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各种疫情流感频繁出现,人们的就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医院所使用相关物资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多,于是物资管理的重要性也在随之提高。我国医院需要提高对物资管理的重视,避免出现因为物资管理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因此,现在医院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对物资管理进行整改,聘用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进行管理工作,并将计算机作为日常物资管理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医院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违规收费和内部控制混乱等。最终实现医院物资管理透明,相关内部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医院物资的变化和去向,帮助管理者进行有效及时地物资计划和成本核算,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医院 物资管理 库房物资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基于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探讨的实操效果。方法 以88例参与接种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种管理方式。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观察组的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方式,能显著提高疫苗接种的合格率,降低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出现概率,符合当前公共卫生的需求,值得在更多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医院 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疫苗接种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原则制订护理计划单,包括病情观察、气道护理、用药护理、氧气吸入护理、发热护理、引流护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11个模块的电子护理计划单,比较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前后病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资料。结果护理计划单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关键环节的主要护理内容,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的11项内容除“氧气吸入护理”改善不明显外,其他10项护理指标均明显改善(P〈0.0l或P〈0.05)。结论电子护理计划单能够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计划单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急诊留观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预方护理专案管理效果。方法:首先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急诊留观患者中非计划拔管发生原因,然后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的了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的护理专案管理。结果: 实施专案管理后,护士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知识、实践得分及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知识得分显著高于专案管理前,急诊留观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降低(均 P<0.05)。结论:实施了护理专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显著高于未实施之前,能够有效的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的机率,更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急诊留观患者 非计划拔管 预防 护理专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二级库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3一12月本科室通过采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召开小组护理质控会议,对二级库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最终选取最优化方案来实施。结果:大大减少了医院物资短缺问题,节省了人力,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和增强了科室人员参与科室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论:“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我科二级库房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和增强员工参与科室管理的意识,提高员工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团队智力,制定流程图,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使工作以最快捷的方式达到预期目标,使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 标签: 六顶思考帽 思维模式,二级库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疫情下综合医院人力和物资科学管理、调配及成效。方法:护理部联合感控、信息中心、后勤器械保障中心等部门共同组建人力和物资调配管理小组,制定突发事件护理指挥系统,建立护理人力应急调配管理流程,和“两库四级”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体系,防护物资管理原则、流程等。统计12个月运行效果,结果防护物品使用得当,无院感发生;医院闭环管理人员、外援人员符合当前工作需求。结论:人力和物资的精准管理符合疫情期间防控需求,达到效益最大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数字化平台 精准管理 人力和物资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应用在女性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44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计划生育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婚女性,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过程中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可有效提升女性对计划生育的配合度,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护理效果 配合度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索军队护理管理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新途径,以适应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后军队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方法对现有护理专业文职人员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ACUMEN管理人员开发工具选拔可开发人员;依据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将所选人员列入“管理人员开发计划-文职人员部分;”将计划与个人面谈,达成一致后逐步实施。结果需求调查中希望在未来成为管理者的占63%;应用ACUMEN管理人员开发工具选拔可开发人员占现有文职人员总数的50%;所制定的开发计划经专家论证并与个人面谈后认为目标明确、可行性强。结论将文职人员纳入管理人员开发计划,不仅可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未来军队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

  • 标签: 军队医院 文职人员 管理人员 开发计划 护理管理
  • 简介:文章分析了医院实施护理管理人员继任计划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医院高层领导和护理管理者的继任意识,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继任文化和制度的构建,制订和选择适用性护理管理人才测评工具和医院护理管理人才的培训。并据此提出具体策略,包括加强护理管理队伍自身建设,高层领导对护理管理人才的重视和投入,建立配套制度和护理管理人才培养和测评体系,以保证具体落实护理管理人员继任计划,为建立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 标签: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 继任计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晚期患者群体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患者治疗自主权,减少医疗浪费,缓解家庭压力及医患矛盾,预立医疗照顾计划(ACP)被提出。国内ACP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现对ACP概念,ACP在肿瘤晚期患者群体中实施的重要性,国内外发展进行综述,拟对今后我国在肿瘤晚期患者中更好的实施ACP提供参考。

  • 标签: 预立医疗照顾计划 生前预嘱
  • 简介:为了更好发挥期刊的学科引领作用,及时传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成果,推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华护理教育》计划在2019年进行以下专题报道。此外,还计划开设国家教育政策解读、教育学方法讲座、国外教育标准的介绍与解读等专栏。欢迎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关注,踊跃投稿!投稿要求详见《中华护理教育》稿约。

  • 标签: 护理教育 专题 投稿要求 护理工作者 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料、病情观察、医嘱执行以及治疗计划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在内科护理实践中,如何准确、高效地执行医嘱和治疗计划,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本文将从内科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执行医嘱和治疗计划,以期为内科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内科护理 医嘱 治疗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思维导图管理模式对胰腺外科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胰腺外科收治的72例带导管的研究对象,根据管道数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管道数量保持一致,各36根管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护士遵医嘱护理患者、对患者进行口头病情宣教、积极准备各项管道护理工作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78%低于 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胰腺外科带管患者给予思维导图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 标签: 思维导图管理模式 胰腺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情况
  • 简介:摘要:介绍了出院计划的相关概念,在国内、国外的现状,在国外已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部分疾病中逐渐开展,因无相应的标准化流程,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出院计划;概念;现状;应用 “出院计划”这一词最初由美国提出,19世纪美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将其定义为: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顺利转接到另一个环境中的过程[1]。美国医院协会指出:出院计划是一种集中性、协调性、整合性的过程,通过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合作,保证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获得相应的照顾[2]。20世纪国内开始引入出院计划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促进患者从一个环境顺利转到另一个环境的护理过程,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直到患者出院及出院后连续的护理过程[3]。 1 出院计划相关概念 1.1 出院计划目的 出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在出院后能够继续得到优质的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保障其他有需要的患者能够使用[4]。 1.2 出院计划步骤 出院计划基本上可分为 4 个步骤。 ①评估:病人及家属各种问题及需求;②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内容 ;③实施: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包括指导病人、家属及长期照顾者相关的护理的知识及技能;④评价反馈[5]。 1.3 出院计划内容 美国医院协会在已经出版的指南中出院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患者出院后的照顾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的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和健康咨询, 制订出院计划, 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实施相应的计划并进行出院后的随访。 其核心是评估和明确患者的健康需求, 联合相关机构实施出院计划并进行跟踪随随访[6] 。 2 出院计划在国外现状 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实施了相关的措施。在美国医疗服务中,出院计划已成为必须要执行的重要环节;加拿大出台《出院计划标准与指南》;英国出台了《社区管理(延迟出院)法案》,强调出院后开展持续医疗服务的重要性;爱尔兰出台了出院计划指南标准,明确出院计划流程的具体细节;出院计划已成为巴西医疗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颁布出院计划相关政策,强调各卫生相关部门应协调合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出院计划服务;日本医疗工作者已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院计划尚未纳入日本医疗体制。[7] 3 出院计划在国内现状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出院计划的概念,认为出院计划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比例增加、医疗费用增长、家庭照料能力欠佳及护理技术发展有关。但是并未立即引起我国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出院计划开始受到关注。2014年1月16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召开的 “康复出院计划研究” 启动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康复出院计划制订及实施的探索之路。[8] 4 出院计划在国内的应用 4.1 出院计划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癌症病程长、死亡率高,需要患者反复住院治疗、复查,出院后还可能伴随有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有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出院后需求最多的护理服务是康复指导、康复锻炼、肿瘤复发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9]。黄雪芳、闫文霞[10,11]等开设PICC专科门诊、制定PICC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利用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治疗间歇期PICC导管进行维护和指导。汤维娟等[12]在上海市提出了肿瘤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对肿瘤患者的出院计划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可供参考, 研究也仅限于科研层面,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13]。有调查研究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以多样化的形式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潜在的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统一的流程及评价标准,仍需借鉴国外的经验。[14] 4.2 出院计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便评估患者需求,教会家属照顾患者和协助锻炼的技巧,正确的照顾知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和自我照顾能力; 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完成出院计划单上的内容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完成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结果显示对COPD患者实施出院计划服务,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15,16] 4.3 出院计划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应用 结合CKD的疾病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需求为目标, 制定出CKD的个体化出院计划, 通过出院计划护理团队、患者及家属的协调合作, 可以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 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延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进展。[17] 4.4 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实施出院计划, 可以使患者享受连续、规范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可以在自己家里接受专业的护理,还能够在家属的陪同下独立的生活,有利于疏解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8,19] 4.5 出院计划在糖尿病患者应用 糖尿病管理新模式使糖尿病教育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可以使患者得到持续性的照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对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就目前的医疗资源还不能实现。研究中饮食、运动、监测依从性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的照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建议联合社区医院使更多的社区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 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20] 4.6 出院计划在脑出血患者应用 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对提高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出院指导仅限于对刚出院的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及护理,而对于出院后时间较长的患者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仍需要加大对脑出血患者院外随访及个体化指导,以提高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21] 5 小结 出院计划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出院计划具体实施还在探索和完善之中,没有标准化的指南可供参考。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住院期间对家属进行评估,指导他们学会相关的照顾常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级临床实践护士, 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健康评估并实施。另外还应加强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沟通,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服务质量。 可以借鉴、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模式和经验, 结合内地医院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出院计划服务系统。[22,23,2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计划免疫用于儿童预防保健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接诊预防保健儿童(n=60)。试验组采取社区计划免疫法,对照组采取自行免疫法。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患病率:试验组数据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3.3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患病率更低(P<0.05)。免疫接种知识认知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9.72±4.6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69.32±5.1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认知度更高(P<0.05)。家属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3.3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保健用社区计划免疫法,儿童的。

  • 标签: 社区计划免疫 作用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科治疗并完成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的43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拟合优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态度(b=0.161,P < 0.01)、主观规范(b=0.239,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197,P < 0.001)是自我管理行为意愿的强预测因子。意愿(b=0.230,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259,P < 0.001)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态度与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其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对该群体自我管理行为的理解。这种预测模型为未来研究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决定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