足,所在医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的护士有比较恰当的操作行为意向。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概念的传授与培训。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静脉输液 知识 行为意向
  • 简介:为加强四手操作技术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我院自2012年2月启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护理人员四手操作技能培训"项目,采用分批培训的方式系统地对219名本院及其他口腔诊疗机构的护理骨干进行了规范化四手操作技能培训,学员考核优秀率达81.3%,并采用PDCA循环原理持续改进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日趋成熟的口腔门诊护理人员四手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不仅提高了我院口腔门诊护理人员四手操作技能水平,也进一步促进了四手操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及应用,缩短了我国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与国际的差距。

  • 标签: 护理 口腔 培训 四手操作
  • 简介: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颅底外科主任、国际著名颅底外科专家J.D.Day教授领衔的国际颅底外科进展训练课程,现在面向中国神经外科医生招生。该训练课程与以往国内外颅底外科训练课程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每次训练课程只招收一位学员,实行指导老师和学员一对一的授课,一对一的操作指导,整个培训课程时间为期一周。

  • 标签: 大学医学中心 训练课程 颅底外科 技术操作 国际 招生
  • 简介:良性发作位置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于1921年由Barmy首次提出,Dix和Hallpike随后详细描述了其特征。BPPV虽为最常见的前庭周围眩晕,年发病率为64/10万,但由于对其认识相对滞后,而眩晕者常常根据自己对本病的认识而就诊于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和急诊科等不同科室,一直未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处理。在我国,BPPV常常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eniere病、颈椎病或其他眩晕。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采用Dix.Hallpike等诱发试验来诊断,Epley、Semont或Barbecue等手法复位技术治疗并常常获得戏剧的治疗效果,人们对BPPV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使整个眩晕群体诊疗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MENIERE病 前庭周围性眩晕 BPPV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评价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定位的精确,应用范围,最佳手术入路设计,安全可靠.方法对65例颅内及椎管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灶均精确定位,平均误差为1.7mm,所有手术入路设计可在术前完成,避开功能区,使病灶完整或最大限度切除,同时保留正常脑组织及重要结构.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准确高,可靠强,切除病灶彻底,副损伤小.特别是对于深部病变可精确定位,经脑沟、脑裂显微手术入路,术后病人恢复快.术中存在脑组织移位的问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组病例无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

  • 标签: 手术操作 神经导航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病灶 术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体位头痛1月余,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体位头痛,表现为下蹲或平卧后站起时头痛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呈后枕部胀痛,发作1~2次,d,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伴鼻塞,无流涕、咳嗽,无发热、盗汗,无视物模糊,无肢体麻木、乏力,无恶心、呕吐。

  • 标签: 颅内低压 综合征 头痛 病例报告
  • 简介: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痴呆(GPIor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 标签: 痴呆 神经梅毒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癫痫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者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剂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癫痫发作,惊厥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惊厥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癫痫 儿童 免疫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护理人员关注的是整体的人,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各个层面。由于关注点的广泛与涵盖范围的多面,护理研究也具有了复杂的特性。护理研究者必须能熟练地应用多种研究类型,包括质研究与量研究,并且经常需要在一次研究中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也就是采用混合方法学或者说是多种方法学的科研设计方案。

  • 标签: 方法学 设计 护理人员 质性研究 多面性
  • 简介:1文章概要应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寻找皮层下血管认知障碍(subcortical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SVCI)的早期生物学标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综述回顾了近年来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 标签: 认知障碍 MRI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功能性
  • 简介: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提示3例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闭塞或狭窄性病变,而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仍偶有发作.2例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完全停止,1例由于血管迂曲明显,手术未获成功,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少见短暂脑缺血发作,其发作形式常表现为发作、无意识的一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癫痫.通过脑电图及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 标签: 脑缺血 暂时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研究12例难治全面癫痫持续状态(RSE)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RSE患者控制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RSE是神经系统危急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硫贲妥钠、异丙酚、利多卡因等是治疗RSE的有效药物.

  • 标签: 难治性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治疗 预后 硫贲妥钠 异丙酚
  • 简介:患肯45岁,女性因头痛待查就诊。头部MRI检查T2WI及GRE序列显示右侧小腑半球点状和条形低信号影;增强T1WI可见周围较细的髓静脉蟹轻至中度强化改变,表现为明显的“海蛇头”征象(细箭头所示),并可见增粗的、呈明显强化改变的引流静脉(粗箭头所示,图1~4)。

  • 标签: 静脉异常 发育性 头部MRI检查 GRE序列 头痛待查 T2WI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术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