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 116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 平均成 2 组,分别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 ,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 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并且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高达 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 , 2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心梗患者可能会发展到心衰这个阶段,心衰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冠心病,如何进行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关注的问题。国外通过研究发现,心梗后心衰不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都开始有下降的表现,但是我国近十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是原来的 5倍,同时死亡率依然较高,究其原因,在于心梗后人体由于心肌坏死、炎症反应等造成心室重构,进而导致心力衰竭。对于心梗患者来说,做好相关的检查可以对预后情况评估。然后患者可以服用心梗后心衰的药物进行防治,而目前基因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正在受到关注,使用心衰辅助装置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十分有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防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5月 31日期间收治的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院前急救及入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具有显著意义,能够提升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以及其对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且通过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 随机平均分成 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 在对 2 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 2 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提升更加显著, P < 0.05 ;通过对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达 98% ,显著高于对照组 80% 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内科护理单元可以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加充分专业的护理,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 自护能力, 提高 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应对方式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便秘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讨论系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本文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5 月前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计 120 例,所有患者都运用急诊介入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60 例,实验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果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达到 95% ,而对照组成功率则为 8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并发症发病概率方面,两组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组各项并发症发病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加强患者临床护理整体性以及合理性,于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各个阶段为患者提供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服务以及指导,从而强化治疗以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急诊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病人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到 2017年 9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 16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两组患者 干预 前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1.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 LDH、 CK、 cTnl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血清指标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炎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 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治疗次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 4、 8周后,观察组 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 (R)、凝血形成时间 (K)以及最大振幅 (MA)在脑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脑梗死急性期 95例与脑梗死恢复期 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 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 FIB、 R、 K、 MA水平,并比较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 (P<0.05),并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FIB、 R、 K、 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后各时相 FIB、 R、 K、 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呈随时间递减趋势。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明显升高,可动态监测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辅助临床诊断,并可根据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脑梗死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监测 纤维蛋白原 凝血相关指标 脑梗死 临床诊断 治疗与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 ( NSAIDs )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连续选择 2017 年 03 月至 2018 年 03 月入我院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共 80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 ( GC ),观察组采用 NSAIDs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吸碘率、甲状腺激素( FT3 、 FT4 和 TSH )和炎症指标( CRP 、 ESR )水平,总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 缓解时间、吸碘率、甲状腺激素和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GC 与 NSAIDs 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均有较好的 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 NSAIDs 较 GC 可能复发率更低。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 亚急性甲状腺炎 炎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统计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急诊入住我 院的病患,从中筛选出 88 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患,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 优化的 急救护理和常规急救护理 。观察、记录入院治疗时间(抢救室救治时间、用药时间以及留观时间)、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并分析、对比这些指标结果 。结果 研究 组在的入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 效果好 , 治疗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长托宁,阿托品以及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以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9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70 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其中,对照组仅使用长托宁与阿托品共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予以治疗。经过治疗,以两组病患治疗期间的血清乙酰胆碱酶( AchE )和肌酸激酶( CK )的含量,以及治疗效果为评定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 AchE 的水平较对照组高, CK 的水平较对照组低,且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给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病患实施长托宁,阿托品以及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能够加快病患的康复,有效的调节血清中 AchE 和 CK 的水平,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长托宁 阿托品 血液灌流 急性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1-2018.1在我院“ 120”急救车接回的 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患者家属送到急诊的 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预后好,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推荐的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其价值,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佐证。

  • 标签: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脊髓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 SI00B 蛋白、 NSE 水平的影响; [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 2 组, 对照组患者( 38 例)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 38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疼痛症状及血清 SI00 B蛋白、 NSE水平; [ 结果 ]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 P < 0.05 ),而观察组治疗后 1 、 3 个月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 两组患者 ASIA 评分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 0.05) ,其中观察组患者运动、针刺、触觉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1 、 3 个月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 > 0.05 ); [ 结论 ] 高频 重复 经颅磁刺激能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调血清 S100B 蛋白和

  • 标签: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脊髓损伤 SI00 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