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2010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DM患病率已达9.7%,DM前期患病率高达15.5%。DN临床标本的稀缺性突出了DN动物模型的重要。良好的动物模型对DN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小鼠基因组 终末期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测序图谱
  • 简介:1尾数是“0”,且≥4位时,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1800000可写成180万;142500可写成14.25,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000字不能写成5千字。

  • 标签: 数字使用 注意事项 数值 医用数学 编辑部 作者
  • 简介:1尾数是“0”,且≥4位时,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于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1800000可写成180万;142500可写成14.25,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000字不能写成5千字。

  • 标签: 数字使用 期刊 编辑工作 规范
  • 简介: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常见危重症,总体发病率约为1%,住院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5%,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有研究发现,microRNA的表达变化影响着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且与AKI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microRNA与AKI的关系,将为理解AKI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提供新角度,并可能成为AKI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将对microRNA在AKI的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MICRORNA MICRORNA 发病机制 诊断标志物 学科领域
  • 简介:2005年至200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肾盂癌患者10例,全部患者均经输尿管软镜及螺旋增强CT尿路成像(computedtomographyurography,CTU)检查得以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6-68岁,平均62岁。左侧6例,右侧4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肾盏2例。全部患者均有血尿史,时间1周-1年,平均5个月。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癌 诊断 CTU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应用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由多种原因引发肾脏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水肿、时而伴有高血脂症,属于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西医治疗NS主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支持等方法,虽疗效肯定,但疗程长、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因此开发疗效肯定的中药制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黄芪在NS的治疗中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张昱[1]临床治疗肾病蛋白尿,经常重用黄芪,剂量常从60g、100g、150g依次递增至200g,他认为大剂量黄芪能够充分发挥其大补元气之力,元气循三焦之道布散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表,使正气旺盛,邪气则去。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通过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蛋白尿、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高凝状态、抗纤维化和调整机体免疫力等途径治疗NS。

  • 标签: 治疗效果 黄芪制剂 临床应用 NS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 血浆白蛋白
  • 简介:肾间质纤维化(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RIF)是以肾间质细胞及胶原成分聚集增多、伴肾小管萎缩和扩张变形、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它是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理表现,是肾功能改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1],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缓终末期肾脏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周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周细胞与RIF的关系加以综述,简述其参与RIF的可能机制以及对于临床治疗的潜在意义。

  • 标签: 肾间质纤维化 周细胞 终末期肾脏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 终末期肾衰竭 肾小管萎缩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基因3(prostatecancergene3,PCA3)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6例首次穿刺结果为阴性但PSA持续升高的患者在第二次穿刺活检之前行PCA3和mMRI检查。评估PCA3评分和m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及其对前列腺穿刺结果的预测性。结果mMRI结果显示20例(35.7%)患者具有前列腺癌特征;PCA3评分(截断值为35时)显示15例(26.8%)患者疑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3例(41.1%)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PCA3和m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49%及74%、89%。结论mMRI增加了PCA3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PCA3 mMRI 肿瘤标记 生物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直视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俯卧位前列腺直视下穿刺方法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56例。利用庤上黏膜环形缝扎器(PPH)套件的部分组件,即环形肛管扩张器及镜芯、肛镜缝扎器以协助显露直肠段前列腺。结果经直肠直视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可直视穿刺,穿刺深度和方向易控制。针刺布局规范,患者体位舒适,耐受适应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穿刺效果良好。结论经直肠直视下俯卧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简便,穿刺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穿刺活检
  • 简介: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它以尿急为核心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OAB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尚缺乏能够客观、准确、无创地反映OAB症状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生长因子 诊断 尿液 排尿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
  • 简介:尿路上皮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尿路上皮覆盖部位,以膀胱癌最为多见,最常表现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泌尿系肿瘤的传统检查方法之一,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分子学技术,可以从基因层面检查出肿瘤病变,本研究通过比较血尿患者的尿液FISH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在血尿患者尿路上皮癌筛查研究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肿瘤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临床应用 无痛性肉眼血尿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 简介: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替代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血压。反复发作的低血压不但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且会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降低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1]。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的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4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低血压 发生率 心脑血管并发症 品管圈 应用
  • 简介:随着造影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对比剂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临床上曾把这种由于接受对比剂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而近年来更倾向于采用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inducedacutekidneyinjury,CI-AKI)代替CIN。有研究报道在接受对比剂注射的患者中发生cI-AKI的概率为2%~25%],而对于存在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低血压、肾毒性药物、高龄等)的患者,CI-AKI的发生率则大大提高。

  • 标签: 对比剂肾病 急性肾损伤 N-乙酰半胱氨酸 损伤防治 应用 临床问题
  • 简介: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T)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试验.以往研究表明,6MW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肺动脉高压、慢性心衰等领域已广泛应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对6MW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6MWT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肾脏病 应用 患者 PULMONAR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癌标本HIF-2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构建HIF-2α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测序鉴定,转染细胞。探讨低氧环境下HIF-2α和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共收集肾癌患者肾组织标本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0-77岁,平均54岁。

  • 标签: VEGF蛋白 RNA干扰 肾癌 sh 细胞株 RNA真核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过程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citrateanticoagulation,RCA)对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进行CRRT的重症患者21例,治疗时间为连续72h及(或)日间间断治疗8~16h,4%枸橼酸钠以180~200ml/h由体外循环的动脉端泵入,血流量150ml/min;通过监测血气分析血钙水平,使体外循环局部游离血钙维持在0.25~0.35mmol/L之间,达到局部抗凝效果,并以调整外源钙的补充,增加(或减少)枸橼酸输入、血流量或透析液量等,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dpartialthrombolastin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血小板(platelet,PLT),pH值,血钙,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滤器使用寿命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①监测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及P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平均滤器使用寿命为21.34h;③治疗过程未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未增加患者活动性出血的风险;④治疗后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指标pH值、SCr、BUN、CRP、ALT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在重症患者行CRRT过程是较理想的抗凝方式,安全又有效,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能明显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枸橼酸 抗凝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重症患者
  • 简介: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占成年人恶性肿瘤的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RCC的临床诊治出现了显著的转变。对于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治疗的认识也从早期的经典肾根治切除手术逐渐转变为保留肾单位手术。两者对于肿瘤结局的影响相似,具有相同的肿瘤控制,同时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有效地保留患肾的功能[1-2]。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评分系统 保留肾单位手术 CARCINOMA 应用 肾癌
  • 简介:本文探讨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情况与I、II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及二者相互走行方式的关系。对62例患者进行经直肠组织弹性成像检查(TRTE),常规12针系统穿刺活检后,对前列腺进行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所取组织进行天狼腥红染色,观察I、III型胶原纤维的的分布情况,并分别计算二者的容积指数(CVF)。结果得出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2和0.02±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2);II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4与0.07±0.0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3)。圆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在质软组和质硬组均走行紊乱,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之间主要呈相互交叉走行,部分呈平行走行,二者的相互走行关系在质软、质硬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主要取决于组织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另外,I型、III型胶原纤维的相互走行方式也可影响组织的弹性。

  • 标签: 睾酮 性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 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原位肾灌注法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采用低温原位肾灌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复杂肾肿瘤21例。其中中央型肾癌12例(含孤立肾1例,对侧肾萎缩2例,双肾多发肿瘤1例);外周型肾癌2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中央型肾嗜酸细胞瘤1例。术前介入下患侧肾动脉内留置球囊导管,术阻断肾动脉,4℃灌注液原位肾灌注,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结果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肾动脉阻断时间16∽34min,平均21min。出血量50∽350ml,平均113ml。术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患肾均显影良好。结论低温原位肾灌注法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低温 肾动脉 保留肾单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