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循环着的血液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处于位.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血液中都有一定的反映.因此,血标本的正确选择对于临床检验和医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浆 血清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制备炭疽杆菌菌落标本,进一步对炭疽杆菌菌落进行形态学的观察。方法:漂浮法固定炭疽杆菌单个菌落,用稀释复红等染料染色,封片后镜下观察。结果:低倍镜下可见染色清晰,形态完整的炭疽杆菌菌落,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有小尾突起。结论:用甲醛固定后,采用漂浮法制备炭疽杆菌菌落标本具有安全、方便、可靠、无污染等特点。

  • 标签: 炭疽杆菌 卷发状菌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调剂中中药处方点评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1000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点评,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解决。结果通过有效的中药处方点评,发现处方点评在中药处方的调配、煎煮和指导患者用药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处方点评后,降低了处方的不合格率,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结论中药处方点评在重要的药学服务中有重要作用,其直接关系到中药的推广和发展,并且是合理应用中药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中药调剂 处方点评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中药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未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患者共82例患者作为对比组,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已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患者共82例作为管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质量评分,准确率和满意率。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管理组患者质量评分和调剂药品准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满意度对比中,管理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6%,对比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9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9925,P=0.0046<0.05)。结论中药中药质量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中药房错误发生几率,患者满意度得以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房 中药 质量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接受中药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讨论研究。方法参与实验研究的肿瘤患者共78例,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区分将其分成两组(均n=39),医护人员将传统常规中药治疗和中药中药药学服务分别应用于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与参照组进行相关指标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医疗纠纷发生率和住院费用均更低(P<0.05),中药中药药学服务更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肿瘤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案过程中接受中药中药药学服务能够保证保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药品应用的准确性,对症下药效果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能够有效控制、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其应用作用突出。

  • 标签: 肿瘤病症 中药师 中药药学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79例民众,所有受检者均行生化检验,同天抽取静脉血分别制作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及谷氨酰胺转氨酶(GGT)等指标均低于非溶血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指标均高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血与非溶血标本尿酸(UA)与尿素(UREA)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干扰,检验工作人员开展生化检验时需严格按规定操作,规避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以便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体检
  • 作者: 杨茂,刘家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药店周刊》2022年第8期
  • 机构: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集360株革兰式阳性球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系统为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Compact系统、药敏补充实验完成方式为K-B法(纸片扩散法),最后的数据结果分析是通过WHONET5.6完成。结果360株样本中,26.37%金色葡萄球菌、17.22%表皮葡萄球菌、7.50%溶血葡萄球菌、20.00%凝固酶阴性的其它葡萄球菌、7.50%屎肠球菌、4.44%粪肠球菌、0.83%肺炎链球菌、16.11%其它链球菌或肠球菌。常见葡萄球菌、常见肠球菌、常见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啉、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利福平、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具有耐药性。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具有耐药性。链球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结论加强对肠球菌、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可以为后续的临床抗菌性药物的使用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革兰氏阳性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掐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月本院门诊采血标本500例,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存放组、血量组、输液组,检测APTT、PT、FIB值,并对比。结果溶血、存放时间、采血量、输液部位均会影响到凝血检测结果,产生检测结果误差。结论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要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标本质量 凝血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选取川贝母、云芝、西洋参、天麻与三七5味中药,每种各取1kg,将剂量分配好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细胞级粉碎技术对该组中药进行粉碎,对照组采用常规粉碎技术对组内中药进行粉碎,待两组中药均完成粉碎工作后对两组中药粉碎颗粒细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药在接受细胞级粉末碎后细化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级粉碎对中药细化有着很好的效果,细化后药效成分不受影响且更易人体吸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药 细胞级粉碎 中药药剂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颗粒剂与中药饮片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风热感冒患者9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在治疗风热感冒方面都具有不错功效,从便利性来讲中药颗粒剂治疗更为便捷,从功效来讲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情的要求为其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风热感冒的相关治疗。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中药饮片 风热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60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每组均为20例。其中,1组为炮制前分档,2组为水处理前分档,3组为炮制前与水处理前联合分档。对比分析三种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通过三种炮制方法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对比发现,3组临床疗效优于1组和2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1组、2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炮制中药饮片过程中,引入炮制前与水处理前联合分档模式,能够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达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不高,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量环节。现就我院2010-01-2010-09临床各科送检的1893份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样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以及有效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该院实行血液标本检验标本400份。统计存在误差标本的数量并分析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类型以及形成因素,并针对误差类型和因素分析相应的有效对策。结果4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误差的份数为50份,占总数12.5%。送检时间过长、药物影响、抽血量不足是发生率最高的标本误差因素。结论通过各种对策有效控制标本质量,强化血液检验标本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原因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聚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二聚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二聚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 标签: D二聚体 溶血 血栓临床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集方式开展细菌检验的质量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的1567例接受细菌检验的病例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试验组804例和对照组763例,实验组使用规范的采集、运送和检验反馈,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护理方式,对两组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有优良结果610例,占75.9%,合格182例,占22.6%,不合格12例,占1.5%,临床检验合格率是98.51%。对照组有优良结果286例,占37.5%,合格413例,占54.1%,不合格64例,占8.4%,临床检验合格率是91.6%。两组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为细菌检验患者提供规范的标准的采集、运送和处理方式,能够提升细菌检验质量,临床准确率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检验质量 不同标本采集方法 医院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总结相关干预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中抽取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溶血血液标本与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分为A组(溶血血液标本50份)与B组(合格血液标本50份),分析并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含量。结果A、B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标本溶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测结果 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