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培训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护理骨干3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6年护理骨干32名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培训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分别对2015年及2016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比较2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操作技能水平。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水平好于对照组,2016年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水平也好于2015年组。结论通过实施改良的培训培训,使培训者的行为修养、带教师资能力得到提升,被培训的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规范化、同质化,确保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落实。

  • 标签: 改良 培训者培训 护理操作技能 规范化 同质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培训培训( TTT)模式在内科伤口治疗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 由内科 2名取得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认证的造口治疗师担任教育者,设计 28周的伤口造口培训课程,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 29名培训者(内科伤口联络员)进行培训。再由培训者对其所在科室的护士 进行二次培训。结果 对培训前后培训者伤口相关理论知识和培训能力进行评价,抽查内科各层级护士,评价二次培训前后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上指标在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结论 运用 TTT培训模式对内科护士进行伤口造口等知识的培训,为内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伤口联络员,更好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护理服务。并且能够提高临床护士对伤口造口知识等专业综合素质能力。

  • 标签: 培训者培训 在职培训 伤口造口护理 内科护士 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新、旧课程体系培养下高职护生的临床实习适应状况,以指导课改的推进并为临床教学和实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y适应模式为理论依据设计问卷,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改班48名学生和平行班80名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改班学生和平行班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均有不适应情况,但教改班学生的总体适应状况优于平行班学生,在生理适应和自我概念方面,教改班学生与平行班学生比较无显著差异,在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方面,教改班学生优于平行班学生.结论此次课程体系改革对护生的临床实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课程体系 高职护生 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构建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养培训模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7名规培护士归入至对照组,将73名规培护士归入至观察组,研究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对照组护士应用传统护士人文素养强化培训模式,观察组护士应用多元化护士人文素养培训强化模式,比较两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两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护士人文素养 培训模式 人文执业能力
  • 简介:护理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标准、熟练的操作技术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安全、舒适达到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护理品质。随着我院医疗业务不断拓展和2008年新院落成启用,2006—2008年新招护士比率明显增加,为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对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夕,给予临床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新护士 岗前培训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专科培训对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以护理人员专科培训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角度,在对培训需求分析对护理人员专科培训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培训需求的分析情况,探讨提出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科培训效果的方法,旨在为开展护理人员专科培训工作提供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 标签: 护理人员 专科培训 培训需求
  • 简介:本文综述了护士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护士培训现状是基本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的教育模式,多为院内培训,存在强制培训的问题,教学环境有待改善。认为在未来的护理教育中应该创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选择正确培训方法。

  • 标签: 护士培训 “三明治”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线培训管理系统在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新入职护士60例为对象,其中30例实施常规培训,视为参照组,30例实施在线培训管理系统,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对比两组护士的学习成绩、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评分(92.13±5.43)、操作知识评分(91.68±5.69)与综合知识评分(92.09±6.56)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对患者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整体的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护士是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因此在医院里,护士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分层次多样化护理培训在中医科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服务满意度 工作效率 医疗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行常规培训的50名护士为对照组,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习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的50名护士为观察组,对两个阶段护士岗前培训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护生岗前培训中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在培训的过程中,护士的基本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得分更高,培训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三位一体 培训模式 护生岗前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护士进行动机性会谈技术短程培训策略,寻求让护士掌握动机性会谈技能的培训途径。方法自行设计动机性会谈技术短程培训方案,对24名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护士进行为期5次的培训。采用情景测验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前后动机性会谈技能掌握情况测评,根据动机性会谈理念中建议、肯定、开放式提问、激励和建构行为表现作为培训效果评价指标。采用自编的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对受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受训护士在培训后回应出现建议、肯定、开放式提问、激励和建构的行为次数均高于培训前,经比较,P〈0.001;培训前后护士整体动机性会谈行为计数比较,r=91.746,P=0.000。受训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的综合评价95.8%。结论短程培训能让护士掌握动机性会谈技能,培训方案为护士所接受和欢迎。

  • 标签: 护士 动机性会谈 培训
  • 简介:新教师是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开展新教师培训工作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使新教师迅速转变角色,快速胜任岗位工作的简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旨在从新教师的说课培训人手,探求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说课培训的意义在于通过说课能够提高新教师的自身素质,展现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 师资培训 教育技术 教材
  • 简介:目的引进著名护理理论家SisterCallistaRoy的应对适应量表(coping-adaptationprocessingscale,CAPS),发展适合中国患者的测评工具。方法由专家小组对英文版CAPS进行翻译和文化相关性修订,形成中文源量表,用该量表对22例慢性腰背痛患者进行测评,对测评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陡阶检验和方差最大旋转等方法进行分析,调整源量表条目和维度,形成中文版CAPS。结果运用翻译后的中文源量表测评慢性腰背痛患者22例,回收有效问卷20份,统计分析结果和对源量表内容的专业分析,将源量表条目47个减少至28个,维度由5个减少至3个,形成中文版简明认知与适应量表(shortformofcoping—adaptationprocessingscale,SF-CAPS)。结论中文版SF-CAPS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源量表的信息,可以用于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应对适应能力。

  • 标签: 应对适应量表 测评工具 慢性腰背痛
  • 简介:目的探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134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13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制定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方案对新护士实施培训。比较2组新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和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好于对照组,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 标签: 协作 护理人员 分层无意识 主题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加强手卫生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作用。方法:挑选本院100名护士作为研究样本,年龄处于18-26岁之间,平均年龄(22.41±3.11)岁。男性护士8人、女性护士9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观察法进行研究。结果:规培护士洗手指征掌握情况较优。手卫生依从率均数为99.5%。结论: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持良好手卫生的至关重要性。在培训中,他们将掌握正确的洗手流程、时机和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加强手卫生培训带来显著的改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们在手卫生操作上的执行率明显提高,洗手方法的正确率也有显著的提升。这一系列变化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强化手卫生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遵循规范的手卫生操作不仅仅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更是护士职业道德和形象的重要展现。通过加强培训,护士们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他们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角色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这些经过培训的护士们在手卫生操作中展现出更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质量。加强手卫生培训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和资源利用也带来了积极影响。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有助于减少医疗物资污染,降低资源浪费,从而有效地节约成本。通过这种培训,护士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用器械,确保复用器械的无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实施加强手卫生培训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护士们的工作非常繁忙,时间有限,这可能会影响到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工作需求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总而言之,加强手卫生培训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服务质量,还能够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流程和资源利用。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可以建立更安全、高效、可靠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1+2+n”的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护理部为中心,分三个有效层级,采用医护合作培训方式,对不同类型护士进行不同操作的培训。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医生对护理培训能力的提升满意度可达到98%,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达到97%。结论:运用“1+2+n”的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操作培训中可以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的掌握率,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增加医护配合的紧密度。

  • 标签: 护士培训 医护合作培训 分层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化培训模式联合标准化病人(SP)培训在骨科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名骨科年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提供同等的培训内容,对照组实行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观察组实行医疗护理一体化带教SP情景再现专科培训培训开始前后进行专科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两组专科辅助检查的解读能力、临床问题的分析、病情预判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及专题报告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化培训模式联合SP实景培训可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效果优于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

  • 标签: 培训模式 医疗护理双路径 标准化病人 骨科 临床实践能力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