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作为麻醉术后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的重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较高,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大手术术后。Berggren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固定术后有40%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下降。早期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整形手术患者的发生率是44%-61%。这将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下降 功能减退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mvedysfunction,POCD)好发予老年患者,虽已渐为熟知。但POC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中枢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涉及神经退行性变.手术应激、细胞因子释放、GSK-3β和胶质细胞的活性等多因素。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 炎症反应
  • 简介: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系指手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经麻醉和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及记忆障碍。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认知功能和技巧的变化,统称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可能持久存在。因凶此被疑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前期病变,给患者带来各种网扰,还使其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莓下降。一项旨在观察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吲际研究(ISPOCD),埘来自8个围家13个医学中心的1218例年龄〉60岁接受全身麻醉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6种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价,结果显示,手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25.80%,随访至手术后3个月其发生率降至9.90%,手术后1—2年发生率为1%。

  • 标签: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心理学测验 阿尔茨海默病 年发生率 人格改变
  • 简介:麻醉的目标不仅是保障患者术中的安全与稳定,还包括追求术后的最佳恢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麻醉术后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的关注,本文就麻醉及与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药物 病理生理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海马是负责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核心结构,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密切。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海马体积的测量。本文将对MRI测量海马体积近年来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OCD 海马体积 MRI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肢体 缺血再灌注 评价标准
  • 简介:目的:比较定量脑电图与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监测全麻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志愿者,从0.2MAC开始,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分钟后,观察指令反应,qEEG,MLAEP的变化,于使指令反应消失该异氟醚浓度下进行内隐记忆的听刺激,停止吸入后1小时调查外显及内隐记忆情况。结果: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中的Pa、Nb波随指令反应和记忆的变化而变化,并可确定外显记忆消失的各波潜伏期界值,随着外显记忆的消失,qEEGF7、F8、A1导联q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指令反应的消失,O1及O2导联的a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O2导联d波功率明显升高(P<0.05),但所有qEEG参数变异较大,不能定出界值。结论:(1)MLAEP中的Pa波,Nb波在判断全麻下认知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出外显及内隐记忆消失的各波潜伏期界值,(2)qEEG在判断麻醉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只能作为一种趋势的预示,不能作为可靠的定量指标。

  • 标签: 定量脑电图 中潜伏期 听觉诱发电位 监测 全麻状态 认知功能
  • 简介:低钠血症是神经科重症患者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脑性耗盐综合征(CSW)是由颅内疾病引起的肾性失钠导致的低钠血症和细胞外液的丢失。其发病机制仍末完全清楚。除一些利钠因子的作用外,交感神经反射在CSW中也发挥了作用。CSW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鉴别存在困难,关键在予容量的状态。排除一些其他的原因也非常必要。治疗有赖于液体的支持和盐的平衡。盐皮质激素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可能有用。

  • 标签: 脑性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低钠血症 CSW SIADH
  • 简介: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60例凝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CSEA组用260腰穿针通入18GTuohy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0.2mg/kg。然后硬膜外置管。EA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两组麻醉平面均调至T8水平。结果:达到T8时间,CSEA组比EA组显著缩短(P<0.01),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率EA组明显高于CSEA组(P<0.05),产妇低血压发生率,CSEA组为16%,EA组为12%(P>0.05),2min新生儿评分CSEA组9.2±1.4,EA组8.9±2.2(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头痛。结论:CSEA兼有腰麻(SA)和EA的优点,适用于剖宫产术。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剖宫产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
  • 简介:续上期4.神经破坏药的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神经破坏药治疗二三又神经痛己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神经血管减压术作为根治手术开始普及,而且高频热凝固法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最近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引起的并发症受到重视,有人主张不应使用无水乙醇阻滞。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破坏药 神经血管减压术 病因
  • 简介:目的:探封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用于评估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病人。观察其手握力、屈腕、屈肘等肌力变化,以及判断其镇痛效果。结果:自控镇痛效果均优良,上肢肌力功能检查无异常,无膈肌肋间肌张力抑制。结论: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的方法简单,可实时反映呼吸肌张力状况,从而可提高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安全性。

  • 标签: 上肢运动功能 开胸手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安全性 呼吸肌张力
  • 简介:目的:探讨氯胺酮在临床使用条件下对人体细胞遗传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30名早期妊娠凝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分别在使用氯胺酮前和使用后72h采集外周血,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检测使用氯胺酮前与后的SCE发生频率。结果:用药前、后的SCE发生率分别为3.07±0.83/细胞与3.29±0.77/细胞,P=0.163。结论:在临床使用条件下,氯胺酮用于孕妇人工流产术未见明显的细胞遗传毒性。

  • 标签: 氯胺酮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 临床使用 外周血淋巴细胞 人工流产术
  • 简介:实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因间歇性胸痛两小时就诊。第一次胸痛发作住早上准备上班时,表现为胸闷、无放射,休息1-2分钟后病痛缓解。第二次胸痛发生在稍后上班时,1-2分钟后自动消失。患者很担心,自己开车到医院。由于工作压力和孩子学费等原因,他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最近被诊断患有早期糖尿病,要求控制饮食并需口服一种降血糖药。吸烟32年,5年前已经戒烟。每周饮酒2—3次。没有过敏史,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略超重,且不经常锻炼。双亲已故,母亲66岁时因乳腺癌去世,父亲72岁时因中风去世。

  • 标签: EASI 12导联技术 跨科室患者 数据传输 心肌缺血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