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丝状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曲霉占首位,居第2和第3位者分别为毛霉和镰孢霉。在66个移植中心报告至美国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RICHES及其同事确诊了52例镰孢霉病和72例毛霉病,均发生在移植后1年内。这些感染者仅占所有移植受者的1%。与对照组(11856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出现非曲霉属感染的患者)相比,毛霉病组患者年龄较大,

  • 标签: 毛霉病 曲霉属感染 侵袭性感染 居第 移植受者 侵袭性曲霉病
  • 简介:患者女,53岁。2006年10月确诊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2007年3月19日进行同胞间HLA半相合基因骨髓造血于细胞移植,造血于细胞移植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等治疗,3月29日、30日分别回输外周血于细胞和骨髓于细胞,过程顺利。4月2日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4月18日患者连续3d在未输注血液制品的情况下,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异基因 人巨细胞病毒
  • 简介: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所致侵袭性念珠菌病持续性增多,现将我院4例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3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胸闷、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以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双肺感染收入院.入院当日体温37℃,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Velcro啰音,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入院第2天患者呼吸衰竭加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入院第4天患者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Velcro啰音,予深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 标签: 血流感染 近平滑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探讨曲霉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9月在青岛市立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例曲霉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喘息、发热及咯血。4例患者均有易感因素。CT表现为气管壁增厚狭窄、管腔阻塞或可无明显异常。支气管镜下表现为黏膜糜烂、坏死、气管狭窄,以及假膜阻塞气道等。均经抗曲霉治疗,2例气道狭窄者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本组4例患者1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曲霉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支气管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抗曲霉药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曲霉 支气管炎 支气管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acid,CRA)、绿原酸(isochlorogenicacid,IRC)对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024mg/L、512mg/L、256mg/L),IRC实验组(1000mg/L、500mg/L、250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1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37℃培养24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烟曲霉 生物膜 绿原酸 异绿原酸
  • 简介:目的以中国广东省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Tolls样受体4(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肺炎易感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PCR产物测序的方法,检查60例肺炎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的分布与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肺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基因型所有个体均为野生型纯合子,Asp299Gly野生型与突变型在肺炎患者与健康个体,或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分布无差异。结论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肺炎易感性、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不明确。

  • 标签: TOLL样受体4 肺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对我国现有抗艾滋病一线用药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用于基线CD4≤200/μL以及200~350/μL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接受抗HIV治疗的患者资料,应用STATA7.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109份,其中CD4基线值≤200/μL组共78例,200~350/μL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以及传播途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D4上升数值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HIV感染患者,在开始用药第1年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其长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差异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结果 药疹 CD4细胞数
  • 简介:2015年7月24日(FDA新闻发布)一美国FDA批准Technivie(ombitasvir、paritaprevir和利托那韦)与利巴韦林联合用于治疗基因型4丙型肝炎(HCV)感染无瘢痕和肝硬化的患者。美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为270万,其中病毒基因型4最为少见。Technivie是首个与利巴韦林联合在无需使用干扰素情况下用于治疗基因型4HCV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基因型 治疗 病毒感染者 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