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对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评定、鼻饲、心理护理、吞咽器官训练、直接摄水训练、直接摄食训练。经过治疗和康复护理,患者基本痊愈65.3%,明显好转23.3%,好转7.3%,无效4.0%。对脑卒中重症吞咽障碍患者尽早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洼田饮水试验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改善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探讨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群体,运用心理测评和SCID访谈诊断,对筛选出的焦虑合并抑郁状态的护生共17人为干预组,实施团体和个体心理行为干预;选择焦虑抑郁得分最低且访谈诊断无焦虑抑郁的17名护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并将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时间的主效应显著,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干预组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焦虑、抑郁分数变化显著,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的干预形式可改善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护生 焦虑 抑郁
  • 简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通过间接吞咽训练、直接吞咽训练、康复综合治疗训练、中医治疗、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运用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对急诊科护士开展5个单元为期12周的训练。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经过团体心理训练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维度及总均分均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团体心理训练 急诊科 护士 心理健康
  • 简介: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病人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止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 标签: 凝血功能障碍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精神障碍是指人的认知、情绪及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且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不能适应社会。在我国,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已高达17.5%。精神障碍患者以各种精神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精神科症状护理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 标签: 精神障碍 低血钾 影响因素 护理 进展
  • 简介:总结本科收治的1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觅酒行为的原因、获取手段和途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措施有: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和安全检查、给予健康宣教、实施人性化护理。认为通过实施以上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等。

  • 标签: 精神障碍 酒精依赖 护理 住院患者 觅酒行为
  • 简介:目的调查实习前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利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621名即将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前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各条目均分为(4.40±0.73)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各条目均分为(1.99±1.20)分,社会支持总均分为(34.73±5.84)分,处于中下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较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提高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有助干提高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 简介:介绍了心理弹性的概念、心理弹性常用测评工具,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常用测评量表及成人应用量表。对心理弹性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及为本土化测评工具的研制提供借鉴。

  • 标签: 心理弹性 测评工具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效果。方法对46例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盆底肌功能锻炼前后患者性功能和盆底肌力情况的差异。结果盆底肌功能锻炼后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功能锻炼前;性功能优于功能锻炼前,功能锻炼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增强患者盆底肌力,从而改善患者性功能障碍

  • 标签: 围绝经期 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功能锻炼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压力大,近年来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47%,明显高于其他可治愈性疾病。恶性肿瘤对每个患者来说都是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一经确诊,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 标签: 癌症患者 心理疏导员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胃残留量(GRV)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鼻饲误吸的发生进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监测胃残留量的方式,对入选的病人动态追踪监测GRV。以鼻饲施以合理营养的病情稳定病人GRV的值范围作为对照组,观察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鼻饲病人出现吸入性肺炎前后两天GRV的值范围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的胃残留量、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同一病人出院后再次入院须重新计算一次观察病例);对不同的GRV值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胃残留量、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GRV值高于对照组,并且当GRV值高于300mL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鼻饲病人GRV与吸入性肺炎呈正相关,随着GRV值升高到300mL,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随之显著增加。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鼻饲 误吸 胃残留量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激励式心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胎儿取出前、关腹后的心率、血压及肌肉松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入手术室后、胎儿取出前、关腹后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取出前肌肉松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恐惧情绪,减少产妇因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激励式心理干预 剖宫产 焦虑 恐惧 肌肉松弛
  • 简介: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配偶在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5-6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的10名食管癌患者配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及笔录,运用Colaizzi的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食管癌患者配偶的心理体验主要包括3个方面:疾病确诊初期为怀疑、紧张、不知所措和自我谴责;治疗中期为适应、接受、委屈并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治疗晚期为疾病不确定感、身心疲惫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变。结论医护人员在关注食管癌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应对其配偶也予以关注,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

  • 标签: 食管癌 配偶 心理体验 生活质量 质性研究
  • 作者: 赵园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6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对儿童围手术期患儿焦虑水平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76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焦虑水平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静脉穿刺时、术后24小时的焦虑评分以及患儿的合作程度、家长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访视时的焦虑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围手术期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在各个时间点的焦虑程度,提高了患儿对护理和治疗的合作程度、家长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程度,改善了手术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是一种效果理想且显著的护理方法,值得给予临床推广和运用。
  • 简介: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护士心理韧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 标签: 护士 心理韧性 文献回顾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将168名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教育,观察组通过激发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渴望,建立共同的心理契约目标,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实现共同心理契约目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产前教育后依从性和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良好的临产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契约 自然分娩 产前教育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筛选心身门诊抑郁症患者的家属44名,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团体辅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团体辅导对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团体辅导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 标签: 团体辅导 抑郁症 家属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观察产前筛查及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方法对348例孕妇在产前给予抑郁自评量表心理测试,筛查孕妇抑郁倾向,根据不同程度抑郁倾向,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产后予抑郁自评量表复测,对比产前产后抑郁发生率,并分析产前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结果产前抑郁阳性121例,产后抑郁阳性30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前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产前筛查及心理干预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提高母婴安全。

  • 标签: 抑郁 产前筛查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