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探讨用CTMRI引导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手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用CTMRI引导的脑立体定向手术对605例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以期获得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其中男357例,女248例.年龄:2.5~78岁,平均37.7岁.用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515例,用MRI引导的定向活检90例.结果522例(86.28%)获得脑肿瘤的病理组织,39例(6.44%)为炎性病理组织,其他病理组织23例(2.4%),16例(2.65%)未能提供病理学诊断,阳性诊断率97.35%,并发症发生13例(2.47%),死亡2例,死亡率为0.33%.结论采用CT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轻微,死亡率极低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立体定向技术 脑深部病变 活检 CT MRI 病理诊断
  • 简介:卒中抑郁(poststrokeDopressia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随着脑卒中发病率明显的升高,由此而产生的精神问题也日益增多,但脑卒中抑郁的表现尚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为此,现将脑卒中抑郁的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诊断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在自杀前凶杀伤害他人案例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特点。方法对33例自杀前凶杀伤害他人案例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杀前凶杀伤害案例的诊断以精神分裂症、应激相关障碍为最多见,作案原因以精神病性症状影响支配、扩大性自杀和报复性自杀为多见.不同作案原因的鉴定诊断及责任能力有所不同.不同鉴定诊断的作案原因与责任能力也存在区别。结论通过分析下同诊断、不同作案原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区分各自的责任能力特点.有助于提高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质量。

  • 标签: 自杀前凶杀案 伤害案 司法鉴定 精神医学鉴定 精神分裂症 应激相关障碍
  • 简介:近些年,专家共识认为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PCI)包括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循环梗死。循环缺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并常伴有脑干、小脑部位的症状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查体和神经放射影像学检查;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辅助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从循环缺血流行病学、常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脑梗死 流行病学 体征和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的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的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的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的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25年中,新的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的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的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的血管性痴呆的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62.2%,P=0.011,优势比(odds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

  • 标签: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这份新声明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活者的缺血性卒中预防提供全面和及时的循证推荐,循证推荐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干预措施,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以及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药的应用。另外,还为其他多种特殊情况下复发性卒中的预防提供了推荐、包括动脉夹层分离、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卒中(特别是与妊娠和绝经激素替代治疗相关卒中),脑出血肮凝药的应用,以及该指南在高危人群中执行和应用的特殊措施。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 简介:本文就脑卒中疲劳的概念、发病率、诊断、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脑卒中疲劳是卒中恢复期独立于抑郁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脑卒中疲劳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均有关。生物学机制包括了梗塞部位脑部基础病变累及特定的皮层-皮层下环路,以及免疫、神经内分泌及神经递质异常等。目前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 简介:1924年Bleuler提出脑血管病变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1977年,Folstein等首次报道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伴随症状,称脑卒中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其发生率为30%-40%。PSD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在哈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的各项目中,更集中表现在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迟滞和绝望感等四个方面,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康复治疗 伴随症状 常见 HAMD 脑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4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判定是否睡眠障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部位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睡眠障碍95例,发生率为46.6%(95/204)。女性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57.6%),其次为〈50岁(41.5%)、50~69岁人群(32.9%),脑卒中发生在皮质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64.2%),其次为大脑皮质(27.4%)、小脑(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部位位于左半球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卒中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SCL-909项指标、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较高,而Barthel指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并与性别、年龄、卒中部位有关,可导致抑郁、焦虑、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损伤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拟伤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locomotorratingscale,BBBscale),观察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部脊髓在不同时段nestin的阳性表达变化。结果伤1wBBB评分最低,随后增加,到4w以后达到最高并进入平台期。常规病理学检查显示拟伤模型类似于临床常见的脊髓损伤。损伤1W,可见损伤区附近nestin表达升高,2W达高峰,4Wnestin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脊髓损伤可诱导损伤区周围短暂的nestin阳性表达,后者可能存在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巢蛋白
  • 简介:2002年全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逾1.6亿.而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Ⅰ级高血压水平的死亡病例中,致死性脑卒中占44%.1997年我国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约300余万,其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亦表明,我国再卒中比例高达30%,居世界之首.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因此,积极努力地将血压控制至目标血压水平,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脑卒中的合理治疗,防止再卒中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后 缺血性 世界卫生组织 降压 患病人数 调查结果
  • 简介:缺血适应作为缺氧耐受现象的一种,可以显著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应,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改善缺血的神经功能。脑缺血适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从脑的微循环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角度来阐述脑缺血适应可能存在的机制。

  • 标签: 缺血后适应 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脑血流受损会引起脑缺血,如果不进行治疗可导致脑梗死。这是多年来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一种重要病因。循环缺血更为危重和难以治疗,这主要是由于循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近年来,人们对多种治疗循环缺血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证实对患者的转归有明确的疗效。在经过适当选择的患者中,通过增加有梗死风险的脑组织的血流,能够预防即将发生的脑缺血和梗死。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用于循环缺血患者的治疗,分别是药物,血管内治疗和手术治疗。最近在技术,诊断和治疗模式上的进展已经明确改善了脑缺血的转归。本文讨论了循环缺血的多学科治疗方法,另外也对循环缺血治疗中涉及到的各种术前和术中技术进行探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血管内血管成形术 旁路术 脑血管再通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究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点。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44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和对照组32例(无睡眠障碍的患者),对2组的平均年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HAMD、NDS以及MBI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睡眠障碍症状与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有关,且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综合精神评估均异常,需要尽早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因素分析 临床特点
  • 简介: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PSD的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的重要性。本文对PSD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两种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四川大地震中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总结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6日收治的9例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6例伤5d内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炎3例,通气障碍2例,肺水肿和血气胸1例,经积极的呼吸道管理等非手术治疗,肺部并发症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急性期(〈5d)常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以高位损伤(C4以上)、合并胸部损伤、高龄、有肺部疾患史与吸烟史者更易发生,早期发现内科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地震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肺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睡眠障碍者48例,非睡眠障碍者48例;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卒中部位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年龄、NIHSS评分、ADL评分、前后循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卒中睡眠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