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毒症和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毒症及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毒症及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摘要毒症是因感染而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病理生理表现为在机体遭受严重感染的打击下,机体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收缩、组织器官缺血、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失调,出现心脏、呼吸、肾脏、凝血、胃肠道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4。目前针对毒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中医在毒症对发病过程及治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文对中西医理论在毒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 标签: 脓毒症 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的ICU的二十例患有严重毒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来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例。结果实验组有着更为良好的表现较对照组,其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毒症的早期治疗阶段,选择规范性的治疗活动将会让治疗成效得到极大提升。如果能够在严重感染出现的六个小时之内完成目标治疗活动,将会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休克率与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毒症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危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连续血液净化能够对毒症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将全面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在重症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应用优势,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应用 连续血液净化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对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毒症休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属阳气暴脱证或阳气亏虚证,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同时检测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统计四逆汤组与非四逆汤组间的差异。结果四逆汤组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PCT、CRP、乳酸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非四逆汤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治疗阳气暴脱或阳气虚脱证得毒症休克有效,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监护室危重毒症患者预后的各因素。方法排除非准入条件后选取本院重症科15年6月到17年6月收治危重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康复组和死亡组,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相关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危重毒症32例,肾衰竭13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13)岁,康复组(n=21)和死亡组(n=24),组间比较后发现死亡组平均年龄、APACHE-II、降钙素原及血清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康复组,但死亡组血清的清蛋白水平则低于康复组,均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APACHE-II、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毒症预后的高危因素。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重症监护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抗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cardiacoutputmeasurement,NICOM)在儿童毒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ICOM技术无创监测28例毒性休克儿童和28例PICU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患儿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TPR),并监测休克患儿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心输出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毒性休克患儿CO及SV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毒性休克患儿经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6小时后,CO及SV较液体复苏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运用NICOM动态监测毒性休克患儿的心排血量变化,可早期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生物电抗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毒血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毒血症幼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脓毒血症 集束化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取电脑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相关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钠、氯、钾、炎症因子等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监测值均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毒血症患者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其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脓毒血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对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90毒症患者进行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的表现。结果检测后,毒症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毒症患者机体的血清PCT和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有利于毒症诊断,对其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清PCT CRP 联合检测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血液净化方式对防治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方法进行治疗,其中30例用CRRT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30例采用IHD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之后,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死亡率为23.3%(7/30),参照组死亡率为36.7%(11/30),死亡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功能恢复率为56.7%(17/30),参照组肾功能恢复率为30%(9/30),(2分别为1.2695,4.3439,P分别为0.2597,0.0371),试验组肾功能恢复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Ⅲ级分期患者采用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均能够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Ⅰ级分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而言,CRRT比IHD所起到的治疗效果要更好。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CRRT IHD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掌跖疱病患者中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笔者医院进掌跖疱病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的方法。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P<0.05)。结论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掌跖疱病的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口服药物 局部封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积诊疗中发现合并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经我科收治的31例宫腔积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及现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行宫腔积引流术,并对其中高度疑似病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及宫颈活检术;最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例中宫腔积患者中共检出3例宫颈癌变,宫颈癌变的发生率为9.68%(3/3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为19.36%(6/31)。结论临床上宫腔积患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治疗时不能仅仅依赖单纯排抗炎,需要高度警惕宫颈癌前期病变及各期内生型宫颈癌,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完善相关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检查,从而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宫腔积脓 宫颈病变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到2018年7月,在来我院治疗乳腺脓肿的患者中选取了18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号单双数模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应用腔置管冲洗方式治疗,后组实施切开引流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的腔完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是否能继续哺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要比对照组好,并且可以继续哺乳的患者更多,两组之间做比较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乳腺脓肿时,切开引流和腔置管冲洗进行比较,后者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脓腔置管冲洗 切开引流 乳腺脓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严重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6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33例、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训练)33例,对比2组康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第1、第3个月时大部分均处于瘫痪状态,而观察组在第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及四肢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基本恢复至正常,观察组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总分值及MBI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严重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四肢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理想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ICU肌无力 早期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 (PCT)和凝血功能对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将其分成对照组 (98例,同期住院但无感染的患者 )和治疗组,治疗组共计 102例,并根据 美国重症医学会 (SCCM) 与欧洲重症医学会 (ESICM)联合发布毒症 3.0定义及诊断标准 和患者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一般感染组(无 毒症,41例 )、毒症组 (35例 )和毒症休克组 (26例 ),入选患者入院治疗前抽血查 PCT、 CRP、 WBC及 APTT、 PT等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记录体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 ,治疗 7天后复查 PCT及 APTT、 PT水平 ,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 APACHE Ⅱ评分,并对比治疗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 PCT、 CRP、 WBC、 APTT、 PT。 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 APTT、 PT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患者的 PCT、 CRP、 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毒症休克组患者的PCT、 CRP、 WBC、 APTT、 PT水平显著高于 毒症组、 无毒症组,三组间两两 对比均有显著差异 (P<0.05)。 无毒症组有40例患者存活, 1例患者死亡,毒症组有 30例患者存活, 5例患者死亡,毒症休克组有 16例患者存活, 10例患者死亡。 结论:对ICU细菌感染病例采用 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检测,能有效识别感染和毒症高危人群,从而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凝血功能 脓毒症 预后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CT和凝血功能对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毒血症患者100例,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依据预后情况将存活病例作为试验组(n=56),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组(n=44)。检测并对比PCT和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TT、APTT、PT、PCT水平比较,试验组较低,与对照组Fbg水平比较,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毒血症患者进行凝血功能以及PCT检验,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借鉴。

  • 标签: PCT 凝血功能 脓毒血症 预后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毒症休克患者,将8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1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标准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增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毒症休克患者的CVP、MAP、ScVO2以及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毒症休克患者12h、48h的CVP、MAP、ScVO2、尿量、乳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优(P<0.05),6h、12h、48h的乳酸清除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使毒症休克患者的早期容量复苏组织灌注得到较大的改善。

  • 标签: 脓毒症休克 参附注射液 早期容量复苏 组织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引流术配合排生肌中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生肌中药和单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创面红肿评级、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术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VAS评分4.7±0.8分,创面红肿评级1.2±0.3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2±0.7d,术后愈合时间15.4±1.8d;对照组患者平均VAS评分5.6±0.4分,创面红肿评级2.8±0.7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9±0.5d,术后愈合时间20.8±2.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生肌中药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创面愈合更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切开引流 排脓生肌中药 高位肛周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