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疼痛专项评估与护理。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260例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疼痛消失。结论充分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生理舒适。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便秘患者的排便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AMI患者进行分析,并对便秘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结果50例AMI患者中有38例出现便秘,占76%;排便诱发心绞痛发作有4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结论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排便方法,给予舒适的排便环境,调节患者排便情绪是预防患者排便障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所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及心率(HR)等等旨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02、PaC02、SaO2、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救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急救以及护理后,57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强化急救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抢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急救心肌梗死 突发室颤 急救工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32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PCI术后综合护理,包括术后上肢双侧血压监测、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心理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术后综合护理并监测上肢双侧血压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术后护理 双上肢血压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其中治愈60例,好转8例,转至上级医院4例。延续护理是出院后的护理,可以使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这72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饮食,运动及用药等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并给予预约复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续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对12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64例,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护理后,患者心衰、心律失常、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下降,对照组共有8例死亡病例,14例心衰病例,11例心律失常病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例12例,治疗组以上症状病例分别是5人,8人,7人,6人,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突出,能够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辨证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心电图检查,筛选50例心电图呈ST段抬高者为对照组,50例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共100例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0%,而观察组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所恢复,观察组5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2例患者仍伴有轻度憋气症状;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5例伴有轻度憋气。结论心电图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早诊断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对12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64例,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护理后,患者心衰、心律失常、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下降,对照组共有8例死亡病例,14例心衰病例,11例心律失常病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例12例,治疗组以上症状病例分别是5人,8人,7人,6人,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突出,能够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辨证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青年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及健康中青年体检者(对照组)各51例,调查比较3组是否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状动脉炎、主动脉夹层、饮酒过量、肥胖、家族史等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中青年组急性心梗患者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系统性红斑狼疮、吸烟、饮酒过量、肥胖、家族史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与老年组相比,中青年组高血压、高血糖低于老年组,肥胖、饮酒过量、系统性红斑狼疮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致病相关因素较多,且与老年组有所不同,积极应对高危因素,对避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时间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之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检查,最后评价梗死部位、质量和百分比,并总结左室功能参数。结果经检查后可知,3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5例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2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后壁,1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百分比均值为(9.36±6.78)%,梗死质量均值为(11.20±8.48)g。另外,非透壁心肌梗死患者有30例,透壁心肌梗死患者为20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心脏MRI检查可将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予以判断,值得研究。

  • 标签: 心脏MRI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电图检查,筛选50例心电图呈ST段抬高者为对照组,50例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共100例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0%,而观察组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所恢复,观察组5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2例患者仍伴有轻度憋气症状;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5例伴有轻度憋气。结论心电图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早诊断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出结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以胸痛为首要症状,均将AAD误诊为AMI;经过超声心电图检测,9例确诊,其他7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治疗后患者的SF-36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即患者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AAD合并AMI患者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对AAD合并AMI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的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路径指南制定健康宣教单对患者的作用。方法两组均为急性心梗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实验组按照路径式宣教单给予宣教,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金额,并发症及出院时自理能力。结果对比出院病人自理能力,住院时间及金额,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依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指南制定的健康宣教单对病人作用极大,可大大提高患者出院时的自理能力,减少住院时间及金额,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路径指南 健康宣教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临床护理实施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施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指导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护理实践。结果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患者在临床治愈率、焦虑、胸痛、睡眠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拓展了护理范畴,为治疗赢得时间,能积极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根据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小于对照组,生存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的缓解,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9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左心衰竭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是28.9%,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4.4%,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8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5.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是77.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97.5%,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85.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接受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抢救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溶栓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性高,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随着溶栓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效果并减少出血风险,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