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 1 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3

悬雍垂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误诊 1 例分析

邓冈 秦薇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重庆市忠县 404300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头颈外科领域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治要点及经验教训,避免误诊、漏诊。方法:详细分析l 例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结合该病例进行讨论。结果:术中冰冻结果暂排除恶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悬雍垂新生物,术后病理检查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建议患者进一步治疗。结论:悬雍垂淋巴瘤及其少见,遇见悬雍垂诊断不明确的病变,我们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并可多次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主题词: 悬雍垂肿瘤/ 病理学/诊断/ 治疗; 误诊; 治疗失误

头颈部是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其中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仅次于鳞癌[1]。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头颈部恶性淋巴瘤中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占了相当比例,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而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中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中国其发生率可达到成人 NHL新发病例的40%~50%3。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 但发生于悬雍垂罕见,来自丹麦的一项从1980年至2019的全国性回顾性研究中,仅报道6例悬雍垂淋巴瘤,其中两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最近我科收治 l 例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良性肿瘤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患者基本情况

男,62 岁,主诉因“反复咽喉部异物感3+月”, 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无效, 故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见: 咽粘膜光滑,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无充血肿大,无异常分泌物,悬雍垂居中,悬雍垂肿大,质硬,不可推动,表面无破溃,触之不易出血,软腭对称,活动良好,头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5.19×10^9/L,红细胞4.09×10^9/L,血小板251.0×10^9/L。鼻咽部MRI增强检查意见:悬雍垂增大伴口咽腔狭窄,周围结构未见明显受侵,建议穿刺活检。诊断: 悬雍垂肿物待查:肿瘤? 炎症?。

1.2治疗方式

建议先取组织活检再行手术治疗,患方要求先行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检查, 无手术禁忌证, 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悬雍垂新生物切除术+双侧咽侧壁新生物切除,术中发现双侧咽侧壁有新生物隆起,先于悬雍垂及双侧咽侧壁新生物处取部分组织送冰冻,半小时后冰冻回示悬雍垂及左侧咽部显示慢性炎症,右侧咽侧壁可见少量异型增生细胞,结合冰冻结果暂排除恶性肿瘤,故手术完整切除悬雍垂新生物及双侧咽侧壁新生物。术后病理检查为:(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右侧咽侧壁见肿瘤受累,左侧咽侧壁未见肿瘤组织累及,建议患者到肿瘤科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及家属拒绝继续治疗, 出院后失去随访。

2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三分之二原发于淋巴结,三分之一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国内,韦氏环是最常见的结外部位, 据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1032 例结外 NHL 部位分布,其发生率为 37%,其中咽淋巴环(Waldeyer 淋巴环)中腭扁桃体受累占 61.8%~73.5%,其次为鼻咽部5。头颈部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咽部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其中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咽淋巴内环,其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 这些颈淋巴结间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咽淋巴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咽淋巴环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别是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一般情况下,DLBCL患者 CT平扫多呈局部软组织肿块,均匀等密度,强化后呈现明显密度不均影,MRI扫描提示病灶处 T1WI等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正常结构可出现受压移位、结构消失等改变6,而本例悬雍垂淋巴瘤影像学检查未提示悬雍垂以外的病灶,但术后活组织检查提示右侧咽旁受累,不排除是否为淋巴瘤早期,扁桃体等内淋巴环已经受累,而临床变现仅为悬雍垂肿物。

悬雍垂恶性肿瘤早期无特异性,且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或者伴有咽痛,晚期表现为悬雍垂肿大明显伴有溃疡,原发于悬雍垂的恶性肿瘤罕见,国内外罕见报道 [6]7[8]。本例误诊原因: ( 1) 病史中主要表现为反复咽喉部异物感。( 2) 查体见: 悬雍垂居中,悬雍垂肿大,质硬,不可推动,表面无破溃,触之不易出血,软腭对称,活动良好,头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肿大。( 3) 血常规未提示明显异常。(4)影像学检查见: 悬雍垂增大伴口咽腔狭窄,周围结构未见明显受侵。( 5) 术中冰冻提示慢性炎症,都不支持恶性肿瘤的特征。同时对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认识不足, 手术前决策欠佳,导致误诊。

恶性淋巴瘤早期一般不会出现血液系统异常,晚期易侵犯骨髓或外周血,引起患者贫血,以轻、中度贫血为主,而侵犯骨髓患者血小板多数为正常、轻度减少或轻度增多,一旦进入恶性淋巴瘤的白血病期,该期疗效差、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9],故需严密观察患者血常规情况。

临床上,为减少淋巴瘤患者的漏诊误诊,往往需要全面评估,可以采用鼻咽、口咽等病变部位增强磁共振检查,颈、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对于胃肠道累及可能性高者可行内镜检查和钡餐造影进行评估,治疗前需行骨髓穿刺以除外骨髓浸润的可能。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PET/CT取代部分的影像学检查,此项检查既可以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又可以敏感地反映其他部位的累及情况,尤其对于治疗疗效的评估具有独特的意义10。PET/CT已经成为DLBCL分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金标准,中期研究已经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诊断指导作用,而在DLBCL中尚有争议。 Sehn等11研究了中期PET/CT对于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他们采用R-CHOP进行治疗, 3个周期后行PET/CT诊断检查,阳性者予放疗,阴性者再次行1次既往治疗,结果显示中期PET/CT阴性及阳性患者3年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92%、 60%, 3年OS分别为96%、 83%,并且发现PET/CT状态是3年疾病进展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对于3个周期后PET/CT诊断为阳性的患者即便完成后期累及野照射,仍然具有较高的远处复发风险 ,提示对于此类患者累及野放疗仍然不够,或许需要更强的治疗方案;Lamy等12入组了340例局限期DLBCL患者,在接受4个周期R-CHOP方案后接受中期PET/CT诊断的疗效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是否接受后期局部放疗。由此可见PET/CT在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作用不可低估。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目前主要采取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是 DLBCL 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可增强疗效13。由于该患者误诊为悬雍垂的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又拒绝化疗,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高度怀疑病变为恶性肿瘤,而一次病理检查又为良性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反复多取几次,同时,取标本时尽可能往组织深部取,并且使取出的组织要足够,必要时可完善PET/CT了解病变性质以及其增殖活性以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Yuen A, Jacobs C. Lymph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 Semin Oncol 1999;26:338–45.

[2]葛俊恒,胡俊兰,赵瑞力. 头颈部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125-128.

[3] 张广迎,刘接班.RCHOP 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32 例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3):517-519.

[4]Lymphoma of the Uvula: Clinical, Morpholog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 Nationwide Danish Study From 1980 to 2019[J].frontiers in Surgery 2021 Apr 30;8:675279.

[5]别同武,怀德,曹影.首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4 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2017,25(5):378-379.

[6]谢萌,张青青,郭瑞昕等.头颈部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6(1):1-7.

[7] 王泽光,刘军,彭珊.原发性悬雍垂癌一例[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2006,41(8):621-621。

[8] 罗庆,闵翔,桂誉淋等.原发性悬雍垂恶性肿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 ,31(16): 1299-1230.

[9]余正平,丁家华,陈宝安等.影响弥漫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32:830-835.

[10]李春艳,郭晔. 原发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J]. 中国癌症杂志,2018,28(4):315-320.

[11]SEHN L H, SAVAGE K J, HOSKINS P, et al. Treatment of limited stage DLBCL can be effectively tailored using a PETbased approach [J]. Ann Oncol, 2011, 22: 90-91.

[12]LAMY T, DAMAJ G, GYAN E, et al. R-CHOP with or without radiotherapy in non-bulky limited-stag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hase Ⅲ 02-03 trial from the Lysa/Goelams Group[J]. Blood, 2014, 124(21): 393.

[13] 廖已函,王星月,魏小红等.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8):1386-13899.