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凝血检验已经广泛应用到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疗效观察及病人术前术中凝血监测等诸多方面,其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对检验标本的规范化,减少凝血检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检验报告,减轻病患的医学风险。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准备
  • 简介:摘要流程管理(PM)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或企业流程管理(BPM),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最早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1。通过手术标本的规范化管理,避免标本的遗失或错误,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严重的影响,给病人带来损失。针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对手术标本进行规范化管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化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站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不合格的生化标本180例,对以上标本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标本进行复测或者重新采取标本检验,对存在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标本溶血、采血前患者的准备不当、药物的影响、血清样本在样本杯中凝集、生化检验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均是造成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比21.7%、27.8%、20.6%、14.4%以及15.6%。结论影响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必须要提高生化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水平,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

  • 标签: 生化检验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科患者进行痰涂片镜检测,探究痰涂片镜检对痰液细菌培养作用价值。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呼吸科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200份,并进行痰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对痰涂片标本培养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0份标本中,含有500份革兰氏染色涂片,占总标本的41.67%,其中,含有230份检出细菌,占500分革兰氏染色涂片的46%,白细胞内有60份标本检出细菌,占230分检出细菌标本的26.09%;在1200分标本中有420份抗酸染色涂片标本,占35%,其中有10份抗酸杆菌,占420份抗酸染色涂片的2.4%。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验痰培养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值得推广使用的检验方法。

  • 标签: 涂片培养 痰标本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血采集方法及保存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对动脉血的标本采集及保存中的存放时间、温度进行分析,减少对血气分析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临床采集动脉血,采集标本中无效腔气体、凝血、标本稀释情况进行统计,无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动脉血样本采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隔绝空气进入样本,掌握好检测时间,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脉采血 标本采集 保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采集标本的操作及护理。方法对我院门诊需血液检查的100例血液标本采集操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局部严格消毒,穿刺点充分按压,保持局部清洁,及时送检。结论患者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有安全感并愿意接受。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注射原则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注射部位无血肿及感染等发生。采集的血标本符合检查项目要求,能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配合。

  • 标签: 血液 标本采集 实施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到2016年9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在标本采集后1h、2h与24h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糖(GLU)、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等。结果标本放置2h后,GLU、BUN结果变化较大;放置24h后,测试GLU、BUN、TP、ALT与AST都变化较大,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检测误差,为此要积极缩短从采集到检测的时间。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血糖 尿素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血标本采集的具体护理管理。方法选取2018年3—6月(我科成立于2018年1月)新药I期临床研究室中1248个血标本的采集予以全程管理。结果采集1248个血标本,采集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无溶血、凝血现象,其合格率为100%。结论在对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的血标本采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逐渐规范血标本采集流程、消毒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促进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从而增强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所采集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新药I期 血标本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标本即在为病人实施手术时从患者身上或体内取出的组织样本,手术标本的送检与鉴定是疾病诊断、确诊第一标准,也是疾病治疗及其预后方法选择的重要参考,其送检流程与管理制度的优化也是护理学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从我院手术室标本管理的缺陷入手,简要探讨手术标本送检及管理制度的改进方向,为各大医院护理科重制规范提供范本。

  • 标签: 手术标本 病理诊断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盐炙法,酒炙法。结论通过精致炮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药 炮制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湿疹采用中药外洗与中药封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50例慢性湿疹患者,所选患者均采用中药外洗治疗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观察分析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本组50例总疗效为96%;2例无效患者中1例恶性肿瘤,1例慢性肾衰;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湿疹患者治疗时采取中药外洗及中药包治疗效果显著,能提升生活质量,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值得推荐。

  • 标签: 中药封包 慢性湿疹 生活质量 中药外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呼吸科及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中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师 合理用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对临床采集末梢血标本中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未梢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具体为对患者交待不细使患者准备不足;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对病人进行采血前详细准备指导,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末梢血 标本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查中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检验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血液检测中出现不合格的102例不标本。结果此次血液检测中发现的102例不合格标本中,溶血34例,占33.33%;凝血23例,占22.55%;送检延迟14例,占13.73%;标本采集不规范21例,占20,59%;血液量过少/量不准10例,占9.80%。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还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在临床规避中,医院检验科需加强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规范血液送检流程,以提升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检测 不合格标本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普通培养、L型培养。结果60例标本,培养检出细菌阳性率为78.33%,其中L型占43.33%,伴L型18.33%,细菌型占17.9%。结论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主要为细菌L型,加作L型培养,可以对临床诊断阳性的检出率得以提高。

  • 标签: 慢性病 肾盂肾炎 微生物学 细菌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