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ICU病房住院期间依靠机械通气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选取45例,对照组方面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是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同时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治疗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和入院治疗时长均少于对照组的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而言,积极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院治疗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有所降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效果明显,并且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机械通气 ICU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病情状况较为复杂。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的予以患者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缓解患者当前阶段的缺氧症状,改善各器官的供氧不足现象,减轻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预后康复状况,本文就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需求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详细讲述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床旁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治疗的50例病历资料十分完整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获得25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早期床旁活动。①观察机械通气的时间;②观察ICU住院时间;③谵妄发生率;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谵妄总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床旁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有积极的影响,能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床旁活动 机械通气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收治的200例机械通气患者,做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且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两组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通过对200例被研究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意外拔管、压疮、深静脉栓塞、总发生率的计数统计,将其对比。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用时相较于参照组用时更短,更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检验结果有意义。②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证明研究组护理方法能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方法更有效,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行性高,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减少不良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机械通气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为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计80例,以护理方式为标准,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按照常规的传统护理。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的更好,ICU停留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着明显改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 机械通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对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1年内收治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36例,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完成后的不良情绪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发生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发生率,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P

  • 标签:   ICU 急诊 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镇痛镇静策略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 例)和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40 例),采用Ramsay 及FLACC 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 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 评估3~4 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镇痛镇静策略 PICU机械通气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并经股动脉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机械取栓溶栓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近一年来,在某院接受治疗的发病时间,6小时到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名作为此次研究工作对象,选择使用机械取栓溶栓,并对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有53名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达到88.3%。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讲,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机械取栓溶栓介入手术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但同时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机械取栓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到本院诊治的老年机械通气78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发生谵妄的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8.21%(P<0.05);研究组患者谵妄的好转率100%比对照组54.55%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有效预防谵妄率,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机械通气 谵妄 预防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病危的表现,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虽然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但在治疗过程当中也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在通气后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以探讨呼吸衰竭机制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临床效果为切入点,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随机分发实验组和观察组,并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提供思路。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谵妄评估量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将50例在我重症医学科有创通气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25例病人实施重症医学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25例病人CAM-ICU谵妄评估量进行谵妄评估,均来源于2020年01月到2022年12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谵妄发生率8.00%低于参照组20.00%,且试验组无不良事件和病死事件发生,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病死率为12.00%;试验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参照组,试验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实施谵妄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所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痰液引流,观察组采用人工膨肺吸痰,对比两组呼吸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不张的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膨肺吸痰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到本院接受重症肺炎治疗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期间,随机对88例重症肺炎治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采用随机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4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要优于对比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心肺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采用早期心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心肺康复治疗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使用机械通气[1],减少在重症监护室的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老年机械通气 早期心肺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呼吸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系统呼吸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脱机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222例为研究对象,56例脱机困难患者为病例组,166例脱机成功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儿性别、年龄、肺部基础疾病及一年内住院次数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肺部基础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气时间和护士资历是机械通气患儿撤机的促进因素(P

  • 标签: 机械通气 脱机困难 危险因素 重症患儿
  • 简介:【摘要】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其大部分患者状态为昏迷、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等,多数患者的肌力较差,在使用多种管道或者医疗器械时,他们非常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面对这个问题,如何进行患者痛苦的减轻,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频率,就需要更多的经验和预防措施来补救,本文以下将从压力性损伤的多个角度阐述其相关因素和护理进展,希望可以对患者给予病情上的对症处理和及时帮助。

  • 标签: ICU机械压力性损伤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主呼吸试验(SBT)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逐步撤机法(SIWV)撤机拔管,观察组25例,应用SBT方法撤机拔管。分析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48h内再插管率相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应用SBT法,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自主呼吸试验 ICU机械通气 撤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ICU诊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共64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0月,随机分组,即对照组(n=32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2例,采用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确早期预警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早期预警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机械辅助排痰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6例肺炎患儿,实验首先对其进行小组区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并进行不同的命名,最终目的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所得效果更加理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新生儿肺炎患者护理中通过机械辅助排痰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新生儿肺炎 应用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