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肝豆状变性(hepatolenliculardegen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接诊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笔者于1997年-2002年间遇到5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原因 WILSON病
  • 简介:因子-κB(NF-κB)是由Sen和Baltimore[1]首先报道能与免疫球蛋白κ资轻链的增强序列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早期研究发现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中的转录因子,能与多种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位点特异性结合,促进转录和表达,参与众多与免疫和炎症有关的基因转录.近年来NF-κB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被广泛重视.NF-κB的持续活化可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起重要的作用.现综述NF-κB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抑制NF-κB激活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核因子 原发性肝癌 核转录因子 序列特异结合 肿瘤细胞 增强子序列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肥厚时,钙依赖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在心肌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的分布规律,以探讨钙信号与核反应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同位素32P掺入法测激酶活性,无机磷生成显色法测定蛋白磷酸酶活性.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厚,伴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钙调素蛋白激酶(CaMK)活性增加1.011倍(p<0.001),膜升高40.16%(p<0.001),胞浆不变(p>0.05);心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活性增加43.57%(p<0.05),膜和胞浆增加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CaMK和Calcineurin活性分布为>膜>胞浆(p<0.01).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时内钙依赖的CaMK和Calcineurin活性增加,提示压力超负荷时细胞内钙调节的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水平增高,可能在介导心肌肥厚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肌肥厚 细胞核 钙调素蛋白激酶 钙调神经磷酸酶
  • 简介:心肌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当它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参与收缩的蛋白合成增加等,心肌细胞持续性肥大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本文主要综述了因子κB系统与心肌肥大过程的联系。

  • 标签: 核因子ΚB 肥厚性心肌病 细胞体积 心肌细胞
  • 简介:<正>对25例胸腔积液和2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纤支镜代替硬质胸腔镜行胸腔内诊治,同时监测肺阻抗血流图、血气、生命体征等。结果:胸腔积液患者检查时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胸腔积液组中,22例获病理诊断,气胸组中11例成功进行镜下胸膜破裂口或胸膜下肿大疱修补治

  • 标签: 腔镜诊治 胸腔积液 平均肺动脉压 自发性气胸 胸膜腔 破裂口
  • 简介: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60例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从桡动脉局部注入维拉帕米5mg,观察注入前、后心率、血压、局部和全身的变化及术中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结果60例患者注药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术中未出现桡动脉痉挛,无心衰和新的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时,局部注入维拉帕米5mg,可预防桡动脉痉挛,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 标签: 维拉帕米 桡动脉 心脏介入 介入治疗
  • 简介:<正>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95例患者随机接受磷酸奥司他韦75mg或安慰剂治疗。结果:证实流感患者(即ITTI总体)60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ITTI总体治疗组疾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74.5h(95%可信区间为57.0-104.3h),对照组疾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9.0h(95%可信区间为90.4-138.8h),两组疾病缓解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5)。ITTI总体治疗组症状总分下降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为1515.2,高于对照组的1233.8,但无统计学意义(P=0.1276)。并对91例进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总体治疗 临床疗效 临床试验设计 差异有显著性 安慰剂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