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葡萄广泛应用于日常的医学治疗,但其造成电解质变化(尤其血磷)较少引起人们注意。本文对40名患者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葡萄,观察注射葡萄前后血磷变化,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非糖尿病清醒的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87岁,平均64.2±16.9岁。

  • 标签: 葡萄糖 静脉注射 低血磷 不同剂量 电解质变化 非糖尿病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57岁。因咳嗽流涕、头痛1天于2000年7月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二星期前行疝气手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查:体温38.9℃、呼吸18次/分、脉搏85次/分、血压15/10kPa,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安痛2毫升肌注,约10分钟后出现头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安痛定 过敏史 上呼吸道感染 血压 湿性罗音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甲芬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双盲方法将符合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注射用甲芬酯治疗,对照组30例子VitB6治疗,疗程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认知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定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认知评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0%(P〈0.05),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60%(P〈0.01)。结论:甲芬酯静脉用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提高疗效显著,且疗程短。

  • 标签: 甲氯芬酯 血管性痴呆 疗效
  • 简介:甲氧普胺(Metoclopramidum)为中枢性镇吐药,可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产生中枢性镇吐作用,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驰幽门窦及十二指肠冠,提高食物通过率,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可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为引起临床重视,现报道其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 标签: 例报告 反应例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伐布雷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6例,对照组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伊伐布雷,疗程为8个月。通过对心率、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伊伐布雷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均明显改善(P<0.05),但服用伊伐布雷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氨酚曲马多和双芬酸钠治疗常见急性疼痛24h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急诊疼痛患者分为三组,A组38例予氨酚曲马多1片,1片/12h;B组25例予双芬酸钠1片,1片/24h;C组32例予氨酚曲马多和双芬酸钠联合用药,观察24h,评价疼痛缓解度及疼痛强度.结果:(1)A、B、C组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9±1.32)分、(3.56±1.29)分、(2.59±0.67)分;(2)A、B、C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分别为55%和63%、52%和48%、59%和66%;(3)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3.1%,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均可消失.结论:氨酚曲马多治疗常见急性疼痛与双芬酸钠相比起效快、显效率高;对于中重度疼痛,二者合用起效快,持续镇痛时间长.

  • 标签: 氨酚曲马多片 双氯芬酸钠 中重度急性疼痛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双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合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方法:117例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双芬酸钠栓剂和丁溴东莨菪碱,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和哌替啶肌注.观察2h.结果:双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与哌替啶和阿托品联用的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双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好,能替代目前常用的镇痛药哌替啶和抗胆碱药物阿托品.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丁溴东莨菪碱 上尿路结石绞痛
  • 简介:我院使用尼莫地平治疗2例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的病人,认为该药对脑复苏有一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71岁,因前列腺肥大于1998年10月14日手术治疗。在胸12~腰1及腰1~腰1椎间插管行硬膜外麻醉,8:30Am第一次注入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9:05Am第二次注药后阻滞平面达腰4,9:10A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9:20Am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8分钟后心跳恢复,10分钟后呼吸恢复。心肺复苏后,给予地塞米松、脱水、纳洛酮、脑代谢活性药物进行脑复苏,当日下午多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术 硬膜外麻醉 代谢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命名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9例,其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三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以及维持的药物均相同。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剂量有所不同,其中试验1组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右美托咪0.8μg/kg进行麻醉,以0.3μg/(kg·h)的剂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试验2组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右美托咪0.8μg/kg进行麻醉,以0.5μg/(kg·h)的剂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所有患者在如下几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麻醉诱导前时刻(T1)、手术结束时刻(T2)、术后第1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检测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并在患者手术前24h、术后第1天、3天、7天通过简易智力状况监测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术前24h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3天的MMSE评分同手术前24h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MMSE评分同手术前24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MMSE评分同试验1组合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的NSE在T2和T3时间点有升高(P<0.05),在T4时恢复到术前水平,试验2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的NSE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其他时间点的IL-6均高于T1时间点(P<0.05),试验2组在T2、T3时间点的IL-6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剂量为0.5μg/kg能明显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与炎症反应和可逆性脑损伤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不同剂量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与丙泊酚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30例。D组患儿在行手术前采用右美托咪进行静脉输注麻醉;麻醉剂量为1μg.kg-1,给药时间>15min,维持量为1μg.kg-1.h-1;P组患者在行手术前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剂量为1.5mg.kg-1,维持量为3mg.kg-1.h-1;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前、给药后、切皮、苏醒等四个不同时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呼吸抑制情况,并对比两组患儿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果D组与P组患儿给药后和切皮时的心率均低于麻醉前。D组患者的心率增高程度明显优于P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各项指标均正常。D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情况少于P组。结论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应用右美托咪进行麻醉效果明显且较丙泊酚更为安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腹股沟疝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9年~2000年我科先后收治了2例因外伤性骨折导致视力骤然下降病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变例 外伤性视网膜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80岁.因反复头晕3年,心悸气促1年,加重1周于2001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阿-斯综合征病史.入院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入院第二天的21时35分,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随即呼吸停止,心电图呈室颤.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同时施行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以及急救药物治疗.患者经过施行连续1小时50分钟的心肺复苏术及反复进行电击除颤16次、先后共给予肾上腺素针16mg、阿托品针1mg、2%利多卡因针1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等药静注后,最终在23时25分恢复连续的窦性心律.并冰帽降温,甘露醇及速尿交替脱水,及使用激素等药防治脑水肿;并及时使用相应药物控制血压、心律失常、防止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患者于次日凌晨0时10分恢复自主呼吸,5时10分神志转清.

  • 标签: 例报告 停复苏 复苏小时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的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的剂量为0.78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的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高危孕妇血清P、E2、β-HCG指导预防性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早期高危孕妇400例随机各分200例,动态监测血清中孕酮、雌二醇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观察组有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行保胎治动态监测疗,对照组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高危早期妊娠孕妇血清P、E2、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先于先兆流产症状之前,且早期治疗活胎继续妊娠例数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根据所测的孕妇血清P、E2和β-HCG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先兆流产,既可减少盲目用药保胎所致的副作用的发生,又可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酮 雌二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动态监测 预防性治 先兆流产
  • 简介:目的:观察代偿性心脏增大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各种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及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第16周开始用rofecoxib),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在第7、12、20周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炎症标志物TNF-α、IL-6、IL-10、TGF-β、CRP及UA水平.结果:模型组TNF-α、IL-10升高(P<0.05),治疗组均下降(分别P<0.05、P<0.01).治疗组TGF-β明显降低(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能有抗细胞因子的作用.

  • 标签: 压力负荷 心肌肥厚 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细胞因子 特异性COX-2抑制剂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R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2009.6-2013.6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冠心病是否并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A组(89例),非糖尿病B组(80例),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RMSDN、PNN50、LF、HF、LF/HF值、VLF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样频域指标LF、HF、VLF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两组在入院心功能NYHA分级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伴糖尿病可加重心肌重塑,增加心律失常发生,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心脏功能等危险因素,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T2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调节功能异常不同程度恢复。

  • 标签: 冠心病 2 型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拟建立慢病毒载体携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短发夹RNA(knti6/shVEGFR2),研究其对鼠白血病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Lenti6/shVEGFR2。检测pU6/shVEGFR2入门克隆转染、knti6/shVEGFR2表达克隆转导HL60细胞后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knti6/shVEGFR2对HL60鼠模型白血病的抑制效果。结果:pU6/shVEGFR2转染、Lenti6/shVEGFR2转导HL60细胞后48h细胞抑制率相近,之后pU6/shVEGFR2组细胞抑制率明显下降,而Lenti6/shVEGFR2组变化无显著差异。在异种移植白血病鼠模型中knti6/shVEGFR2感染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VEGFR2RNA干扰有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慢病毒 白血病 小干扰RN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CSⅡ治疗后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观察12周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全天所需药物的剂量较诺和灵30R减少约10%(P〈0.05)。结论:诺和锐30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