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水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水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出血脑水肿患者的治疗,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同甘露醇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甘露醇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到临床。

  • 标签: 吡拉西坦注射液 甘露醇 脑出血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组(观察组)45例,另一组为甘露醇组(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8天、第20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其脑水肿体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CPK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SHH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65.0%,对照组41.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促进脑水肿的吸收,有效降低颅内压,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吡拉西坦注射液 甘露醇 脑出血后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脑出血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脑水肿程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水肿程度及神经评分(ME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ESS评分和脑水肿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ESS评分和脑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硝苯地平 脑出血 脑水肿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甘露醇联合托拉塞米对脑出血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脑出血水肿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甘露醇,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甘露醇联合托拉塞米,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周围脑水肿体积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周围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和托拉塞米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脑水肿程度。

  • 标签: 托拉塞米 安全性 脑出血 神经功能 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脑水肿患者运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我院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疾病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方案,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联合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后,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对脑出血脑水肿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患者及家属对于临床治疗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确保了医院医疗卫生系统的稳定运行。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联合治疗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在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6月~2017年5月,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与观察组(n=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呋塞米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托拉塞米治疗。观察比较治疗2个星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脱水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而言,采用静脉滴注托拉塞米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脑出血 急性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之后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传统组与改良组,传统组患者仅接受临床各项常规性治疗干预,改良组患者需要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接受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之后的脑水肿情况、血浆脑钠肽以及脑脊液的乳酸浓度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好于传统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脑出血的老年患者治疗中,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等多项指标,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水肿 脑出血 高压氧 老年 脑脊液 血浆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科治疗的脑出血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血肿和水肿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血肿及水肿大小、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在治疗后均出现下降,两组与治疗前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甘露醇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脑水肿患者能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降低颅内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 标签: 甘露醇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脑水肿患者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甘露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月份——2017年12月份收治的脑出血脑水肿的患者9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5.83%(46/48),较比对照组81.25%(39/48)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甘露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脑水肿治疗效果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的预后明显提高,对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甘露醇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脑水肿 疗效 神经功能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5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脑出血后继续出血发生率17.6%。12h内继续出血率74.7%,丘脑出血和不规则血肿继续出血率分别为46.6%、72.0%。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发病早期、血肿部位及血肿形态。

  • 标签: 脑出血/病因学 脑出血/放射摄影术 人类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病起病急、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脑出血部位依次为壳核、大脑半球皮质下、丘脑、小脑及桥脑出血,其中壳核出血常见,通常出血后20—30min血肿形成。出血逐渐停止,6—7h后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脑水肿。目前,该病的治疗仍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出血体积较小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出血量大者则需行手术清除血肿,而该病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反应中最重要的是血肿本身、血肿再扩大等所导致的脑缺血、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损伤,内科保守治疗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出血量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积极地内科治疗,经过基础和对症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肿、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2例临床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分析所有患者脑出血后1~3d、3~5d、5~7d的血压变化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血肿变化率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结果52例患者脑出血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均随着出血时间的增加不同程度的持续增加,但脑出血后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未随着出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出血后3d均明显增加且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收缩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772、0.621,P均<0.05);舒张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均无相关性(r=-0.261、-0.088,P均>0.05);平均血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无相关性与血肿变化率、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均无相关性(r=-0.422、0.120,P均>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收缩压的波动在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扩大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高血压 血肿 水肿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颅内血肿、周围水肿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1周、2周时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周围水肿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预后有良好改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颅内水肿 血肿 局部亚低温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对其发生再出血原因和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以占位效应和血肿量采取对症治疗方式,24例再出血患者行二次手术血肿清除治疗;30例患者经引流管注入0.6%盐水做反复冲洗,或者使用尿激酶3万U做血肿溶解。有3例患者放弃治疗。痊愈患者6例(10%),偏瘫及生活能自理22例(36.7%),重度偏瘫12例(20%),植物生存6例(10%),死亡14例(23.3%)。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关键,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救护理要点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是86.8%,对照组是68.4%,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及耐心、细致的专业护理后,2例患者发生死亡,2例呈植物生存,转入外科继续接受治疗的有3例,出院的患者共25例,其中有12例病情好转但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3例痊愈。结论在临床脑出血护理中加强基础护理、脑出血后颅高压的护理、患者心理护理、应激性溃疡的护理能够使脑出血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死亡率降低。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在初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来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有18例术后再出血情况,发生率是30.00%。单因素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因素,高血压疾病史超过5年、术后血压波动大、术后躁动以及术后未发现责任动脉等,再出血患者和没有再出血病例相比,单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风险高,危险因素多,术中和术后需要多加注意,对患者的情绪、血压、责任动脉止血等均要进行控制,避免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内出血。一旦脑内发生出血,死亡率达20%至30%,脑出血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一代,因为脑出血病发是由于脑血管硬化或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所致的,三高病发人群大多集中在中老年一代,由于突然的激动或者受到刺激,使脑内血压突然升高,以致于脑血管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血压(脑血管老化),导致脑出血脑出血已然成为老年重大疾病之一。

  • 标签: 脑出血 护理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后患者继发性癫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278例幕上性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病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病的发生率为8.7%,其中继发性癫痫继发性脑出血部位脑叶发生率为17(57.82)、基底节发生率为6(15.11)、脑叶&基底节发生率为10(27.07),由此得出癫病的发作与脑出血的部位有关。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癫病临床发生率较高,且继发性癫病易发生脑叶出血。此外,脑电图对脑出血继发性癫病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继发性癫痫 临床疗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