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影像学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包括X线钡剂检查和CT、MRI,其不仅可确诊IBD、鉴别CD与UC,还能评价病变的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判断有无肠外并发症.并对临床疗效进行随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病人心理健康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妇科炎症患者90例进行本次研究,90例患者可分为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析心理护理在妇科炎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为两组患者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后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SAS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妇科炎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妇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提高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科炎症患者 心理健康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护理,要点包括纠正因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采取了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止感染和中毒;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监护,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全部患者经过4~10d非手术治疗及综合护理,肠梗阻症状缓解。未发生肠坏死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其间规范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炎症性肠梗阻 护理 术后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解除前后胆囊炎症变化与内皮素(ET)及胆囊动脉血流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及监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解除胆道梗阻前后胆囊大小、胆囊动脉峰值流速及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中胆总管梗阻组胆汁中及血液中E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EPCP术后3天、7天组较术中组明显下降,术后7天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组超声提示胆囊炎症明显,胆囊动脉峰值流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ERCP术后3天、7天组较术中组明显减轻,胆囊动脉峰值流速减低,术后7天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总管梗阻解除后胆囊炎症较前减轻。

  • 标签: 胆总管梗阻 急性胆囊炎 ERCP 内皮素 胆囊动脉峰值流速。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外周血增高的炎症凶子与潜在的认知损害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老年科门诊患者及干部体检人员115例,男60例,女55例,年龄65~81岁,入选者问诊查体,完善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无脑血管病史及其他明确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疾病及病史(如肿瘤、感染、CO中毒、变性疾病等)。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症或焦虑症、乙醇依赖、痴呆及不能合作者亦排除在外,急性炎症、感染或创伤和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也不纳入本观察。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分析 认知 痴呆/血液/诊断 老年人 门诊病人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属阳气暴脱证或阳气亏虚证,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同时检测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统计四逆汤组与非四逆汤组间的差异。结果四逆汤组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PCT、CRP、乳酸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非四逆汤组治疗前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治疗阳气暴脱或阳气虚脱证得脓毒症休克有效,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210例,根据其体重指数的差异进行分组,即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其体重指数与其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肥胖组早产、子痫前期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正常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若不能被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则会增加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体重指数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深度检测并指导麻醉管理。结果观察组术中MAP变异指数、HR变异指数、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循环紊乱、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检测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管理,可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麻醉深度 脑点双频指数 麻醉质量 并发症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肠胃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5较对照组6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内外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科手术治疗乳腺慢性化脓性炎症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乳腺慢性化脓性炎症患者中随机抽取出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且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两组在住院时间上相差不大;而在复发率上,观察组患者的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3%。结论对乳腺慢性化脓性炎症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时需结合病情、肿块大小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方能取得最大手术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乳腺慢性化脓性炎症 外科手术 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炎症性肠病受检者给予血常规检验对受检者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受检者中,选取其中40例作为研究样本。另外选取40例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受检者为血常规检验的炎症性肠病受检者,对照组为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分别对比两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受检者与观察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患者疾病进展越严重,组间差异越大(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炎症性肠病受检者采用血常规检验,可有效改善检验质量,能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提供依据,并为其治疗效果提供评估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受检者 血常规检验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三项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至2017.10.02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细菌组与混合组,对照组为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对比三组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组、混合组治疗前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都高于对照组(p均<0.05);细菌组的后两项指标较混合组更高(p均<0.05);治疗后,细菌组与混合组的三项指标都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10例,于2013年07月--2017年07月间收治,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予以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的胃窦部粘膜下均观察到有肿块,细胞肿瘤呈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排列比较混乱,形式表现为束状、编织状。结论胃粘膜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属于中间性肿瘤,在临床中少见,恶变潜能、复发率较低,主要组成部分为炎症细胞和梭形细胞,临床诊断时需与梭形肿瘤细胞进行鉴别。

  • 标签: 胃粘膜下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测定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在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稳定期患者血清的CRP与者血清TNF-α,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FEV为(32.43±5.22)%,CRP水平为(7.32±1.22)g/dl,TNF-α水平为(30.12±4.33)ng/L。治疗后,患者FEV为(41.21±5.43)%,CRP水平为(2.12±0.78)g/dl,TNF-α水平为(17.08±1.78)ng/L,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与CRP成正相关,CRP与FEV肺功能情况成负相关。结论测定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具有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预测价值,可反应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帮助临床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血炎症介质 COPD 不同疾病状态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中使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就诊的116例IBD患者的资料加以回顾分析,采取英夫利西单抗分别对溃疡性结肠炎(UC)58例与克罗恩病(CD)58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情况。结果英夫利西单抗对58例CD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89.66%,对58例UC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84.48%,两组疗效对比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CD和UC症状选择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安全性高。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应用凝集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6例,阴性14例,阳性率65.0%(26/40);观察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0%(28/40),两组研究对象检测出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利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检测,从效果中看出凝集法和培养法的效果均均有一定的优势,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义齿对口腔修复中基牙出血指数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牙周病修复患者(2013年05月01日到2016年4月30日期间),将其依据进行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义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治疗),各40例,对比2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采用活动义齿治疗牙周病修复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基牙的出血情况,值得研究。

  • 标签: 义齿 口腔修复 基牙出血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人员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人员的FDP、D-D、PCT、CRP和ESR含量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D与PCT、ESR之间并不具有相关性,P>0.05。然而,D-D与CRP具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重症肺炎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较为紊乱,与炎症反应有关,临床上监测纤溶系统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指导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工作。

  • 标签: 重症肺炎患者 纤溶系统功能 炎症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我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h(T3)、术后24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h无差异。

  • 标签: 依托咪酯 老年患者 炎症因子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普拉洛芬滴眼液用于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塔伦,依据其术后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7.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炎症评分和眼压,术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周、术后2周,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将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可一定程度保护眼血-房水屏障,抗炎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炎症 普拉洛芬滴眼液 氟米龙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