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作者: 杨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30
  • 简介:肾脏是人类最主要的脏器之一,同时也是排泄器官,主要作用在于排除人体剩余水分和新陈代谢产物,进而调整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另外它产生某些功能产物如肾素,前列腺素,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等.而每天经由肾小球过滤的人体血浆总量大约有一百八十升。所以,保证肾功能的正常运行十分关键,毒素,药物,先天性病变,肾小球病变以及新陈代谢不良等都会引起肾功能的严重损伤,对肾脏机能产生严重干扰。其最主要的检查标志是肾功能相关检查项目异常,对患者诊疗有着显著的作用。

  • 标签: 肾功能;试验项目;检测标准化
  • 简介:《医方类聚·养生门》说:“房中之事,能杀人,能生人,故知能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者,立可致死。”正确认识性生活的生理性和危害性是很有必要的,正确、健康、和谐、融洽的性生活,不但可以使夫妻感情加深,成为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性生活是夫妻身心健康、怡心养体、延年益寿的保障。

  • 标签: 身体健康 男性 性生活标准 性交频数
  • 简介:2004年WHO综合肾细胞癌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特点,推出了新的肾细胞癌分类和诊断标准(表1)。

  • 标签: 肾细胞癌 病理分类 诊断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导致老年男性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线变细、膀胱余尿量增多等下尿路症状最常见的病因,手术治疗是前列腺增生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术式被应用于BPH的手术治疗中。其中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作为近20年来新兴的术式,大有取代先前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成为新的金标准之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精细解剖 夜尿增多 外科包膜 剜除术
  • 简介: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文献记载,1901年Kelling利用空气,首次使用膀胱镜进行腹腔镜动物试验;1910年Jacobaeus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在人体应用腹腔镜诊断腹腔脏器疾病。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在于窥镜直视下解剖视野清晰,术者可在显露困难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操作,避免了盲目切割和粗暴分离,真正体现了微创原则。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治性切除手术 金标准 肾癌 微创外科 外科发展史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经皮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选取单侧或双侧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9例,建立F22标准经皮肾镜手术通道,标准肾镜下四代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联合电子膀胱软镜将各盏残余结石以钬激光碎石后冲出。同期对照组80例患者,单独使用标准经皮肾镜,以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吸出,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4-5d,导尿管5-6d,双J管4-6周,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79例患者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手术时间(87.68±1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25±14.46)mL,平均住院天数(8.32±1.42)d,一期手术手术清石率为94.9%,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术式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一期清石率显著提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血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P〈0.05)。术后分别随访12个月手术致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选择的。

  • 标签: 经皮肾镜 电子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医生点评:西地那非作为最早用于治疗ED的PDE-5抑制剂,在大量的临床实验中已经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西地那非的问世使ED的治疗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项长期研究显示。西地那非对嚣质性ED的平均有效率为82%。FDA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服用西地那非者死亡率与总体人群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然而,现在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价其他PDE5抑制剂引起的不良事件,尤其是在长期服用的患者和高危人群中。因此,我们认为西地那非是日前治疗ED的已经证实的最安全与有效的PDE-5抑制剂。

  • 标签: 安全性研究 西地那非 PDE-5抑制剂 PDE5抑制剂 疗效 治疗手段
  • 简介: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癌性疾病第12位,其中男性发病率居第6位。膀胱癌年龄标准发病率在男性为9.6/10万,女性2.4/10万,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和0.9/10万^[1]。病理学上,膀胱癌包括移行细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以及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其中移行细胞癌最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癌按浸润程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近75%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病变局限于黏膜层(Ta,Tis)或黏膜下层(T1),即所谓的NMIBC^[2]。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 等离子双极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随着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该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虽然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技术安全性高于普通单极电切,但是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为高龄人群,且多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因此,安全有效地使用该技术对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ED)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GiulianoF等人进行的双盲、对照研究评估了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脊髓损伤所致E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AnnNeurol,1999,46(1):15-21]。共178位患者入选,平均年龄38岁。首先,患者在性活动.前1小时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西地那非治疗,持续6周。然后是2周的清除期,随后患者更换治疗6周。

  • 标签: 脊髓损伤 西地那非 安全性 治疗 ED 勃起功能障碍
  • 简介:肾纤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共同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硬化(glomerularsclerosis,GS)、肾小管间质纤维(renaltubule-interstitialfibrosis,TIF)和血管硬化。其典型病理特征表现为肾小球内固有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F)增生及间质毛细血管丧失。

  • 标签: 肾纤维化 西医治疗进展 终末期肾病 固有细胞 细胞外基质 过度沉积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ED)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为评估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男性糖尿病患者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ndellMS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JAMA,1999,281(5):421-426]。

  • 标签: 枸橼酸西地那非 糖尿病患者 安全性 男性 ED 治疗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中男27例,女11例;行肾癌根治术34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3例未行手术治疗。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31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癌3例。转移部位:肺21例、淋巴结9例、肝2例、骨5例、肾上腺2例、腔静脉10例、附件1例、腹膜后7例,其中单发转移20例(52.6%),多发转移18例(47.4%)。舒尼替尼治疗采用标准的4/2方案:50mg/d,口服,服4周停2周。结果38例患者的疗效评价:完全缓解2例(5.4%)、部分缓解5例(13.1%)、疾病稳定26例(68.4%)、疾病进展5例(13.1%);客观缓解率18.5%,疾病控制率86.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个月。常见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降低、手足反应、口腔黏膜溃疡、皮肤黄染、毛发变白、腹泻、乏力和高血压。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临床获益明显。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多为Ⅰ或Ⅱ级,在患者耐受范围之内。

  • 标签: 肾癌 舒尼替尼 转移
  • 简介:为评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HD)的患者中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eibel等人设计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JAmSocNephrol,2002,13(11):2770-2775]。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西地那非 安全性 口服 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广泛的肾脏纤维是CKD的显著特点之一。肾脏纤维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而肌纤维母细胞直接决定了纤维的程度,并可能与肾功能的丧失有重要关系。迄今为止,肌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仍不十分清楚。一个主要的观点认为,上皮细胞可转化为问质细胞并穿透肾小管基底膜,成为间质肌纤维母细胞。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周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 肾小管基底膜 上皮细胞
  • 简介: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新发现的进化保守的黏附蛋白,属于一种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可以同整合素β1、β2、β3亚基胞浆区域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包括PINCH、Parvins等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在调节基质积聚、细胞黏附、凋亡、迁移、生长、肿瘤形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整合素连接激酶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整合素Β1 PINCH 黏附蛋白
  • 简介:尽管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禁忌与硝酸甘油(NTG)合用,有些近期应用了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患者,可能还是需要静脉应用硝酸甘油(NTG)治疗。ParkerJD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交叉对照研究[CritCareMed,2007,35(8):1863-1868],以确定近期服用西地那非的冠心病患者是否可以静脉应用NTG,及何种剂量为安全剂量。研究于加拿大、苏格兰、美国四个临床中心进行,共入选34例年龄35岁及以上的男性患者,患者有胸前区疼痛及冠脉病变病史(至少一支动脉〉50%狭窄),

  • 标签: 硝酸甘油 西地那非 后静脉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安全性 安全剂量
  • 简介:腹膜纤维化为腹膜透析(P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包裹性腹膜硬化(EPS)及超滤衰竭的发生,是长期PD患者技术失败并最终退出PD的主要原因。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的慢性刺激和反复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引起腹膜问皮细胞损伤是腹膜纤维发生的始动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其过度活化会引起靶器官损伤。体内和体外研究皆证实,在不同器官如肾脏和心脏的纤维过程中RAS皆发挥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的主要效应因子,AngⅡ在腹膜纤维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的问题。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腹膜透析液 靶器官损伤 AngⅡ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致肾积水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大第二医院泌尿外科10年来收治的52例腹膜后纤维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7例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并口服激素+他莫昔芬治疗;45例行输尿管置管+输尿管松解术,其中11例一期输尿管置管,待肾功能改善后二期输尿管松解术。行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输尿管移入腹腔35例,带蒂大网膜包裹10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均为纤维脂肪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随访1月~10年,5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B超检查提示肾积水患者,在排除输尿管占位、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常见疾病后要考虑到腹膜后纤维的可能,并进一步行IVU、CT、输尿管镜等检查,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治疗以解除输尿管梗阻,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减少复发为主要目的。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肾积水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螺内酯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2月观察期后,29例维持性腹膜透析及31例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并完成研究。基线前观察期给予包括ACEI、ARB等基础用药。治疗开始所有入组病人均予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治疗6月。测定基线、治疗后1周及此后每月的血钾浓度,测定基线、治疗后3月、6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B型钠尿肽(BNP)和血醛固酮(ALD)浓度。结果:(1)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治疗6月后腹膜透析组LVEF、LVMI、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值比较,腹膜透析组治疗6月后LVEF明显提高[(52.42±4.71)%vs(40.12±5.11)%,P〈0.01],LVMI明显降低[(120.42±19.72)g/m^2vs(135.93±22.75)g/m^2,P〈0.05]。BNP明显降低[(3898.2±1052.7)pg/mlvs(1535.4±1044.2)pg/ml,P〈0.05]。(3)与治疗前比较,腹膜透析患者治疗后血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所有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血钾浓度均未超过6.0mmol/L,但与基线值比较,治疗后1周时血钾水平升高[(4.78±0.75)mmol/Lvs(4.35±0.54)mmol/L,P=0.05],其余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应用于腹膜透析并心力衰竭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同样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对血钾影响小,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螺内酯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高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