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头颈外科领域弥漫大 B 细胞淋巴(DLBCL)的诊治要点及经验教训,避免误诊、漏诊。方法:详细分析l 例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病例,结合该病例进行讨论。结果:术中冰冻结果暂排除恶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悬雍垂新生物,术后病理检查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建议患者进一步治疗。结论:悬雍垂淋巴及其少见,遇见悬雍垂诊断不明确的病变,我们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并可多次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n=25),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n=25),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88.00%(22/25)高于对照组患者52.00%(13/25),(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2.00%(3/25)与对照组患者16.00%(4/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阳性原发性渗出性淋巴(PEL)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MTT法检测IL-4Rα-lytic对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的杀伤能力。建立BCBL-1细胞小鼠移植模型,连续3周(3次/周)腹腔注射IL-4Rα-lytic后,通过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评估IL-4Rα-lytic对小鼠体内BCBL-1细胞移植的抑制效果,并通过H-E染色和全血分析法检测其毒副作用。结果: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在体外对两种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均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均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致病信号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现以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患者共计65例(收治时间:选自2020.01至2020.12期间)为纳入标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包括完全缓解),总结患者预后情况(患者自首次完全缓解复发死亡的总体截止日期),开展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初诊WBC、染色体是否为阳性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开展相应分析,旨在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T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患者 疗效 预后 相关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效果评价及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5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仅予以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患治疗1个月的康复等级情况和不良病症出现率。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1级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46例淋巴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实验组护理办法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护理办法是常规护理,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淋巴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及预见性护理,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延髓原发淋巴的非典型影像表现复习、归纳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MRI特征,提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2021年01月14日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延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1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临床症状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除了延髓区域受累外无其他脏器受累,其他部位无淋巴结肿大,无化疗及免疫缺陷等病史。MRI见延髓左后背侧见斑块影,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显示较明显,呈稍高信号,累及局部发出的舌下神经,相邻近端增粗,信号改变与区相仿,弥散不受限,增强呈明显强化,周未见水肿带,占位效应不重,MRS提示:脑干左侧旁占位性病变实质部分多体素波谱显示中心区:Cho明显增高,NAA及Cr峰减低,Cho/Cr峰值比=4.27,Cho/NAA峰值=3.7,Cr峰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淋巴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探讨心电图对于淋巴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反应的检测效果。方法:样本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这一时间段内在医院接受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淋巴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患者化疗前、化疗后,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患者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反应进行监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淋巴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反应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与诊断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并对比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于淋巴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反应,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常规心电图更高(P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心脏毒性反应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T细胞淋巴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07月--2022年07月在本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4例T细胞淋巴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配小组,常规组、综合组各17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配合,综合组予以综合护理配合。结果:综合组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适、感染、呕吐等并发症23.53%较常规组47.06%更少(P

  • 标签: 综合护理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患者采用超声联合CT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救治的40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超声与CT的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采用超声学检查后甲状腺病灶尺寸为(53.86±3.69)、双侧病变为主95.23%,其中弥漫性淋巴95.23%、非弥漫性淋巴89.47%,扫描显示患者病灶多为粗糙不均匀的低回声,病灶不规则且界限不清,患者采用CT检查后甲状腺病灶尺寸为(50.56±2.89)、双侧病变为主95.23%,其中弥漫性淋巴90.48%、非弥漫性淋巴89.47%,扫描结果与超声相同。超声诊断灵敏度83.50%、准确度90.48%。CT诊断灵敏度89.47%、准确度90.48%。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为100.0%。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患者采用超声联合CT进行联合诊断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较采用单一诊断高。

  • 标签: 超声 CT 甲状腺淋巴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化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淋巴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静脉炎、恶心呕吐、低血压、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1.58%,两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淋巴化疗者的干预满意,可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淋巴瘤 化疗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在淋巴预后价值方面的参考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 08月01日至 2021年 04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20例的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患者的外周血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与淋巴患者预后水平的相关性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5-30个月,平均为(23.1±5.2)个月,所有患者外周血中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比例平均值为26.03%,将其作为临界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淋巴患者外周血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比例与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同时,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26.0%的淋巴患者预后效果更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患者CD4+HLA-DRlow/-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水平越高,生存周期越短,预后效果越差,两者呈反向相关性关系。

  • 标签: 淋巴瘤 抑制性细胞 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血液科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例移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0例出现了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血液科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恶性淋巴瘤 血液科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MD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从2019年7月-2021年8月抽取本院收治的3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即分析此症状的MDCT表现、临床病理。结果:MDCT表现包括四种类型,即一是实变型或是肺炎,二是结节型、肿块,三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四是混合型。经MDCT检查,影像学特征包括20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15例磨破琉璃影,7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增加、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中2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伴发肺外病变。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盗汗、咳嗽、发热、痰痰、胸痛、气紧。其中有4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病理表现分析发现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核异质细胞出现。结论:经分析,肺MALT淋巴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较慢,可能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MDCT出现肺部实质表现、结节,或是出现肿块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表现,少见淋巴结肿大表现,但确诊需要通过病理检查。

  • 标签: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DCT表现 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笔者研究了54例恶性淋巴患者,采用化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后CD-RISC评分均明显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CD-RISC评分,P>0.05。结论: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化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评估干预对淋巴患者疼痛程度地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50名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视觉模拟评测指数视觉疼痛,随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指数上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数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患者实施疼痛评估,能够有效明确患者临床期间护理需求,改善患者疼痛现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改善病症结局,缓和情绪变化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疼痛评估干预 淋巴瘤患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治疗中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021年接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制定护理方法。结果:100例患者中,血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23.0%。其中急性胰腺炎13例,骨髓抑制10例;低血蛋白发生率为31%。其中<25g/L 23例,变态反应8例。所有不良反应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均得到改善。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治疗中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培门冬酶 化疗 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