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近十余年来,已有较多的资料证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Ross于1999年著文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性疾病。认为血浆炎性分子(CRP,IL-6)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降低炎性分子水平的药物,可减少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 标签: 炎症性疾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心血管疾病 分子水平 脑卒中
  • 简介:最近《细胞代谢》杂志的一篇报道:研究者已经发现在食谱中导致由肥胖引起慢性轻度炎症的关键成分了。

  • 标签: 慢性炎症 肥胖 细胞代谢
  • 简介: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vascularindex,CAVI)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因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7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列入冠状动脉病变组(D组):根据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A组,31例),中重度病变亚组(B组,57例);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2例),双支病变亚组(26例),三支病变亚组(40例)。对照组为3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入选患者接受ABI及CAVI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ABI及CAVI。结果对照组、A组、B组3组比较,ABI依次降低,且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在对照组、A组、B组3组数值依次增高,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与对照组比较CAVI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4组ABI值依次降低,对照组与各病变组AB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病变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中随病变范围增大,CAVI数值并未依次增高,且各病变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值能很好地反映病变狭窄程度,ABI数值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但无法反映病变范围;CAVI既不能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也无法反映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踝臂指数 心踝血管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动脉顺应性C1和C2在正常健康人中的表现,并评估参数重复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CR2000,测定和分析桡动脉脉搏波形,同时测量肱动脉血压,得出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并在健康人中进行参数的重复性研究.结果女性的动脉弹性指数C1比男性的低(P<0.01).动脉弹性指数C2在男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人有比年轻人更低的动脉弹性指数.随收缩压的升高,动脉弹性指数降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者动脉弹性指数C2较无家族史者低.在重复性检验中,不同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动脉弹性功能C1、C2,CR2000是一方便和可靠的仪器.C1、C2与年龄和收缩压呈负相关.C2的降低是血管早期病变的标志.

  • 标签: 动脉顺应性 容量顺应性 振荡顺应性 年龄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左室Tei指数(TeiIndex)对测定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无左室肥大的高血压患者30例(Ⅰ组E>A18例,Ⅱ组E<A1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两组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无论E>A,E<A组,左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ei指数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功能的可靠方法.

  • 标签: TEI指数 高血压病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腰身指数、瘦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人疗养院体检的军地疗养员共702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瘦素,并按不同水平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324例)、正常高值血压组(232例)、高血压组(146例)三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血压增高,腰身指数、瘦素水平也增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腰身指数和体重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瘦素明显相关(r=0.302-0.466,P〈0.001;r=0.262~0.353.P〈0.001),但腰身指数的相关性优于体重指数。结论:腰身指数、体重指数、瘦素均可作为血压水平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从简易而准确的角度看.腰身指数更具实用性。

  • 标签: 血压 体重 瘦素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所入选患者完善24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24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脉压指数(PPI):PPI=24h动态脉压差/24h平均收缩压,取PPI≤0.40为A组,PPI在0.41~0.50为B组,PPI≥0.51为C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C组,三组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有升高的趋势,心率(HR)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三组间CysC、LVMI呈明显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与PPI呈正相关r分为0.923,0.890(P<0.05),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指数与CysC、LVMI正相关,其中CysC较LVMI与24h动态脉压指数相关性更大。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 动态脉压指数 血清胱抑素C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及炎性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2月因胸痛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55例,其中冠心病组741例,根据Gensini评分或SYNTAX评分中位数进一步分为两组,定义为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314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浓度(IBIL)更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相比,TBIL、DBIL及IBIL更高,hs-CRP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C、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BIL、HDL-C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TBIL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731~0.783)。当TBIL诊断临界值取14.7μmol/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1.6%。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总胆红素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hs-CRP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胆红素 炎症指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吸烟对无症状人群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539例健康体检者按有无吸烟分为吸烟组(n=332)和非吸烟组(n=207);吸烟组再依照吸烟时间长短、吸烟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吸烟对ABI的影响。结果吸烟组ABI值均低于同年龄段不吸烟组(P〈0.05)。按每日吸烟量分组,吸烟量大ABI值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烟龄分组,烟龄长者ABI值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吸烟指数分组,ABI测量值随吸烟指数的增大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致无症状人群ABI降低;每日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吸烟指数越高,ABI值越低。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吸烟 踝臂指数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进展性闭塞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该过程在出生后即已启动,综合了各种基因、环境、行为等因素,最终的结局是血管闭塞,引发心肌梗塞、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性疾病。本综述主要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的细胞分子生物角色。

  • 标签: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人群吸烟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导管室(DSA)2010年1月至2011年08月行冠脉造影的12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将吸烟指数依据国际通用标准即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分为5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评定.分为5组。结果随吸烟指数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明显加重,具有显著量效关系.吸烟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发现年龄和男性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禁烟和控烟刻不容缓。

  • 标签: 吸烟 冠脉病变程度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控烟
  • 简介: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收集2017年3月~5月间于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397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臀围(HC)、心率等基本情况资料及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状况等生活方式资料,并检测CAVI值。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CAVI正常组(CAVI<9m/s)和CAVI升高组(CAVI≥9m/s)间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对CAVI增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AVI正常组与CAVI增高组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是否高血压、体育锻炼、饮酒、吸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C和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与CAVI增高呈显著负相关(β=-0.617,P<0.05)。结论年龄增长、腰围增大、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可预防CAVI的增加,积极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加强锻炼将有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踝血管指数 危险因素 体检人群 生活行为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基本的生物学反应。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炎症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所有阶段并与冠心病的不同临床状态与临床表现形式有关。

  • 标签: 炎症机制 心脏X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 生物学反应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的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及作用的大小.方法应用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年龄在20~74岁.血糖值为早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2h后的血糖值.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结果共调查11377人,其中男性5183人,女性6194人,平均年龄43岁,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分别为117mmHg、74mmHg、104mg/dL、22kg/m2和0.84.糖尿病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为45.3%比14.4%,糖耐量低减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为32.2%比14.5%,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为21.5%比10.4%.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腰臀比对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影响.结论广东省自然人群的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在控制我省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尚须要注意控制血糖、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升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BMI WHR 血压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臂踝指数检测对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CT血管成像证实的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老年患者48例(狭窄组),另选择无锁骨下动脉病变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伤全自动外周动脉检测仪测量臂踝指数、两侧肱动脉收缩压差、脉搏波上行时间和脉搏波形。结幕狭窄组患侧肢体的臂踝指数明显低于健侧肢体和对照组;狭窄组患侧肢体的脉搏波上行时间较健侧肢体和时照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组两侧肱动脉收缩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组患侧肢体的脉搏波形呈低钝波40例(83%),呈低平波8例(17%)。结论检测臂踝指数等参数有助于快速筛查和诊断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为临床寻找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压测定 四肢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及CMB与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收集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经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除急性脑梗死,根据SWI结果分为2组,CMB组41例,其中深部/幕下型CMB23例和单纯脑叶型CMB18例,非CMB组139例。记录临床资料,检测炎性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MB组hs-CRP、IL-6和MMP-9水平均高于非CMB组(P〈0.01)。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OR=1.105、8.545、1.617、6.243、1.117,P〈0.05)及hs-CRP、IL-6、MMP-9(OR=1.575、1.683、1.302,P〈0.05)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MB灶数目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r=0.382、0.325,P〈0.05)及hs-CRP、IL-6、MMP-9水平(r=0.507、0.517、0.672,P〈0.05)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炎性介质水平均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8只,构建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分别予以KH液、KH液+NaHS(由HCl和Na2S临用前配制,浓度为1μM)和STH液进行灌注。在T0(手术开始前30min)、T1(心脏停搏后15min)、T2(心脏停搏后30min)、T3(心脏复跳后15min)、T4(心脏复跳后30min)时,采用ELISA法测定灌流液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H9C2心肌细胞分为组1、组2和组3,分别予KH液、KH液+NaHS、STH液保存6h后恢复室温,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IF-1α、IL-6、IL-10和TNF-α表达。结果与术前比较,停搏后各组心肌HIF-1α表达均有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HIF-1α的表达在T2、T3和T4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各组大鼠心脏停搏后IL-6、IL-10以及TNF-α的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IL-6、IL-10以及TNF-α的表达在T2、T3和T4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组1、组3相比,组2细胞上清的HIF-1α表达明显升高,IL-6、IL-10、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硫化氢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水平,增加HIF-1α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硫化氢 缺血/再灌注 炎症因子 心肌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93.3%,死亡率为23.3%;治疗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63.3%,死亡率为3.3%。治疗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状况,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Macruz指数是否可作为心房颤动(AF)的预测指标。方法50例PAF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入选,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上Ⅱ导联的P波时限和P—R段时限,计算P/P—R段的值即为Macruz指数。比较分析PAF组和对照组的Macruz指数,将其分为≥1.4、≥1.6、≥1.8、≥2.0四个标准,评估各自的预测价值。结果PAF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Macruz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1.04)比(1.27±0.30),P〈0.01]。当Macruz指数≥1.6时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85%、72%和88%)。结论Macmz指数在PAF组和病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其≥1.6时应警惕房颤的发生。Macruz指数是可以用来预测房颤的简便、有效的心电图指标。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MACRUZ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