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9月,我被诊断为乳腺癌。当我们坐在放射医生的办公室里等待活检结果时,我和丈夫约翰都非常有信心:结果一定是阴性的。证据在我家这一脉,我的家族史上没有任何人得过乳腺癌。

  • 标签: 家人 癌症 放射医生 乳腺癌 办公室 家族史
  • 简介: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住院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05±3.4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8.75±4.37)分。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住院次数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得分、生活满意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一定相关(P<0.001),其中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高度相关(r=0.834,P<0.001)。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均较低,两者呈高度相关。应注意加强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老年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 相关性
  • 简介:1999年,我妈妈被诊断出患有Ⅳ期乳腺癌,从此我和我的家庭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把生命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变得格外珍惜,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受,癌症将我们的家庭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

  • 标签: 护理人员 癌症 家庭关系 Ⅳ期乳腺癌
  • 简介:近年来,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日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术后科学规范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食疗。用于食疗的方剂、食品可达千种。有些食品经近代医学证明了其机理、效果。如肝能明目,现已证明肝中富含维生素A,可治夜盲症。但有些只是根据经验,对食疗的活性物质的鉴定、机理等尚需做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癌症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除应早期到正规专科医院明确诊断,正规治疗,我们还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绝不要单独依靠报刊上发表的,自己就选用食疗偏方,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再者食疗偏方和现代医学中的营养支持、膳食治疗也不同。营养支持、膳食疗法是现代医学中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病人病情、治疗反应、各种检查结果、营养膳食状况等,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选用有针对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刊自创刊以来,得到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寄给我们很多稿件.其中包括不少食疗的验方、偏方。我们审阅后只要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没有明显的禁忌,我们就刊载出来,供大家在正规治疗之外,选择试用作为辅助治疗。如患者本人拿不准选什么,可与您的医生商讨,如您正规治疗效果明显,也不必添加食疗。如试用后有副作用,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您的医生。

  • 标签: 营养支持 膳食疗法 食管癌 饮食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方案在胃癌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对照组.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测量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IgG、IgA、IgM).实施个体化护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ALB、TRF和PAB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仪表仪容、住院环境、医护措施和巡视病情及应急处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个体化护理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病室管理、护理书写、重患者护理、急救管理、消毒隔离和药品管理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主要效果体现在提高了环境整洁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了优质服务,加强和深化了安全预警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胃癌 营养支持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2006年8月,我庆祝了自己51岁的生日,刚好在生日过后,我被诊断为浸润型ⅢB期恶性卵巢癌,确切地说,这并非是我在吹灭蜡烛时所希望的。那时,除了会拼写卵巢癌这几个字外,我对其一无所知。我有如此多的疑问:什么是卵巢癌?怎么得病的?我会战胜它吗?

  • 标签: 癌症患者 卵巢癌 ⅢB期 浸润型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的创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出院后医疗 膀胱 康复护理 家庭护理(非专业)
  • 简介:基于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论构架,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与心理、行为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提出应构建家庭支持、专业支持及志愿者支持的多维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心理学 社会支持 家庭
  • 简介:古谚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当现代化大城市居民为精致饮食引起的富贵病而烦心的时候,今年国际上几乎无预警地爆发粮荒问题,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仅能供应60天的需求。粮荒冲击的受害者主要是贫穷国家,如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海地,贫民被迫以黄泥、盐、蔬菜油混合制成的泥饼干充饥,

  • 标签: 饮食习惯 环境危机 城市居民 富贵病 现代化 受害者
  • 简介:这些年来随着市场开放、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日渐富裕。然而在我们感觉消费能力从未如此高的同时,有些重要东西却正因被忽略而快速流失——那便是环境品质。空气严重污染,河川断流变成彩色或墨色,家附近的溪流和灌溉排水沟渠成为臭不可闻的死水,鱼虾早已不见踪影;

  • 标签: 环境品质 责任 市场开放 经济发展 城市居民 消费能力
  • 简介:胸膜孤立纤维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的纤维母细胞。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结合认识,对胸膜孤立纤维肿瘤的研究近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提供讨论。

  • 标签: 胸膜 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 研究近况
  • 简介: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攀升。据最新文献报道,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乳腺癌的多线治疗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 标签: 乳腺癌 微环境 靶分子 恶性肿瘤 生活方式 死亡率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孤立纤维肿瘤(MSFT)极其罕见,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较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SF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疼痛位于右上腹部,伴消瘦,体重下降约4kg,无反酸烧心,无发热黄疸,无腹泻,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彩超示:右肾下极及右肾周混合声像,病理性质待定。

  • 标签: 肾脏 恶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机体免疫有宿主保护和肿瘤促进双重作用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促进作用知之甚少。研究发现本文讨论免疫微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其机制包括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适应微环境的肿瘤细胞存活或建立适宜的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展,甚至可以调节肿瘤干细胞活性。基于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而探索免疫治疗和细胞毒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的多模式治疗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方向。

  • 标签: 肿瘤 免疫微环境 血管生成 肿瘤干细胞 转移
  • 简介: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3年,发现右颞叶占位,影像诊断不明确,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放射脑病。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放射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性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性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