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毒症是对感染的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精神混乱和呼吸急促。以前用来描述这种综合征的术语是“败血症”和“菌血症”。只有大约20%的休克病例与菌血症有关;其余都是继发于下呼吸道或腹部感染。虽然毒症被认为是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并发症,但是许多微生物感染都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反映出这些介导组织损伤的感染相似的“最终共同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反应 发病机制 氧气 抗生素 内毒素
  • 简介:以往普遍的观点认为,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等肠杆科菌表面的菌毛功能主要与细菌粘附及侵袭力有关,其本身的组成成份与其致病性无直接关系。但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的一种“curli”菌毛的成分与临床上的毒症(sepsis)、败血症(septicemia)、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等一系列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感染性病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

  • 标签: 败血症 脓毒症 菌毛 Inflammatory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ndrome
  • 简介:毒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老年人群,毒症是最常见的全身损伤性疾病,毒症病例中≥65岁的老年人占64.9%,严重毒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3.8岁。老年人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对毒症的易感性增加,罹患相对危险是年轻者的13.1倍。而且,随年龄增长毒症病死率增加,

  • 标签: 老年人 脓毒症
  • 简介:正确检测血管外肺水(EVLW)对重症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单一经肺热指示剂技术(PiCCO)是目前临床诊断EVLW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准确反映早期肺水肿的情况,提供其他检查无法提供的临床信息。本文就EVLW的概念、监测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重症毒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血管外肺水 单一经肺热指示剂技术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老年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6例老年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RR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CRR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RR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7d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治疗28d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7d后CD3-^+、CD4-^+及CD1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3d后,且CRRT组治疗7d后CD3-^+[(69.3±8.7)%vs(63.8±8.4)%]、CD4-^+[(36.8±13.3)%vs(31.5±10.6)%]及CD14-^+[(55.7±6.8)%vs(46.8±6.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7d后IL-6、TNF-α、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3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治疗3d后IL-6、TNF-α、PCT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d后CRRT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6:(40.7±3.8)vs(68.4±5.2)ng/L,(18.5±2.6)vs(37.8±3.5)ng/L;TNF-α:(28.4±10.7)vs(36.5±14.2)μg/L,(20.3±7.8)vs(27.9±11.4)μg/L;PCT:(4.3±1.7)vs(6.2±2.3)μg/L,(1.3±0.8)vs(3.6±1.4)μg/L,hs-CRP:(52.6±15.4)vs(71.3±18.4)mg/L,(22.5±9.3)vs(36.4±12.7)mg/L;P〈0.05]。2组患者治疗7d后APACHEⅡ、MODS及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

  • 标签: 老年人 脓毒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乳酸清除率及SOFA评分的变化,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通过代谢复苏对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左卡尼汀组(以下简称B组),观察两组乳酸清除率及治疗前后SOFA评分和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于治疗第一天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动态检测乳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乳酸清除率均有改善,但B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8.29±13.85、65.62±9.64、84.27±4.27,显著高于A组(13.64±12.37、53.09±9.12、70.31±5.15,P均〈0.05),治疗第3天(3d)、第7天(7d)的SOFA评分显著低于A组,LVEF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卡尼汀注射液能通过代谢复苏有效减少合并心功能不全毒症患者早期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不全 乳酸清除率 SOFA 左卡尼汀 代谢复苏
  • 简介:目的观察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变化及丙酮酸乙酯(EP)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肺组织MIF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湿重/干重(W/D)比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24h、48h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mRNA、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肺组织MIFmRNA水平、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毒症组显著降低;毒症组24h肺组织MIFmRNA的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MIF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EP对毒症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丙酮酸乙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简介: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医患双方交往中社会、心理、法律的关系,是医疗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1]。因此,如何提高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及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 标签: 临床医学 研究生 医患沟通 能力培养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新入职护士8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名。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带教,观察组护士采用技能培养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带教。选取各临床科室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22名作为带教老师,负责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带教结束之后对新入职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人文素质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护士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评分以及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结果带教结束之后,观察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护理查体评分以及护理技能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士的法律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各项评分以及人文素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士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带教,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及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 标签: 护理 临床教学 技能培养 人文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培养专科护士的教学方法。方法将45名新入科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人,以新毕业或工作3年内的轮科护士为查房的主体,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指导,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对照组20人,以高年资护士为查房的主体,新护士可以提问、讨论,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解答。比较两组护士半年后的专科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检索和查阅资料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新护士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形式可以成为培养专科护士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 标签: 专科护士 查房 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筛选并鉴定HT29结肠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基筛选结肠癌细胞系肿瘤于细胞相关亚群。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表面标志检测、双苯酰亚胺(Hoechst)33342染色检测来确定培养细胞中肿瘤十细胞比例及其培养后的肿瘤干细胞含量变化。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约50%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南飘浮的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分化后细胞与培养储存的HT29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HT29细胞系中CD44+细胞含量为(44.18±2.18)%.而细胞球中CD44‘细胞含量为(83.41±11.21)%:双苯酰亚胺33342染色检测提示HT29中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含量为(3.82±0.08)%.而细胞球中含量明显增高。结论:结肠癌细胞系HT29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该细胞系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亚群。表面标志以及双苯酰亚胺33342检测差异提示细胞球中仅部分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功能。

  • 标签: 结肠癌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无血清培养
  • 简介:目的体外模拟机体缺血环境,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旁分泌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为MSCs移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MSCs,换以无血清培养液同时缺氧处理不同时间,然后收集MSCs的条件培养液,以此条件培养液作为刺激因子孵育SD大鼠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用MTT和3H-脯氨酸掺入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结果用MSCs条件培养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6h组的3H-脯氨酸掺入高于对照组约100%,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加;MTT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没有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氧和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能够通过旁分泌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自身合成胶原能力的增强,提示移植到缺血心肌缺血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从而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 旁分泌
  • 简介:目的分析高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l)对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sletendothelialcells,I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l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IEC后以高脂或高糖高脂处理48h。高脂组以0.5mmol/L棕榈酸处理;高脂高糖组以33.3mmol/L葡萄糖+0.5mmol/L棕榈酸处理。应用Westem印迹法检测SIRrll基因转染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IECeNOS基因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高脂高糖环境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高脂培养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且可升高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eNOS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下降,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NO水平进一步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的NO水平,且可升高高脂、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的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可改善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及活性,使内皮源性NO分泌增加,因而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在糖尿病的药物开发、基因治疗及胰岛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2型糖尿病 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胰岛B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可靠、纯净度高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将犬骨髓抽取液分别以1.068g/ml及1.073g/m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LG-DMEM加15%FBS培养;应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多向诱导分化等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1.068g/ml分离液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核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孵育24h即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细胞呈纺锤状,螺旋梳状排列.连续培育8代以上,未见细胞形态、增殖特性改变.MSCs表面标志SH2阳性,CD45阴性,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结论采用1.068g/ml分离液能够较好地进行犬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分离得到的细胞具备MSCs的特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骨髓 分离纯化 体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