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57例,做为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这57例患者随机分配两组,命名为A、B。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其他心律失常情况无明显差异,长R-R间期多在夜间发生,考虑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但R-R间期的长短情况不能准确反应房室传导,但能反应f波隐匿传导。结论在进行心房颤动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中,需要将患者白天活动时的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D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7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性别无关。PTC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73蛋白阳性表达间有相关性(r=0.459,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P53蛋白 P73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不同胰岛素(甘舒霖30R、诺和灵30R)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104例患者,对其采用数字抽签法分组,对照组给予甘舒霖30R治疗,观察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比较其血糖控制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3.8%,没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效果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操作方便、注射次数少、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等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甘舒霖30R 诺和灵30R 胰岛素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回顾性分析以及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参与收治的30例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信息,均实行心电图相关检查和彩超检查,分析引发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的原因。结果30例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伴发冠心病室间隔略增厚以及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53.33%;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老年瓣膜病伴发室间隔略厚、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扩张性心肌病占据比例是6.67%;肥厚性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陈旧性心肌梗塞占据比例是10.00%;急性前壁心梗占据比例是6.67%;肺心病伴发双室大占据比例是13.33%。结论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一般是因多种脏器生理性改变或者器质胸心疾病导致的,需要和临床情况进行结合开展有效诊断。

  • 标签: 心电图 胸导R波 递增不良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EB病毒 p100/p52 蛋白
  • 简介:细胞衰老作为一种细胞应激反应,可使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丧失应对生长因子或有丝分裂原的增殖能力[1]。衰老细胞表现出细胞扁平、胀大等形态学改变,同时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复制能力下降,细胞周期阻滞,p53和p21、p16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表达增多,衰老相关异染色质灶形成等[2]。细胞衰老历来被视为永久的生长停滞状态,细胞不能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 标签: 细胞衰老 P5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 活性氧簇(ROS) 自噬
  • 简介:摘要肝肾综合征(HRS)是重型肝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HRS病死率极高,威胁患者生命,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文献与临床经验总结分析I型IP3R-IP3与重型肝炎并发HRS发病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接受R-BECHOP方案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3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优化组,常规组患者接受R-CHOP方案治疗,优化组患者则接受R-BE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优化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且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来讲,给予患者R-BECHOP方案治疗的整体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R-CHOP R-BECHOP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53 BCL-2/BAX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主要是探讨Galectin-3蛋白及P2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40例)、不典型增生组(45例)、早期胃癌组(35例)、进展期胃癌(50例)的Galectin-3、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蛋白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8%,在分化较高与分化较低的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6%和69.8%。结论:Galectin-3蛋白及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但能通过检测两者会大大提高早期胃癌早诊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胃肿瘤/病理学/代谢 半乳糖凝集素3/代谢 rab3AGTP结合蛋白质/代谢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在临床上病理特征研究的过程中,确定微小miR-340-5p血清在患者体内的表达,并充分确定其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是否能够作为潜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方式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分析,将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55例为肺癌患者,21例健康患者,其余32名患者患有良性的肺部疾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miR-340-5p检测,确定两组患者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根据研究过程中确定的表达谱进行比对,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将t检验作为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的miR-340-5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以及良性疾病患者,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miR-340-5p指标在肿瘤患者中表达程度较高,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是目前对于肺癌诊断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miR-340-5p 检测 肺癌诊治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 (R)、凝血形成时间 (K)以及最大振幅 (MA)在脑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脑梗死急性期 95例与脑梗死恢复期 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 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 FIB、 R、 K、 MA水平,并比较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 (P<0.05),并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FIB、 R、 K、 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后各时相 FIB、 R、 K、 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呈随时间递减趋势。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明显升高,可动态监测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辅助临床诊断,并可根据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脑梗死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监测 纤维蛋白原 凝血相关指标 脑梗死 临床诊断 治疗与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先兆性流产孕妇实施血清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兆性流产确诊患者44例,同时选取接受健康检查的同年龄段健康孕妇4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组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比例。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P、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兆性流产孕妇的血清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会出现明显异常,临床上应用在孕期加强三项指标的监测,防止先兆性流产事件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先兆性流产 CA125 P &beta -HCG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P53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腺瘤、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希望能够间接证实传统型锯齿状通路的存在。方法复习大庆油田总医院2007~2009年的结直肠息肉标本,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选取增生性息肉60例、锯齿状腺瘤60例、传统腺瘤60例、腺癌60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P53,统计分析各种病变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P53组阳性表达分别为增生性息肉13%(8/60),锯齿状腺瘤53%(32/60),传统腺瘤65%(39/60),腺癌95%(57/60)。组间方差分析比较锯齿状腺瘤P5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低于腺癌(p<0.05)。锯齿状腺瘤与普通性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在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说明随着锯齿状病变中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凋亡作用也同步降低。使癌变的可能增加。从而间接证明了锯齿状成瘤通路可能存在。

  • 标签: 锯齿状病变 结直肠 免疫组化 P53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垂直化对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224例患者,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21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Ⅰ、Ⅲ导联的P波振幅六轴系统坐标图。结果观察组肺型P波、BMI偏低以及心电图AP≥70°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P波垂直化对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心电图 P波垂直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联合血清β-HCG、P水平检测对于先兆流产与稽留流产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5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先兆流产组、50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稽留流产组和50例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分别比较三组孕妇在B超、血清β-HCG以及P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先兆流产组在血清β-HCG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在P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稽留流产组在子宫内膜厚度、血清β-HCG、P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B超联合血清β-HCG、P水平检测在先兆流产与稽留流产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B超 血清&beta -HCG 孕酮 先兆流产 稽留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14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对照组则应用Roux-en-Y吻合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5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对治疗胃底贲门癌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切除 胃癌 空肠P袢代胃术
  • 简介: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P450enzymesystem,CYPs)是参与外源化合物解毒和内源化合物代谢的重要酶系,主要有CYP1、CYP2、CYP3三大家族。CYP3A5是CYP3A亚家族最主要的肝外分布形式,其在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对CYP3A5与耐药关系的研究,将为实施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可能具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从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对目前的CYP3A5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CYP3A5基因 药物代谢酶 耐药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